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雪豹纪事
来源:长江日报 | 王剑冰  2025年11月21日08:56

那就是它吗?那只被人们亲切地叫作凌夏的小雪豹。它此时懒洋洋地卧在一根枯树干上,眼睛望着一拨拨来看它的观众,身子一动不动。阳光打在身上,暖洋洋的,它或许正在享受着那种温暖,也享受着人们关爱的目光。它来到这里已经三个月了,吃得饱、喝得足,再也不愁什么。说起来,它还未成年,是只雪豹幼崽,但是不知道怎么弄丢了妈妈,妈妈也找不到它。它跑了出去,跑了很远,跑出了妈妈的视线,一直跑到一场大雨中,跑到了饥饿与寒冷中。

这个地方,属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的石乃亥乡。海南州共和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北靠青海湖,南临母亲河。近期持续降雨,又冷又饿的凌夏在夜晚跑到了牧民家中,钻进了牦牛群里。牦牛太大,那些尖利的牛角,会让它身体开花。原本它不该有任何奇想,但它实在是饿极了,它已经无法保持理智。蹑手蹑脚的它,发现了一只躲在角落里睡觉的小牛犊。尽管是小雪豹,也是自带野性的。它勇猛地扑了上去,向小牛犊发起了突袭,最终咬死了小牛犊。可能是它太小,也可能是连续几天没有进食,使得它无论如何都无法咬破牛犊的皮,吃到那味道鲜美的肉。小雪豹已是筋疲力尽,又不愿离开,就歇一会儿再咬。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败。黎明时分,牧民发现心爱的牛犊死了,而那罪魁祸首还在那里晃悠着。牧民知道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不敢伤害它,只是挥舞着羊鞭狂吼,想把它赶跑。小雪豹太虚弱了,因吃不到食物,又长期被雨淋浇,它实在跑不动,就躲到了一辆车的底下。牧民还是害怕雪豹的,他们一般不敢招惹这种凶猛的动物,于是打电话报警。共和县森林公安接警后立刻出发,经过紧急而艰难的跋涉赶到了这里。森林公安从报警电话中只听说牧民家里闯进了一只雪豹,现在看,这只雪豹个头很小,并不那么凶猛,而且十分弱小,状况也不好。它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如何救助呢?只有找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了。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与西宁野生动物园同属一个单位,有了这样一个单位,整个青海省救助的野生动物就有了归属。

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雪豹没有离开牧场,就放下心来。然而,当地没有救护雪豹的条件,应该尽快将它拉回西宁。他们迅速对雪豹进行了麻醉,接着马不停蹄,快速转回西宁。

在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救护人员给雪豹做了详细检查。根据体检报告判断,这是一只雌性小雪豹。结合有关资料,其准确年龄应该只有1岁。X光显示,它的后肢胫骨粗隆骨骺未闭合,前肢鹰嘴粗隆未完全闭合。另外,它疑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剧烈运动会导致供氧不足。雪豹通常在2岁左右开始独立生活,1岁正是跟着妈妈学习野外生存技能的时期,不知它是如何离开妈妈身边的。没有了妈妈的教导,它就没有机会学习和掌握捕食技能。雪豹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岩羊、盘羊、北山羊、白唇鹿、藏原羚、马麝、高原兔等中小型动物。饥饿时,它本来应该设法捕食岩羊和兔子之类,却剑走偏锋,咬死皮质坚硬的牛犊。这说明它尚缺乏野外生存技能。救护人员想到2017年曾经救护过一只野生雪豹,因发育不良、捕食能力差,又长期处于饥饿之中,最终瘫痪。大家一致认为,这只雪豹没有能力独自在野外生存下去,最好让它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里待上一段时间。

救护人员给这只小雪豹起了一个名字:凌夏。1岁的小凌夏在一个宽敞的场院里自由自在。它或是在池边喝水,或是跳上大石头晒太阳,或是俯卧在大树段上睡懒觉。无论是对救护人员还是游客,它都不再表现出恐惧或防备。有可爱的孩子在玻璃窗前逗它玩,它也会睁着或眯着眼睛看,露出友好的表情。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精心地照顾凌夏,不仅给它安排了专业的饲养员,还在豹馆外特别挂上告示牌,叮嘱游客不要惊吓它,让它安安静静地长大。有画家来了,支起画架,对着它作画。它有时配合着,伸一个好看的懒腰,来一个妩媚的回首,有时就呼呼地长睡不醒。但不管怎样,画家还是完成了他的杰作——一幅漂亮的雪豹图,那是它各种姿态的展现,仿佛是一群雪豹在高山雪原灵动。

小凌夏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自从它来到野生动物园,前来跟它见面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喜爱它、关心它,希望它能在这个没有危险、没有伤害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

西宁野生动物园地势起伏,山梁、沟壑、丘陵、平地遍布,馆舍设置因地制宜,动物展区大,活动空间大。对于野生动物,西宁野生动物园充分尊重其野性,从不进行驯化表演。野生动物园最大的看点,就是青藏高原上的稀有动物,而游客最集中的区域就是雪豹馆了。雪豹是大型肉食类猫科动物,体型略小于普通的豹类,但它善于隐于风雪,行动迅疾而勇猛,有“雪山之王”的美誉。雪豹有着一身灰白色的“大花毛衣”,花纹为黑色,多呈点状和环状。这对于它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使它俯卧在雪原里,也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雪豹还长着一根长而粗大的尾巴,长度达到了其头身长度的四分之三,这样它在高山间奔跑起来,就极易保持平衡。当然,它那美丽的大尾巴,也成了区分它和豹属动物的显著特征。

