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馆要做什么样的好展览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2016-12-12
-
洞穿岁月话半丁——陈半丁先生轶事及艺术
白莲(中国画) 陈半丁 江上泛舟(中国画) 陈半丁 在纪念陈半丁先生(1876年—1970年)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推出了“此中有真趣”艺术展。
2016-12-12
-
京城十位诗人以诗题画
近日,消费类艺术品电商平台三真艺术网推出“最美画说——京城十位诗人为青年艺术家画配诗”活动,活动基于网站的“画说”栏目,邀请曾凡华、唐晓渡、孙晓娅、七月、马淑琴、阿勇、高若虹、崔墨卿、李明新、高立林10位北京诗人自由选择最喜欢的艺术品,为青年艺术家画作配诗,创作出诸多诗画结合、意境融通的诗画佳作。
2016-12-09
-
自号“朽者”,其艺“不朽”
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先行者——陈师曾诞辰140周年 自号“朽者”,其艺“不朽” 北京风俗图——墙有耳 陈师曾 在中国绘画“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一位先行者——他是清末主张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是学者、诗人陈三立之子,是历史学家陈寅恪之兄——他自号“朽者” ,坚持“画吾自画” ,以深厚的笔墨功力,传承金石写意之风,并在直面现实中创作出具有人文关怀的画作;他投身艺术教育与画会活动中,提携同道,于民国初年共同开创画界新局面……他正是被梁启超评为“现代美术界,可称第一人”的陈师曾。
2016-12-09
-
吴为山:中西艺术的汇聚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国古人云,“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2016-12-09
-
国内版画艺术奠基人王琦去世
中国版画艺术奠基人之一、最后一位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参与者王琦昨天在京逝世,享年99岁。
2016-12-08
-
艺术教育需要国家标准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关乎创新创造,关乎文化传承,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2016-12-06
-
艺为人生
与《艺为人生》这本书的结缘,始于2010年。
2016-12-06
-
刘建武:静水流深的军旅书法家
刘建武的书法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军营大拜年》栏目组赠送给新疆阿拉马力哨所官兵。
2016-12-05
-
精准定位是根本——“第四届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侧记
美术馆,是文化、思想的生产地。
2016-12-04
-
塑造当代美术的中国精神
对艺术当代性的不同理解,或许最鲜明地凸显了中国美术在全球化境遇中的自主精神与自觉意识。
2016-12-04
-
中国艺术复兴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我的艺术论
新荷 95cm×310cm 金台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文化使命,历史会铭记为此做出贡献的人!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中华民族曾历经兴盛与辉煌,也曾因落后而遭遇外强之欺凌,经过不懈努力,现今正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6-12-03
-
心系苍生 笔书乾坤
群贤毕至商文事,踵事增华进层楼,热烈祝贺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召开!本版约请8位作家艺术家代表抒怀建言、畅谈体会,以飨广大读者。
2016-12-02
-
电视栏目《我爱书画》揭秘名画背后的故事
春妮和史国良在节目上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可以说是真正体现出用西方绘画技巧绘制中国画的一部作品,赵忠祥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徐悲鸿这部作品。
2016-11-30
-
郁钧剑出书谈“音乐文学”
驰骋歌坛半个世纪的歌唱家郁钧剑日前一股脑推出了两本书和三张碟。
2016-11-29
-
回归艺术,更多精彩
观众在南京养墨堂美术馆欣赏作品。
2016-11-29
-
樊鸿宾印象彩墨:中国画的色彩探索
阳光异常明亮,强烈到看不清高原女子的面孔。
2016-11-28
-
《沃野寻芳》的艺术追寻
原题:跨时空的心灵会晤——《沃野寻芳》的艺术追寻 《沃野寻芳——中央工艺美院在河北李村》(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是周喜俊用了两年多时间,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央工艺美院师生在李村期间生活和艺术创作的追述与描写。
2016-11-28
-
艺术再现中华史诗
编者按 历经五年的认真创作、精心打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简称“历史画创作工程”)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向观众呈现出壮观的中华史诗画卷。
2016-11-28
-
竖起创作转向的风向标
桑杰才让与同伴(水彩) 吴长江 由文化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已落下帷幕。
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