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重点推荐 >> 正文

《窗外风景》(1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8日11: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日超

  人勤春来早,老淮安走过了“砍法桐”的历史,正顺应民意,大搞绿化,据淮安区委书记吉子俊介绍,这个区按照“大都市、大旅游、大开发”的建设要求,注重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精心打造出了一个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景观。韩信北路是连接周恩来纪念馆和淮安府衙两大历史文化景区的重要城市主干道,建设了窦娥井文化景观亭,以窦娥故事石刻碑楹联牌点缀,为市民提供温馨、安全、舒适而优美的春之画卷。

  漫步文渠两侧历经风霜的街巷,穿过石桥宅群,踏着幽深弯曲的长安小径,看海棠喷泉、桃花垠春色,会生发一种敬意,一种相思。沿着长长的阶梯,登上古城镇淮楼。我似乎听到,在漕运总督府正北面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的淮安府衙一位父母官“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的诉说,也明白“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的文化内涵。感受到韩信蒙受胯下之辱,然后施计夺取兵书,统率百万大军的责任和使命。极目远眺,春色中的淮安区美景尽收眼底。周恩来故居的古树也开始抽出了鲜嫩的枝叶。繁华的上坂街上,千姿百态的年轻女子,似看破红尘,不为别人的嗲嗲评语而我行我素。漕运广场的少妇,戴金挂银,让满街生辉,身上透出这个时代的富有与满足。新世纪广场绿草茵茵,桃花垠的垂柳被和煦的春风吹得飘飘扬扬。淮安,一切因春天而鲜活起来,动感起来,靓丽起来。触摸人民桥的护栏,看悠悠流淌的古运河水,两侧的绿化,感受城市管理给市民带来环境的变化,整个淮安城正散发着春的气息、活力和灵性,彰显出这个时代人的色彩。

  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骨骼,城市的管理是城市发展的血液,没有长远的规划,就没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与管理,不仅给人们带来方便、带来效率,而且带来繁荣和文明。

  今天,当人们以怀旧的心情坐在镇淮楼上重温漕运文化、运河之都、名人故里之时,品味的正是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名家访谈

  听课北京

  2008年年底,我在《人民文学》上看到了一则征文启事,是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我觉得,自己是副刊编辑,不妨一试,就把刚写的一篇8000多字的随笔《情醉海南》寄了去,没想到,得了个一等奖。

  5月23日,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纪念日这一天,我应中国散文学会之邀,参加颁奖会。出席这样的会议,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文坛的动态,使自己走出封闭,增加积累,丰富副刊内容,以利于编辑副刊。我们近距离聆听文学巨匠们的讲座,他们的一笑一颦,一怒一呼,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林非细高身材,精神矍铄,满头白发,淡蓝的短袖衫,给人以慈祥、随和、宽厚的长者印象。他是著名学者、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受“五四”以来进步文化思潮的影响,林非将卢梭和鲁迅等启蒙主义思想家视为楷模,以一个学者的滚烫热心和高瞻远瞩密切关注芸芸众生,其理论研究和艺术作品皆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及价值取向。

  林非老师说:“散文创作的过程,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怎么提高作者的思想境界,怎么提高作者深刻的思想。这方面,鲁迅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鲁迅看问题的深刻性往往跟关怀民族的命运、关怀普通老百姓的幸福牢牢结合在一起。鲁迅的散文《长城》里有这样一段很重要的话:长城是伟大的,但是可诅咒。为什么要诅咒长城?因为造长城的时候累死了无数的人!鲁迅看任何问题都是关心人民的生死存亡的。我们如果能像鲁迅那样关怀普通民众,就会创作出境界非常高、思想很深刻的散文。”

  就什么样的散文是好散文这个问题,林非主要谈了四条。一是好散文能够长久地触发读者的感动,散文从本体来讲,是抒发、诠释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悟;二是好散文能够唤起读者回忆文中所写的自然风光和社会人生;三是好散文最能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让人看了回味无穷;四是好散文最能够在语言的文采和艺术技巧方面,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林非老师说,散文是对生活的思索,是对人生的感受和疑问,最基本的要求是宣泄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一篇好的散文要有感而发,要用真情去抒写。首先必须能感动自己,即从最感动的事件入手,然后真诚地把自己的思索、感受和疑问表达出来。他借游记散文的创作,举一反三地说道:“眼前风景是不变的,但它是我眼中的风景,我心中的风景,我们要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激情和思想升华之中,把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提升出来,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林老师眼里,有着明确的现代意识: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其他生命的环境,又是本体生命的核心。因此要平等、友善地对待自然万物,在与环境的和睦相处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

