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诗意尼勒克》(10)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7日14: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雍正十年( 1732 )夏,噶尔丹策零又派小策零敦多布率兵3万,进掠克鲁伦地区,与将军塔岱及喀尔喀亲王额驸策棱所率清军相遇,双方在额尔德尼昭( 光显寺 )激战,准噶尔军队中伏被围,仅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率残部突围。噶尔丹策零精锐尽失,被迫遣使求和。

  1732年,沙俄见准噶尔势力渐衰,派乌格柳莫夫索取亚梅什湖之战中被俘的数百俄国人,遭到噶尔丹策零的严词拒绝。噶尔丹策零派遣特使前往彼得堡,向俄国女皇递交了一封信,对俄国的蚕食侵略提出严重交涉。噶尔丹策零在信中详细说明了准噶尔的疆界,列举了边界地区总数约5000帐的各准噶尔爱玛克( 村落 )的界址,要求沙皇下令撤出入侵的俄国人员,并威胁说:“否则我决不能容忍他们在我的土地上生活。”

  1745年,准噶尔汗国爆发大瘟疫,年已50岁的噶尔丹策零虽然到哈萨克躲避天花,但仍然没能逃脱瘟神的加害。9月他回到伊犁后,染病去世。亚洲最后一个可以和大清帝国对阵的人物倒下了。

  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噶尔丹策零死后,其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和长子喇嘛达尔扎争位,严重削弱了准噶尔汗国的实力。志大才疏的绰罗斯·达瓦齐上台后,不是马上恢复安定,而是继续杀戮。他的昔日盟友阿睦尔撒纳( 噶尔丹策零的女婿 )提出平分汗国,达瓦齐的宝座屁股还没坐热,哪里肯答应。阿睦尔撒纳恼羞成怒,向哈萨克的阿布赉苏丹请援。

  哈萨克近百年来一直遭受准噶尔的欺凌,自然不会放弃雪耻仇恨的机会。在哈萨克骑兵和阿睦尔撒纳夹击下,达瓦齐放弃首都伊犁,逃往博尔塔拉。哈萨克人在伊犁大肆烧杀,焚毁了金碧辉煌的金顶寺和海努克寺,从策妄阿拉布坦时代开始经营的中亚最后一个佛教中心只剩断壁残垣。

  1754年春,达瓦齐从汗国各地调集了4万大军攻打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一路败退,最后决定投奔清朝,借助清朝的力量打垮达瓦齐。

  乾隆皇帝见强敌准噶尔汗国四分五裂,混乱不堪,加上阿睦尔撒纳一再要求甘为前驱攻灭准噶尔,终于认为“机不可失,明岁拟欲两路进兵,直抵伊犁……了此从前数十年未了之局”。

  乾隆皇帝派兵征讨准噶尔,达瓦齐却毫无防备,“终日饮酒,事物皆废”。等到清军先头部队打到家门口,众贵族纷纷不战而降时,达瓦齐这才仓促征调兵马,可为时已晚。众叛亲离之下,他被擒获送往清营。

  英雄辈出、心高气傲称雄中亚120余年的准噶尔汗国就此灭亡。

  准噶尔人的故事并没有完结,他们骨子里血性十足,桀骜不驯,不肯轻易臣服于清朝。生平命运堪比吴三桂的阿睦尔撒纳站出来了,尽管乾隆皇帝赏赐他亲王双俸,可他依然梦想成为名垂青史的准噶尔汗。

  乾隆皇帝下令两路大军撤回,只留定边将军班第、副将军萨喇勒、参赞大臣鄂容安率500兵丁镇守伊犁。

  阿睦尔撒纳见有机可乘,于是以“珲台吉菊形篆印”向各部发号施令,集结兵马,准备武力驱逐清军。因他是噶尔丹策零的女婿,又有推翻达瓦齐的声望,准噶尔人都把他看作了新的珲台吉,无不向从。

  1755年8月,阿睦尔撒纳正式宣布自己为准噶尔汗,发兵包围清朝驻军,原本被乾隆加封为绰罗斯汗的噶勒藏多尔济,封为辉特汗的巴雅尔等大贵族也群起响应。伊犁的清军孤立无援,班第、鄂容安自杀,萨喇勒被俘。上至乾隆皇帝,下至前方将士都群情激奋,怒发冲冠,众口一词:立即发兵进剿。

