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法可依,文物保护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称“文物保护法”)的颁布,确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2018-06-04
-
我画古代科学家邮票
李时珍(邮票) 天工开物(邮票) 中国邮政5月26日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及著作(一)》纪念邮票1套4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全套邮票面值4.80元。
2018-06-03
-
“霉斑”还是“曜变天目”?
在日本东京南部有一座美术馆,虽然要花费2个小时车程,还要攀登上山,但人们总是情愿前往,而且只为了观看一件文物,这就是静嘉堂文库收藏的曜变天目盏。
2018-06-01
-
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5项修护工程竣工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5月26日完成了对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下简称北庭故城遗址)5个遗址保护修复项目的实地踏勘及现场验收。
2018-06-01
-
汉唐时期的鸡鸣枕
1959年民丰县尼雅夫妻合葬墓出土的鸡鸣枕 1995年尉犁县营盘15号墓出土的鸡鸣枕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55号墓出土的鸡鸣枕 枕头作为常用的睡眠用具,陪伴着人们度过无数个夜晚。
2018-06-01
-
1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吉林汪清被发现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今年4月对吉林省汪清县进行的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中,考古人员新发现含打制石器的地点63处,采集石制品1362件。
2018-06-01
-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资料照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摘登】 上挑的眼眶里,一双浑圆的眼睛,透过3500多年的时光与你对视。
2018-06-01
-
河南中牟发现元墓
壁画惟妙惟肖,清晰可见。
2018-05-31
-
周矢朐瓦盘拓轴:陈介祺旧藏珍品
周矢朐瓦盘拓轴 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藏周矢朐瓦盘拓轴,纸质,纵103厘米、横51厘米。
2018-05-31
-
秦俑考古发掘拓荒者赵康民逝世 曾修复第一尊秦俑
赵康民生前撰写的考古著作 记者 张宇明 摄 人物链接 赵康民,1936年生,临潼博物馆首任馆长,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8-05-31
-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这是5月23日拍摄的在河北南宫发现的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局部。
2018-05-31
-
河北磁县发现元代石佛塔 距今730年历史
记者从河北省磁县文保部门获悉,该县文保人员近日在都党乡石场村发现一座元代石佛塔,距今已有730年历史。
2018-05-31
-
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5项修护工程竣工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26日完成了对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下简称北庭故城遗址)5个遗址保护修复项目的实地踏勘及现场验收。
2018-05-31
-
土斯民:文明探源工程书写中华民族五千年“家谱”
“上下五千年”,短短五个字,却浓缩浸润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于古老中华文明厚重而丰富的情感:热爱、敬畏、自信、自豪……那么,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究竟是如何起源、何时形成的?是不是确有五千年的历史?她有着哪些特点……围绕这些“最早的中国”之问,一代代中国学人用汗水与青春不断追寻求索,每个中华儿女也满怀关注与期待。
2018-05-31
-
新西兰国立博物馆:运用数字化导览丰富观展体验
一对老夫妇在“Toi艺术”展览的肖像画单元使用数字化导览设备 伴随世界各地博物馆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式各样的数字化导览设备走进博物馆,成为现代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05-30
-
为了千年容颜“永驻”
图为云冈第三窟西后室,数字化田野数据采集现场。
2018-05-30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昨正式动土
昨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动土,工程计划于2022年竣工,建成后常设展览展出的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将不少于600件(套)。
2018-05-29
-
当一座城有了艺术,就有了自己的语言
嘉宾:李向阳(上海市美协副主席、原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 李磊(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 甘智漪(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美术馆曲高和寡的时代已经翻篇。
2018-05-29
-
中华文明起源图谱初现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王”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纹陶盘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中国龙”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几大文明之一,也是唯一延续不断的文明。
2018-05-29
-
“博物馆的历史”专题展在南京博物馆开幕
杨素平摄/光明图片 5月27日,为期三个月的“博物馆的历史”专题展在南京博物馆开幕。
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