  林非对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散文,特别是对《世间最美的坟墓》尤为推崇。这篇作品曾被选为1991年全国高考卷的阅读题。而林非先生的《话说知音》在2002年被选为全国高考阅读题。可见林非先生和茨威格两位大家的非凡手笔以及在心灵上的默契。亲情永远值得珍视。林非特别提到自己的母亲。他说:“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聪慧优秀的女性,可惜她生不逢时,如果她当时有接受知识的机会,不会比任何一个优秀的女作家差。母亲一生对我倾注了无私的爱。”说到这儿,林老对母亲的爱溢于言表。现在,他又把母亲对这种生命的期待给了自己的儿子,所以《离别》才会写得如此动人。林老师还说,作家的创作是自觉的写作过程,散文创作不能为了功利,迎合市场。作家要有一颗高尚的心,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写出来,一个高尚的人必须是同情民众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命运;创作要面向各个层次的人群,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作家要朴实善良,要有思想,不沉湎于名利,要读书读经典书!

  会后,我和林非老师近距离地接触。在谈及旅游文学时,林老师对我说,旅游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活动,通过旅游可以懂得一个时代,了解历史和自然风光,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读万卷书读不好就成了书呆子,行万里路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人不能旅游,眼光就会比较短浅。游记作家要通过自己的艰苦的跋涉,观察、揣摩与思索,争取写出更高质量的游记来。写好游记很有意义,那也是作家修养的表现。林老师还说,现在一些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思想素质与文化修养偏低,不能辨别美丑,更热衷于赚钱,一窝蜂地在这儿塑一群帝王像,那儿造一窟鬼神图,形象丑陋,面貌狰狞,含意粗俗,不伦不类。游记作家应拒绝去描写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同时还得进行严肃的批评。

  林非老师终生倡导民主、自由、平等、人道理念。他说,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贡献。如果一个人活着为一己私利,即使活得再长,再富丽堂皇,也没有意义。林老师反对个人崇拜,然而他说:我是个懦夫,我崇拜的是中国的三个女人。一是反对清政府从容就义的秋瑾;二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执行死刑的张志新;三是公开抵制开除刘少奇党籍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的陈少敏。

  与林非老师合影对话交流,总有一种被尊重和爱护的感觉,进而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渊博和平易,他的儒雅和仁爱。

  袁鹰说:报纸要为群众着想

  身为编辑,一直想能与德高望重的袁鹰老见上一面,以遂心愿。

  袁鹰是现代散文大家,又是著名编辑家。他的散文《井冈翠竹》《小站》《渡口》《白杨》《黄河的主人》等,都曾入选中小学课本,广为流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5月24日,我慕名专程拜访了袁老。当日中午,我电话与袁老取得了联系,本来下午已另有安排的他,遂取消了活动,所以拜访时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按门铃片刻,袁老的夫人吴芸红老人出来迎见我,并热情地为我倒茶。袁老中等微胖的身材,上身穿一件圆领汗衫,脚穿老家河下人送他的一双黑布鞋。见到老乡来访,袁老更是神清气爽,声音清亮。袁老让我上座后,立即与我叙起了乡情。我忙谈起1994年10月,他曾写信鼓励我,并为我编辑的乡土小报《田野之花》题词,担任顾问的事,以表感激之情。交谈在自然舒畅的氛围中进行,袁老说话声音不高而言词准确。

  我递给他一份《淮安区报》,俯身向他解释了副刊编辑思想。他听了直点头,并说:“我过去也是报纸编辑,编了多年副刊,我们不仅是同乡,也是同行。”

  我接过话茬问道:“您是散文大家,您写的作品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经您编辑修改过的作品,内容丰富,文字激荡。我这次来就是向您请教当编辑要注意哪些事,如何编好副刊,如何写出好的散文,取点儿经验回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