  乾隆皇帝不再“柔远”,咬牙切齿地说:“实因伊等叛服无常,不得不除恶务尽也。”于是下令“必使无遗育逸种于故地而后已”,对准噶尔人进行大屠杀。

  一时间天山草原到处是“呼壮丁出,以次斩戮……妇孺悉驱入内地赏军”的景象。阿睦尔撒纳失败后投奔沙俄,不久病死。至此,历经康、雍、乾三朝,历时68年,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以清廷的胜利而告终,新疆重新归入中国版图。

  乾隆皇帝志得意满,立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

  格登之崔嵬,贼固其垒。我师堂堂,其固自摧。格登之嶻壀,贼营其穴。我师洸洸,其营若缀。师行如流,度伊犁川。粤有前导,为我具船。渡河八日,遂抵格登。面淖背崖,藉一昏冥。曰捣厥虚,曰歼厥旅。岂不易易,将韬我武!将韬我武,讵曰养寇?曰有后谋,大功近就。彼众我臣,已有成辞;“火炙昆冈”,惧乖皇慈。三巴图鲁,二十二卒,夜斫贼营,万众股栗。人各一心,孰为汝守?汝顽不灵,尚窜以走。汝窜以走,谁其纳之?缚献军门,追悔其迟!于恒有言:曰杀宁育。受俘赦之,光我扩度。汉置都护,唐拜将军,费赂劳众,弗服弗臣。既臣斯恩,既服斯义,勒铭格登,永诏亿世。

  乾隆二十年,岁次乙亥,夏,五月之吉御笔

  直至数十年后,在一代文豪龚自珍笔下,仍然是“准噶尔故壤,若库尔喀喇乌苏,若塔尔巴哈台,若巴尔库勒,若乌鲁木齐,若伊犁,东路西路,无一庐一帐是阿鲁台( 即厄鲁特 )故种也”。

  准噶尔人与他们的汗国一起消失,只留下准噶尔盆地这个名称。

  余生的准噶尔人不敢称自己为准噶尔人,而称厄鲁特人,久而久之。便忘了原来的准噶尔之名。后来,清朝开始招抚他们。陆续归附的准噶尔人被安置在今天伊犁尼勒克县,编为右翼,设五旗,被称为下五旗,后划为十个苏木,他们是现今尼勒克县十苏木厄鲁特的祖先。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759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后,鉴于伊犁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加强西北地区的边防安全考虑,设置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伊犁将军驻伊犁河北岸的惠远城。

  惠远城所在的地方是伊犁河谷的中心,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为拱卫惠远城,清政府又在伊犁河的北岸陆续修建了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春、塔尔奇等八座卫星城,分别驻扎军队,统称为“伊犁九城”。

  同时,清政府在伊犁河南岸建有八堡和蒙古营地,从东向西排成一条以惠远城为中心的防卫圈。为进一步达到控驭四境的军事目标,清政府先后调集满洲、蒙古八旗驻守。另外,还派遣绿营、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等士卒到伊犁戍边,目的就是为了强化伊犁将军对全疆的驾驭。

  伊犁当时处于全疆的中心位置,伊犁将军、乌鲁木齐都统、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可以相互支持、制约。可见,清朝统一新疆后,将政治中心设在伊犁是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伊犁成为全疆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伊犁九城建成后,经过多年的经营,惠远城“官兵既众,商旅云集,关外巍然一重镇矣”,“成为中亚农牧工商集中的重要商城,百货云集,市场繁华”,自古“伊犁是多民族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因而城内外寺庙林立”,成为新疆第一大城市。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国领土主权遭到西方列强的任意践踏。位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沙皇俄国在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之后,开始蚕食侵占中国领土。

  1842年,深恐洋人入侵而变卦的道光皇帝,将林则徐“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年老体衰,走到西安时大病不起,休养了两个多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起程,再次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陕西满汉各级官员三十余人礼送至郊外。林则徐在此与体弱多病的夫人郑淑卿作别,并吟咏《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两首:

  其一

  出门一笑莫心哀,

  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

  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

  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

上一页 1 2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8 89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