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重点推荐 >> 正文

《窗外风景》(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8日11: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日超

  王宗仁

  读赵日超的散文,无论是他对故乡、亲情的咏赞,还是激情游走祖国大好山河的游记,或是从日常习以为常生活经历中生发而来的随感,我们都感受到他是在用力用心追寻真善美的人生与思考人生。散文集《窗外风景》正是这种追寻与思考之后的收获。换句话说,日超是在寻找与剥离中进行散文创作。说寻找,是指他注重积累生活,跑了许多地方,接触了那么多人,经历了那么多事,这样既丰富了人生阅历又获取了文学资源;说剥离,是说他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之后进行认真地思考生活,探索、发现掩藏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中有意义和有意思的闪光点。散文创作万万不可就事论事,它必须是作家对生活透彻思考的结果。我把这种结果叫作作家创造的“第二生活”。“第二生活”高于“第一生活”,因为它集中了作家的智慧,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因而更集中更概括,也更具典型性,更有普遍意义。

  看看日超散文中的亮点。

  提起淮安,不能不说到敬爱的周总理,那条古老的驸马巷里有他的故居。故居里有一株“凌寒独自开”的腊梅。日超写周总理的故居就写得不一般,我想这也是大家都期待的。因为他熟悉淮安,还因为他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作家。果然他的那篇《踏雪寻梅——周恩来故居印象》,透射着一股清新的芳香。香味自然来自故居后院的腊梅。用梅比喻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几乎是所有这类题材散文约定俗成的写法。日超呢,另辟蹊径,他写到腊梅时突出写了周总理的三位母亲:生母万氏、嗣母陈氏和乳母蒋江氏,三位母亲在周恩来成长的人生经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特别是对那位为人耿直而又不巴结权贵的乳母蒋江氏着墨更多,她除了带着恩来在后院空地上种菜、栽树栽花外,还让恩来“接触穷苦人家的孩子,感受社会低层人的生活”。“恩来的力量来自三位母亲,来自于百姓”。作者散文中多次出现三位母亲,暗喻梅香是从她们身上喷散出来的。我认为这样写比那些用梅香比喻周恩来的散文要深刻得多,也更贴近真实,耐人寻味。

  有的时候,人对一些事情深感无所适从、无奈,因而感情很复杂。友谊吗?怨恨吗?一时难以说得清。我读了《敲钟寒山寺》后,悬挂在寺内大雄宝殿右侧的那口铜钟,引发了我这种似乎说得清又仿佛难以彻底说得清的很复杂的情感。原来,寒山寺钟楼里那口钟早在明代就莫名其妙地流入了日本,后来一直下落不明。这块心病折磨着国人的心,也令日本友人不安。于是在1905年日本政府就派人送来一口仿唐钟,高悬在寒山寺,被看作中日友谊的象征。至今这钟仍在寒山寺。每年都有不少日本友人专程涌进寒山寺与中国人一起听午夜108响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听钟的人,国人也好,日本友人也罢,到底有几人能听懂这首诗的孤独、伤感意境?正如作者日超所写的那样:“在铁岭关抗倭遗址,在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古城,在遭受日本核辐射的东海边缘,日本政府正否认历史,复活军国主义,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历史争端。而每日游人欣赏并敲打的依然是日本人送来的仿唐钟,我内心一直都不是滋味。”我相信大家的心境一定和作者相同。这就是这篇散文带给我们的感悟和联想,可以说举一反三的联想。

