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出乡村文化精神嬗变时的艰难与创新
四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不仅物质生活渐趋丰足,城乡之间差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小,人们在精神文化追求上日渐复杂化、多样化,诸多的外来文化不仅穿街过巷,风行于城市,也经由某些特定人群还有便捷的网络,对广大乡村产生无形且强烈的、以点带面的影响。
2024-06-28
-
文学的地域指向意味着什么?
地方/地域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作家创作而言也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
2024-06-26
-
有异秉的细节是小说中充沛的氧气
【探寻细节的魅力和张力】 每一部经典小说中,都有值得称道的细节。
2024-06-26
-
沉浸与交互:当数字艺术亲近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的接受与传播不是封闭僵化。
2024-06-19
-
今天我们怎样读文学
我一直认为,读书之要更在老老实实地读,何需那么多的说教,又是“分级”、又是“必读”等一串说词儿,更无需如此机械。
2024-06-12
-
影视剧加强文学性渐成焦点
【文艺观潮】 近年来,影视剧如何加强文学性成为业界探讨的新焦点。
2024-06-12
-
细节像璀璨的星,分布在文学世界的夜空
对于小说来说,细节有重要作用。
2024-06-12
-
王彬彬:文学与民间
最近,西南某大学文学院开了一个全国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民间、民俗与地方文学的当代价值”。
2024-06-10
-
近年文学的新变及思考
每天看稿发稿,一年下来两千万字,审美疲劳不可谓不严重。
2024-06-07
-
现象、问题与路径
全媒体的兴起对传统文学期刊影响最大的到底是什么?据观察,截至目前,其影响主要在于被多种所谓“自媒体”分流了大量读者与受众,以及传统的营销渠道被大幅削减。
2024-06-05
-
文学批评是文学史的初稿
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批评、文学史与文学理论三者密不可分,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2024-06-03
-
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振兴乡土小说
由中国作家协会、广电总局宣传司、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作家协会支持,中国作家网合作,湖南广电集团(台)出品的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在湖南卫视、芒果TV收官 近二三十年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型,但以之为书写对象的乡土小说创作却出现了明显的衰落。
2024-05-29
-
文学和影视如何更好地相互借鉴
在这个艺术融合的时代,我们在文学、影视创作上,要守正创新,积极互动,相互赋能,驱动“破圈”。
2024-05-27
-
文学与影视:“超文化”时代的双向滋长
一、话题争议中的改编热潮 每有文学改编的热门影视作品出现,都伴随着一波文学与影视关系的讨论和争议,如古典四大名著的每一次影视改编都会有对于“弘扬经典”还是“毁经典”的争论和质疑。
2024-05-27
-
在民间文学中挖掘中国故事的根脉
作为我国有史以来记录民间文学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种类最齐全、形式最多样、最具活态性的文库,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集合各级民间文艺家的有生力量,坚守田野阵地,以出版为载体,涵盖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谚语、俗语、谜语、民间文学理论等十二个民间文学门类,不仅把几千年来活态传承的民间文化凝聚为有形的文字,形成了学术研究的富矿,也汇聚出服务当代文艺创作,激发民族情感共鸣的宝库,同时也为数字化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标本和样本。
2024-05-27
-
让更多基层写作者看到实现梦想的可能
不久前,一场篮球比赛引起人们的关注。
2024-05-22
-
我们永远需要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县城文学”
县城,比乡村大,比城市小。
2024-05-21
-
开放格局,破圈而生
回看历史,创新性、开放性一向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特征。
2024-05-17
-
新媒介语境下文学传播呈现新图景
【当代文学现场脉动观察】 刷短视频,观看知名作家讲述创作往事;蹲直播间,近距离聆听重要文学刊物资深编辑分享心路历程;守在屏幕前,跟随作家们的步伐重游文学故乡……基于新的媒介环境,文学与大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有了全新的途径。
2024-05-16
-
超越地方性,展现广西独特魅力
广西区域位置虽偏在西南一隅,但在当代文学界的地位却至少在“一环半左右”。
2024-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