-
飞氘:耽溺一些更好玩的,而不只是忧思人类未来
何平(文学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粗略地看你的写作有两个系列:一是早期给你带来声誉的“机器人”系列;另一是《一览众山小》《小贾飞刀》《有个男人》等这个系列,有没有什么预先的考量?而且本身你做科幻小说研究,这自然会让我想到所谓“文学史”中的写作。
2017-11-14
-
对话郝景芳:科幻小说不等于未来,超级人工智能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11月5日,腾讯于北京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科技峰会WE大会,邀请各界嘉宾分享人类的未来之路。
2017-11-06
-
王晋康:参天大树都是从幼苗长成 科幻写作要坚持
读科幻,梦未来。
2017-11-01
-
紫龙晴川:虫洞物流
1 早在1968年,美国物理学家就根据相对论指出,宇宙存在着奇异的“虫洞”,虫洞是时空中的一条隧道,它可以把相隔遥远的宇宙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2017-10-16
-
科幻作家郝景芳:科幻的“what if”是改进现实的契机
在热点频出的当下,每一种流行文化,每一篇爆款文章的背后,都反映出这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这也是我们做“100 points百人计划”的初衷。
2017-09-22
-
科幻作家陈楸帆谈科幻电影:科幻需要文化根基和土壤,在中国才刚刚开始
摘要: 科幻需要有耐心,需要有长时间沉下来的精神,慢慢把这个环境培育起来。
2017-09-12
-
A is for Brian ——怀念布莱恩·奥尔迪斯
2017年8月21日,英国《卫报》报道布莱恩·奥尔迪斯辞世的消息 得知布莱恩·奥尔迪斯辞世,震惊,悲痛,沉重。
2017-09-08
-
韩松:中国科幻作家如何写AI?
去年,韩松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三部曲“医院”系列的首部《医院》,其中提出了“药时代”价值观:看病,首先是个信仰问题;人生,就是一份治疗套餐。
2017-08-25
-
华人科幻文学的江湖如此精彩,你不应该只知道刘慈欣
刘慈欣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所有人都认可,中国科幻的幸事是有刘慈欣,从此在科幻大师花名册中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2017-08-24
-
科幻:现实与现场
飞 氘 只要继续有作者,就会继续有作品。
2017-08-21
-
夏笳:故事背后的故事
夏 笳 自己的小说中经常出现河流或墙的意象,它们构成“此处”与“彼方”之间的分界,与此同时,也总少不了那些冒失而倔强、试图“越界”的角色。
2017-08-21
-
传统科幻小说难觅出路
新华社赫尔辛基8月15日电专访:传统科幻小说难觅出路——访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 新华社记者李骥志 张璇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系列作品两度入围世界科幻小说最高荣誉雨果奖最终提名,一次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017-08-17
-
《三体》作者刘慈欣:写作不是因为热爱文学而是科幻本身
原标题: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写作不是因为热爱文学而是科幻本身 记者和作家刘慈欣(左)合影 提起长篇科幻小说《三体》,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个名字——刘慈欣。
2017-08-03
-
凌晨:写科幻是好玩的事情
近日,著名科幻作家、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得主凌晨的最新长篇力作《睡豚,醒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出版即被提名第八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2017-07-20
-
J.G.巴拉德:生于上海番禺路的英国“科幻小说之王”
作为二十世纪生于中国的最杰出的科幻作家,J.G.巴拉德在中国还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2017-07-11
-
今何在:写科幻就是写现实
2000年,在网络文学萌芽之时,《悟空传》横空出世。
2017-07-03
-
蔡骏:科幻与悬疑的化学反应
关于蔡骏 1978年出生于上海,中国悬疑小说家。
2017-07-03
-
王德威:科幻文学的高潮已经过去了
时间:2017年6月8日 地点:人民大学 嘉宾:王德威 参加人员:阎连科、梁鸿、张悦然、蒋方舟、张楚等 6月7日,著名学者、哈佛大学东亚系暨比较文学系教授王德威获颁首届“21大学生世界华语文学人物”。
2017-06-14
-
王瑶:诗性科幻 快意人生
开栏语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着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交大砥砺奋进的丰硕成果,夯实学校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思想交大”建设的思想基础、人才基础和平台基础,学校党委组织开展“春生夏长”双月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总结和集中宣传一批先进个人、优秀团队和科研平台,赋予交大故事更生动的传播力,在校内进一步鼓足干劲、凝心聚力,在校外展示交大力量、提升交大影响,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017-06-09
-
学者王德威谈刘慈欣:人类文明的最后生机在于文学
本文作者:王德威,学者,哈佛大学教授。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