  我注意到了日超抒发男女情感的几篇散文,《又是小荷盛开时》《萤光的怀念》《街头的时尚》《深夜音乐写作》等,都很真实地记录下了异性之间或纯美的交往或藕断丝连的隐情。写情感特别是写个人的私情,必须敞开心扉,才能写得真实,动情。就是说提笔时要进入一种“无意识”状态。其实这种“无意识”从本质讲是一种高度精神感情。这样的“无意识”可以转化成一种理性和知性,恰如其分地把握心灵敞开的分寸,该说的说到什么程度,不该说的藏而不露或欲露不露。有时候隐藏着反而更会产生力量。当我们在《又是小荷盛开时》中读到“我”把那朵未开放的荷花“悄悄地埋了”时,心里涌起的不仅是遗憾,还有一种期盼;当我们在《萤光的怀念》里读到,浩渺深邃的夜空那流溢着光洁的清辉寻找自己的知音时,心头点燃的是生命之火;当我们在《小街上的女子》里读到小街上那些戴金挂银的女子时,感到了这个时代的富有与满足。这些都是从日超的散文里发出的温暖的声音、亮点,值得珍藏。读日超的其他散文,也发现不同的亮点点缀其间。

  日超在一篇散文里写下过这样的创作悟语:“散文写作应注重发掘和发现最有特点、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以独创性的构思提炼素材和主题。着意用爱心去发现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独特个性,这样写出的散文,将会凝聚更多的闪光点,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日超说,这是他读了冰心老人的教诲后的心语。说得极好,我们共勉。

  2013年9月于望柳庄

  文学征途无倦客

  ——读赵日超散文有感(序三)

  曹业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生之幸福。行万里路,而又能写一篇篇游记散文,更是一大幸事。近日,欣闻赵日超散文集《窗外风景》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感到由衷地高兴。这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我们淮安市淮安区文学事业发展来说都是可喜可贺的。

  我曾读过赵日超写的一些作品,深为他对文学创作的执著追求所感动。创作三要素,生活、思想和技巧,缺一不可。赵日超长期生活在农村,爱好文学写作,在中学时期已踏上了圣洁的文学之路,不断地追求,如今,他已成为“职业编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挤出工余时间,外出采访,收集素材,《窗外风景》便是他业余文学创作的结晶。他还担任着东方旅游文化网的主编,“爬格子”是他生活中全部的内容,但他无怨无悔,乐此不疲。

  他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因此他的作品充满内在激情。他以精巧的构思,将特殊地域中产生的独特文化与心灵的震撼感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文字中流淌着对社会的感恩。细读其中作品,有《梦里依稀看淮安》的深沉、《又见草荡绿》的喜悦,也有《大美天目湖》的秀美、《有缘相聚千岛湖》的认知、《流淌的北大汪》的情趣,还有《厦门鹭岛》的琴韵、《又是小荷盛开时》的青春浪漫、《敲钟寒山寺》的民族自尊,一篇篇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文如其人,情美感人心。他的游记,写景与抒情,写景与人生感悟,情趣表达,水乳交融。凡是好散文,或者寓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不拖沓,又精美。读后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工作者,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对赵日超散文中涉及廉政文化的作品格外看重。比如在《梦里依稀看淮安》一文中,“一府衙”章节专门写到廉政文化。大堂前的戒石坊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的“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大堂内还有一副著名的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月26日在山东菏泽调研座谈时,把这副对联送给参会的市、县委书记。总书记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诚然,一个能时刻记住“自己也是百姓”的官员,绝对不会整天在那里挖空心思,想出各种花花点子去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瞒上压下、鱼肉百姓。千古天理,天经一也。淮安还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总理就出生在古城中一条寻常的巷子里。总理一生为国为民,堪称全党楷模,铸就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朽丰碑。总理家乡的干部,理应更好地恪守党性原则,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百姓,不留遗憾,永留赞叹。

  赵日超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写出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文章,确实视野宽阔,胆识非常。我们的时代,正需要那些敢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弘扬真善美的作家来唤醒人们的良知。

  散文集《窗外风景》被作家出版社录用出版,不仅是对作者艺术成就的肯定,而且也是奉献给读者的一份丰盛的精神食粮。文学之路漫长,追求永无止境。赵日超正年富力强,最后送给作者一句激励的话:“文学征途无倦客!”希望他再接再厉,为新时期文学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城市品读

  大连,一本无字的天书

  也许是有缘吧,有些地方,一见就难以忘怀。比如:厦门、三亚、庐山、武夷山、丽江、千岛湖……到了大连后,我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