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青岛街巷里院传奇》(19)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6日14: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于向阳

  那时候,这个臭水河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蝇遍地、臭气冲天要是刮起风来,那四处散发的气味就跟那个臭鸡蛋臭鱼味一样的,必须捂着鼻子才能过去。

  那时候,河道通过的北仲家洼和太平镇,直到码头海边,两岸居民住的多是低矮窄小的平房,多是土墼加砖瓦盖成,每家每户都是破旧的两扇大门把住自己狭小的院子,看上去低矮的房屋面积也不大,一条条小臭水沟躺在每户的门前,时而看见有人往水沟里倒脏水,加上天气炎热,水沟里的水发出一阵阵刺鼻的臭味。公用厕所多在路边或设在院内,卫生状况极差,蚊蝇滋生,异味熏天。遇到下雨天,那狭窄的道路泥泞不堪,无法行走。

  那时候,河的两岸就是青岛人人皆知的“贫民窟”——仲家洼,太平镇。在这里成长了一代又一代灰头土脸的洼里人,就是这些洼里人,成为青岛这个美丽城市的建设者,也有众所周知的大明星,如:著名的电影演员林永健等等。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和脏乱差的面貌,根据市政府改造棚户区的指示,1998年,市北区政府安排台东房地产和天泰,东城等房地产公司对仲家洼棚户区开始改造,1999年底改造基本结束,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一个个花园小区安置了大河两岸的贫困百姓。在四十年代就去了美国的归国华侨仲崇光回到家乡,面对一排排高楼大厦,竟然找不到老房子的位置。

  在2006年,市北区政府拨巨款对整个河道开始治理,全部清理淤泥垃圾,覆盖混凝土水泥板,在河道上游覆盖后,增加开辟了一条大街宝应路,在靠近东仲家洼和太平镇的部分,,打桩覆盖后,建成了6条塑胶跑道,5个篮球场,设置了50多套健身器材,打造出长达1600多米,国内规模最大的社区体育街,免费向周围的居民开放。

  现在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从4,5岁的孩子到80多岁的老人,都可以在这条街进行体育锻炼,这里每天都笑声不断,确确实实成了欢乐的运动场所。

  从2007年4月开始,百姓的兴奋和快乐笼罩了这片土地,只用了短短的一百天,市北区政府投入了巨资,组织施工,覆盖了河道,打造了呈十字形,由相交叉的北仲路和北仲河河道所组成青岛体育街。

  流经棚户区百年的的臭水河瞬间变成了快乐的健身场,举重架、推揉器、弹力桥、平形梯等21大类体育健身器材一线排开,5个篮球场、2个足球场、16个乒乓球台以及一个羽毛球场和一个老年门球场,每天都被人占得满满的,儿童乐园和老年人康乐园里欢歌笑语。热闹非凡,沿河道顺势组成了一条综合运动长廊。

  健身的人群形形色色,络绎不绝。有暮年的老者;有强壮的中青年;有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有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

  天蒙蒙亮的时候,伴随着习习的微风,体育街上就已经人头攒动,在晨练的身影中,或慢跑的,或打拳的,或在运动器械上舒展筋骨……场面很是壮观。

  白日时分。锻炼的多是年轻人,即使烈日当空,篮球、足球、乒乓球场还是人声鼎沸的,矫健身姿让人目不暇接。

  夜幕降临的时候,体育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更是让人兴奋不已,老年人和着音乐节拍跳起了欢快的健身舞,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着轮滑训练,许多青少年围在乒乓球场、篮球场、足球场旁边急切地等候着上场……

  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经常利用这个大舞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台台精彩的表演,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影印着百姓对政府的感激和对美好的向往。

  一个几代人在这里居住的老人激动的说:“感谢政府为我们百姓做好事,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为体育街叫好,为我们居住在体育街骄傲”。

