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普洱之路》(4)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8日15: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距昆明653公里。东部和东北部与澜沧县接壤,西北部与西盟县毗邻,西部和南部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l33.399公里。孟连县境最高海拔2603米,最低海拔497米,县城海拔950米。年均气温为19.9℃,年均降雨量为1365.5毫米。全县总人口13.34万人,有l0余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其中傣族、拉祜族、佤族占多数。

  孟连辖3个镇、3个乡、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9个村民委员会。拥有丰富的热区资源优势和沿边口岸优势,甘蔗、橡胶、茶叶已成支柱产业。

  孟连有独特的各民族传统文化,有保护最为完好的娜允傣族历史文化名镇,有连片的原始森林和国内面积最大的龙血树群落,有神秘诱人的跨国旅游路线。

  拉祜之乡、边疆宝地——澜沧

  澜沧,依澜沧江而得名。

  该县设治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置镇边直隶厅。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距昆明594公里。

  境内最高海拔2516米,最低海拔580米,县城海拔为1030米,年均气温19.3℃,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县境东面隔澜沧江与景谷县、思茅区相望,南与勐海县为邻,西与西盟、孟连县相接,北靠沧源和双江县,西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澜沧江是东南亚最著名的湄公河一部分,这条连接老挝、越南、缅甸、泰国的河流,在中国境内就叫澜沧江。

  澜沧县县长是拉祜族,他陪我们观看拉祜公园、拉祜歌舞等。他说:

  ——拉祜的民间传说文化非常发达,拉祜的歌舞名满天下,中央电视台、省台、以及老毕的“星光大道”,也经常有澜沧拉祜族的节目。

  他告诉我们:

  ——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普洱市第一大县,辖3个镇、17个乡、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委员会。

  该县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49.82万人。其中拉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2%,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

  阿佤新歌唱出的神奇佤山——西盟

  赵振华是西盟县长,他身上有山里阿佤人特有的彪悍与雄壮。他不善言语,烟瘾很大,常常怀抱一根大竹筒,不停地抽烟。

  我们听同样黑粗的女文化局长说过,县长是实干家,又是工作狂,为了西盟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没白没夜的大干苦干,是个很了不起的阿佤汉子。

  他们向笔者介绍:

  ——西盟一词源于拉祜族语“西密”之译音,意为产金子的地方。傣族称西盟为“勐坎”,译意亦为产金子的地方。

  1965年3月5日,成立西盟佤族自治县。

  西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距昆明686公里。东北与澜沧县接壤,南与孟连县相连,西北与缅甸佤邦毗邻。

  国境线长89033公里,全县1391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全为山地,最高海拔2458.90米,最低海拔600米,县城海拔1150米,年均气温19.7℃,年均降雨量1855.1毫米。全县9.22万人的总人口中,佤族、拉祜族、傣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其中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辖2个镇、5个乡、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6个村民委员会。

  西盟是一个典型的“直过”地区,新中国成立时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萌芽初期。

  佤族过去一直沿袭着刀耕火种、猎人头祭谷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直到1958年才逐步废除。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西盟是木鼓的故乡,是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和脍炙人口的《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

  今天,神奇美丽的西盟,以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风光旖旎的勐梭龙潭、气势磅礴的佤山云海和热情古朴的阿佤风情,正在成为民族文化旅游考察的热区。

  二、普洱茶的来世今生

  普洱各区、县的历史,都与茶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说,普洱的历史就是普洱茶的历史。

  对于“茶史”,市委领导书记颇有研究,他说:

  ——从时间的长度上看,普洱茶可划分为四大时期。

  1.普洱茶的发轫时期(三国时期—1733年)。

  普洱茶的雏形始于汉末。

  三国魏时张揖《广雅》有制作紧压茶的描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这里所说制作法,正是饼茶制造工艺的萌芽阶段。唐朝将此压制技术发扬光大。陆羽《茶经》中的制茶工艺已相当复杂,但此时的饼茶、团茶皆以绿茶为主。

  而唐时樊绰《云南志》的记载是:“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明初年,太祖朱元璋取消紧压茶工艺令,这说明至迟在元代普洱地区就有压制紧压茶工艺。

  云南山高皇帝远,恰巧把紧压茶技术完美地保存下来了,故明谢肇淛《滇略》言“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个阶段称之为普洱茶的发轫和发育阶段,也是普洱茶在自然形态下曼妙生长的历史时期。

  2.普洱茶“号记茶”的历史时期(1733年—1938年)。

  王鸿彬秘书长对我们说:

  ——“普洱这么大,有八九个县,每个县都有特点,要想搞懂普洱,理解普洱,就必须先要搞懂“茶”,知道“茶”的往昔与现状。

  于是,他安排了我们参观普洱的中国茶博物馆,从而我们印证了市委领导书记的说法。

  “号记茶”时期又称“古董茶”历史时期。

  以1733年同兴号茶庄成立为标志,至1938年,其特征:

  一是各种商号相继成立。如雷日丰,同庆号、陈云号、车顺号、兴顺祥、江城号、敬昌号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二是以石模和木模压制为制造工具。散装形普洱茶已逐渐退出主导地位,而团茶和饼茶开始主导产品形态。

  三是商标品牌标识已强烈凸现显。同兴号、杨聘号、宋聘号、福元昌号等,不仅在茶内压有内飞,整筒还有大票一张。光绪二十年(1895年),同兴号(向直卿)进贡宫廷的时候,还包有荷花纸。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几乎所有的大票文字都有“以此票为证,谨防假冒”的字样。

  四是普洱茶已成为进贡皇宫的重要贡品。

  清庭在普洱府思茅厅成立采购普洱茶的专门机构,“知每年进贡之茶,列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1千两由思茅厅领取转发采办。”

  贡茶马队享有“过州吃州,过府吃府"的特权。

  五是普洱茶经济效益已成为普洱府各族人民的主要收入。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也。”

  方国瑜先生《普洱茶》一文说:“从丽江经景东至思茅,马帮结队,络绎于途,每年贸易量有500万斤之多。”

  在文章最后,方国瑜先生说:“所以普洱茶的作用,已经不是单纯一种商品了。”

  六是普洱茶跨出境外国外。除清政府经常将普洱茶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和使节外,香港在1855年成立了“同兴茶庄”,并从此成为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区和仓储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