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基米花《江南药镇》:童年是一味治愈人心的良药
童年是一计良方,幸福的人一辈子都被童年治愈,童年时期那些充满爱、勇气、友谊和想象力的瞬间,会让每个人心生温暖、更生希望。
2023-07-13
-
关义军《少年火种》:红军学校的少年们
关义军的《少年火种》的背景设定于1933年底坐落于江西永新的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学校迎来了一群身穿军装的少年,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
2023-07-12
-
用抒情笔调为孩子描绘一点画意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郭风在《抗敌后援》副刊发表儿童散文《写给孩子们》,或是他的处女作,但这篇文章被他的姑父认为“有官腔——或曰有官态!看似散文,文笔还过得去,但实乃训人之作,儿童不愿读!”并告诫他“为文最忌训人”“亲切动人方为上乘”,劝他多读点《伊索寓言》《天方夜谭》《鲁滨逊漂流记》《拉丰丹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023-07-12
-
他凿开的“天路”是独龙族的幸福路
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西南边陲云南怒江、独龙江两岸。
2023-07-11
-
张炜《橘颂》:走向生命高地的歌吟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张炜的新作《橘颂》,通过对现实与历史进行诗意化与哲思性的凝视、聆听、对话与怀想,不仅包蕴了丰盈的人文关怀,容纳了自然、社会、历史、文化、人生等多重旨意,从而展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精神家园建构的积极努力,奉献了一部别开生面的儿童文学作品,也为当代人歌吟了诗性芬芳的“归去来兮辞”,引领读者走向生命的高地。
2023-07-10
-
张开童话的眼睛看“牛粪”
在荒诞不经中渗透哲学与人性的思考 周益民:近期,陈诗哥出版了“牛粪书”系列,仍是创世母题,只是,这回的万物之源竟是“牛粪大爆炸”。
2023-07-10
-
现实主义如何在儿童文学创作中“落地生根”
渲染苦情、专注不幸制约了艺术探索的多样性,而现实主义也绝不是对现实的同质化表达。
2023-07-10
-
儿童文学的内在规约与美学特质
一、由创作跨界溯儿童文学之“界” 在中国文学的当代视野中,“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门类走向现代意义的“自觉”并取得命名,仅有百余年。
2023-07-09
-
《哈尼卡之眼》——“达斡尔姿态”:心灵与土地血脉相融
达斡尔族作家昳岚的长篇儿童小说《哈尼卡之眼》展现出一幅生动丰富的民族图志,达斡尔族少女塔莉雅与小伙伴们在夜里听说书先生讲故事,传唱古歌扎恩达勒,跳着原生态舞蹈鲁日格勒。
2023-07-07
-
拒绝做“空心小孩”
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
2023-07-07
-
张国龙《瓦屋山桑》:少年在老林乡村的瓦屋和山桑间成长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幻想性叙事还是现实主义叙事,都能够提供感动和抚慰人心的精神力量,以及揭示真相、激荡人们头脑的认知因素。
2023-07-07
-
陈善壎作品集《痛饮流年》:无论星光还是烛光
我孤陋寡闻,非常迟的时候才读到陈善壎老师的文章。
2023-07-04
-
抒写自然,点亮童心
如果说文学是滋养孩子心灵的沃土,那么童话就是流经的清泉。
2023-07-03
-
为少年儿童展开“一带一路”画卷:用智慧激活记忆
1877年,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概念。
2023-06-29
-
《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个人写史的客观与温度
2019年,梅杰在《为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做准备——“中国儿童文学大视野丛书”漫谈》一文中发出了“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号召。
2023-06-28
-
是情书,也是家书
品读儿童诗集《想变成一棵树》,如同走进金波先生营造的一座美妙、神奇、广袤的“森林”里。
2023-06-27
-
《在世界的拐角守望你》: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承诺
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
2023-06-27
-
把中国文化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田
尽管引进版绘本在促进国内绘本发展、启蒙中国孩童美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中所建构的生活场景、文化身份,都带有不同国家民族的鲜明特色,对我们的孩子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显然也是不容忽略的。
2023-06-26
-
鲁兵的意义和贡献
自觉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始于五四时期,迄今百年时间。
2023-06-25
-
儿童文学幼稚?或许打开方式不对
暑假是阅读儿童文学的好时机,但儿童文学如何读,却大有讲究。
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