  感动着这一幕幕场景,聆听着这美好的赞许,注视着快乐健身的人群。我的心在翻腾,在升华,我好象看到了臭水河演变到体育街在时光隧道里穿梭。

  体育街荣获了“全国社区健身示范工程”我由衷的感到骄傲,为我们的党,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体育街的建设顺民意,得民心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理念:为老百姓办实事不仅是党和政府永远的主题,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在从太平山沿着芝泉路下山,我再也找不到那条流淌了百年的臭水河,因为那条宽30米的臭水河已经得到了疏通治理,变成了暗河,河的上面是美丽的街道和绿色的体育街,我为市北区政府的努力而感动,为市北的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因为我也在市北这片沃土上生活了60多年,我见证了市北区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高速发展和政府的“激情、创新、特色,一切为了人民”为核心内容的务实精神,化腐朽为神奇,为人民造福!

  话说胶东路

  说起胶东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说起 “波螺油子”,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胶东路建于1924年前后,是一条标准的盘山而建的石头路,因为路面倾斜度超过30度,所以当时的设计者采用石头块是为了防车和人走路滑倒和滑坡的措施。

  胶东路的上段是衔接莱芜一路、二路交汇处,中间地部是无棣二路,西至热河路与胶州路的交界处。胶东路属于胶济铁路系列的路名,以1904年德国修筑胶济铁路时在胶县之东设立大荒站火车站、1914年被日本人改为胶东站之名称命名,后来延续至今。

  胶东路随山势地形而建,是将无棣一路至四路、苏州路等5条路与热河路、胶州路连接在一起的唯一通道,也是青岛市唯一的两头高、中间低、路面窄、坡陡弯急、马牙石路面的S型路,蜿蜒崎岖如一只大的海鲜辣波螺壳,所以老百姓一直叫它“波螺油子”。

  无棣二路在二十年代到50年代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我的本家二爷爷于子成医生就在胶东路与芜棣二路交叉口开了一家中医诊所,他的儿子我的三大爷和我的二姐就住在胶东路中间的一个大院里,我的三大爷也是医生,后来在青岛市人民医院退休。

  由于这个缘故,使我有了经常去胶东路的理由,至于后来考上中学,到二中,到39中的读书时代,那胶东路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我的上学路线是这样,从家在吉林路登山翻越后到达无棣二路,走胶东路,无棣二路,齐东路到达海大附中。

  少年时代在芜棣二路二爷爷家就听过许多老人讲述胶东路发生的故事,其中有一段特别令人难忘:“在青岛解放前,中共青岛市委成立的地下电台小组曾在胶东路20号甲大院设立秘密电台,将许多国民党的军事布置、调动情况、武器装备等情报通过电波传至解放区。那里敌人的探测信号的汽车没有办法行驶,道路是天然的屏障,如此,使胶东路上也曾弥漫着或无声或有声的战火硝烟。”而我的三大爷和我的二姐也是住在那个大院,他们都是好邻居。

  由石块铺成的胶东路坡度较大又有几个急转弯,机动车难以通行,我上学的时候仅仅看到过为数不多的军用吉普很艰难的从热河路转到胶东路,胶东路又转到莱芜一路。自行车上坡根本骑不上,下坡又太危险,只有步行。

  2002年,青岛市修建东西快速路,彻底改变了“波螺油子”的原来面貌:宏伟的大桥从空中横跨无棣二路,连接了莱芜二路和胶州路,“波螺油子”在桥下被重建,路面的石头除了沿用原有的外,还补充了新石料,路面加宽,进行平整,只是西半段弯曲的走势被“拉直了”。

  多少年过去了,我经历了漫长的下乡插队,回城后忙于温饱生存,很少走“波螺油子”那条熟悉的马路,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的本家二爷爷于子成医生和三大爷他们全家在文化大革命中仅仅因为开诊所被迁到农村,由于年纪太大,再也没有回来,他的儿孙,重孙也都在外地安家,所以,我很少再走那条“波螺油子”路。

  我们论坛的陈老师有一个业余剧团,在党校附近的无棣三路租用了一间房子排练歌剧“江姐”,邀请我去观摩,我重新踏上了这条古老的路,确实感慨万千,我发现,经过岁月洗礼、承载百年沧桑的马牙石路依然散发着生机,那条“波螺油子”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写在台东五路的故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