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重点推荐 >> 正文

《窗外风景》(1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8日11: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日超

  王宗仁老师特别关心东方旅游文化网站的建设,认为网络文学作者广泛,风格多样,表现力较强。言谈中,他对淮安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我向他介绍淮安的文化名人和一些旅游景点,请他题词时,他欣然写下了“淮安是块宝地”这六个大字,并与我进行了第二次合影。

  李存修说:游记要唤醒人们自然保护意识

  游记散文写作比较难,请著名旅行家谈游记文学创作,可以从中受益。李存修2007年被授予“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最近,他结束了对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的行走、考察、采风、创作,出版了35万字的《行走大运河》,填补了中国运河研究史和文学史上的一项空白。杭州的《都市快报》称其为“中国‘走运’第一人”。

  李存修对淮安有着特殊的感情,又是东方旅游文化网站的名誉主编。因了这一层关系,今年已70岁的他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随着游记文学的发展,它已从散文中分离开来,独立成体。现在东方旅游文化网已发展会员1万多人,最高在线人员9793人,目前网站已拥有各省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散文协会会员近2000人。旅游文学题材广泛,会员激情高昂。近几年,全国性旅游文学大奖赛,每次都有会员获大奖。”

  李老说:“培养文学新人,发展旅游事业,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他接着又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有不少精美的旅游文学作品,西方人曾称其为自然文学,也就是我们口头上讲的游记。它的新颖和独特,使其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等,都是游记中的上乘之作。宋玉的山水旅游文学的先驱之作《高唐赋》、班彪(班固和班超的父亲)的《北征赋》等,都是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方式描述了作者从相对文明的世界走进自然环境,应着眼于思索和描写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是古今中外记游第一大手笔,他游历18省市自治区山山水水,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越喜欢登临,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多么的了不起。而您走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考察了世界上六大洲,写下了60几个国家的游记作品。请谈谈国内外自然保护意识有何不同?游记写作应该重视哪些?”

  李存修说,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然保护意识比我们强,甚至早了几百年,我们这个民族正在犯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凡是跨出过国门的人,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感觉。在到处物欲横流,自然一步步被商品所代替,人们内心失去了自我、平衡与和谐,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去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辉煌与升华。游记就有着一种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就是要体现在如何唤醒人们这方面的意识。如果说20世纪后期,财富、婚恋、明星、美女、帝王等曾是文学长时期的热门,那么到了今天,土地与自然理应在文学中占据一个重要地位。如果文学仍旧意识不到这点,那就是历史性的失职,而造成的后果是,这个民族对自然与土地的认识就拖了整个人类的后腿。

  李存修老师坐在写字台前,面色凝重。他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曾任四川省翻译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外事外贸旅游系统外语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单单在《行走大运河》的创作中除途经北京、天津和上海3大都市外,还经过了杭州、南京、济南、郑州和石家庄5个省会及29个地级市和73个县级市。他接着说:“游记也不是纯自然景物的再现,它通过作者的实地考察,注入思想感情,成为物我交融的一种画幅。还要反映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第一次说这句话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缺乏知识。中华大地上的九寨黄龙、张家界、三江并流等景点景区,尤其是九寨沟,全球难找到第二个地方与之比美。更有一些人类的足迹还没有涉及的地方,甚至有人称之为‘荒野或荒芜’。”

  “只要说到自然,说到旅行,就回避不了荒野。对此,人们也有不同的议论和想法。面对工业文明和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有人提出了‘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的观点。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存修说:“走向荒野并不是走向原始和过去,也不是历史的倒退,荒野意味着前途和希望。”他接着说,“5年前,从行走非洲回来后,我发表了一篇叫《南普荒原》的文章,那里是接近好望角的一片荒原。凡是荒原、丛莽和雨林将成为最大的诱惑。因为那里还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伤害及屠戮,起码,那里还是对抗文明的缓冲地带,那些地方,才是人类的未来和明天。”

  “既然是人类的未来和明天,那就是未来世界的希望,就是文化和文学的希望。现在东方旅游文化网站不少游记作家急于发表游记作品,您能否对他们讲几句话?”我引出了话题。

  “游记作品写作难。难就难在写出个性,我开始也是一名旅行者,写作是业余的,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写作没有捷径可走,一定要下苦功夫。”他告诫道。

  李存修自20世纪70年代写作,至今已发表及翻译文学作品500余万字。他先后出版了《流花忆梦》《皮尔·卡丹》《爱心无国界》《西欧之旅》《丝路之旅》《印度之旅》《南美之旅》《行走天地间》《中国当代徐霞客笔记》《行走大运河》等著作27部。散文《苦涩的礼赞》获中国散文学会“罗庄杯”散文大奖赛二等奖。散文《记杨振宁》《泰姬陵不是悲剧》《卢梭铜像前的思索》《莫斯科河,你流向何方?》和《兄弟》等先后被编入国家级的“散文精选本”或“年度本”。《丝路之旅》等三本专著在海外再版。散文《风浪好望角》被选入香港高中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散文《卢梭铜像前的思索》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选进《事业的境界——当代大学生文化读本》(2004年版),还被选为2002年、2008年、2010年北京、江苏、深圳等地高考模拟作文。《故地》被选入韩国大学《当代中国文学精读》(2002年版)。

  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们有很多旅行家、作家思想封闭,知识面窄,缺少吃苦精神。”他又说,什么样的思想水平,理论指导,什么样的环境下,笔下就有什么样的游记作品。所以20世纪以来不少的中国作家就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围绕一个类似共同的话题进行创作。李存修认为,当代作家素素的《独语东北》对素材把握较好,对写作对象了解深刻;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写作力度到位,作品有气魄;周涛的《游牧长城》语言精美流畅,有魄力;杨羽仪的《水乡茶居》细腻自然,具有浓郁水乡味;张炜的《融入野地》充满哲理,发人深省。

  李存修最后说:“我心中同样充满了现代人的困惑与矛盾。我深深地迷恋着纯纯净净的山山水水,但又离不开全由电子控制和摆布的现代化书房;我非常向往郦道元、陶渊明、王维和徐霞客般的日子。我所处的外界环境,即便是再自然的居住小区,也找不到古代人们所享有的那份天然。东方旅游文化网的作家们,要责无旁贷地用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激励人们去寻找一种高尚壮美的精神境界,敦促人们采取一种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也利于后人的生活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