雪豹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雪豹是典型的高原岩栖动物,它们偏好避开茂密的森林,选择悬崖峭壁或山脊线作为休息与隐蔽场所。随着季节的更迭,雪豹的活动范围也会相应调整,如夏季喜欢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活动,冬季则下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地带。雪豹通常在清晨和黄昏进行捕猎,动作敏捷,善于跳跃奔跑。在食物匮乏时,雪豹也会捕食家畜和家禽,但从不主动攻击人类。雪豹是独居动物,它们通常会通过体味标记自己的领地。雪豹和豹子的活动范围在某些区域相交,但它们会活动在各自的核心栖息地规避竞争。雪豹喜欢高海拔的裸岩山地和灌木丛。豹则偏好森林比例高、温暖、降水量大、平均海拔比较低的地带。通常情况下,两种豹井水不犯河水。

平原地带,一进入三月,就进入了春暖花开的时节,而青藏高原的三月还是很冷的。这日,一只雪豹闯入了门源县西滩乡小学附近的农户家中。这位不速之客进入的行为有些莽撞,它是撞碎人家的玻璃进来的,撞得自己头破血流,是否撞成了脑震荡也未可知。这只雪豹行动有些迟缓,且趴卧在墙角好久不动。人们逗它,它也反应迟钝。它究竟遇到了什么情况?农户赶忙告知周围村民,又报告给了村里的负责人。有人拿出手机,把这只雪豹拍摄下来,发到了朋友圈;接着有人转发,一时引来全网关注。

当天,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就接到了救护请求。他们迅速派人赶往门源县。现场有不少人在围观,他们对这只雪豹都很关心,又束手无策。看到救护人员来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赶紧让开,让救护人员进来。救护人员问了情况,便开始观察起这只雪豹。雪豹额头有明显伤痕,反应迟钝,可能因撞击导致了脑震荡。为及时知晓雪豹的健康状况,救护人员对其实施了麻醉。众人赶紧把它抬到救护车上,飞快地往救护中心开去。救护中心提前联系好了医院,一到西宁就直接将它送去做了一系列详细检查。经检查确定,这只雪豹为雄性,年龄在3岁左右。正常野生雪豹,寿命为8到12岁,可以说这只雪豹正当年。它体型正常,体重44公斤。成年雄性雪豹一般为35到50公斤,它也在正常范围内。四肢和肋骨均未见骨折,口、鼻、眼、耳及肛门均无异常。只是血检报告显示,它的血钙浓度低于1毫摩尔每升,青藏高原雪豹的血钙浓度参考值为1.62到2.22毫摩尔每升,它疑似患低血钙症。按照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的惯例,大家给这只雪豹命名为“凌蛰”。

当天晚上,凌蛰表现出不安、跳跃和吼叫,救护人员认为这是野生动物正常的应激行为。当然,凌蛰的情况仍然不容忽视。救护人员给予了凌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们给它喂好吃的,必要时还给它输了营养液。凌蛰的情况虽然在好转,但救护人员还是很慎重。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向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发出了协同救治的邀请。金艺鹏教授带队,赶赴现场做救助技术指导。最终,救护中心兽医会同金艺鹏教授团队对凌蛰的情况作出初步判断:除低血钙症以外,凌蛰无其他明显症状。低血钙症可以通过补充液体钙治疗。对凌蛰进行补钙之后,大家初步确认,凌蛰符合放归条件。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原则,就是对于雪豹这样的野生动物,只要没有大的问题,就要尽可能地放归到大自然中去。除非那些受伤后残疾、没有野外生存能力的救助动物,才会留在救护中心。随即,救护中心成立雪豹放归组,充分研究了雪豹放归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多次讨论放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经过放归组分析和研判,最终确定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门源县境内为适宜的放归点。门源县本来就是凌蛰的发现地,那一带有典型的高山草甸地形,距离救护点的直线距离为12公里。选定的地点地势向阳、坡度较缓、植被状况相对茂密,附近也有充足的水源,是雪豹的典型栖息地。放归组还专门进行了前期调查,确定放归点附近分布有数量可观的岩羊种群。因为岩羊是雪豹最主要的食物来源。食物资源的丰富,有利于放归后凌蛰对野外环境的适应和生存。

为了观察雪豹放归后的情况,更是出于对凌蛰的保护,救护人员精心地为它佩戴了卫星跟踪项圈。凌蛰戴上项圈还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不在意了。因为它感到了一种友好,这友好为它打开了一扇门。门外,是辽阔无垠的原野和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它慢慢地起身,向大自然走去,姿态优雅,步伐稳健。它走出不远,还回头看了看救护人员,似乎有些不舍。是啊,这是些多么好的人呢,从来没有对它表现出一丝的恶意。凌蛰是有灵性的,它知道这是让它回家,回到大自然中去充分放飞自己,将一只雪豹的生命展现出无尽的光彩。凌蛰撒开腿飞跑起来,它在向救护人员展示自己的能力,表明自己很快就会适应一切,让救护人员放心。

凌蛰跑向了远处的高山,不一会儿,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雪豹凌蛰成功放归了。

救护人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他们还在紧密地观察着凌蛰的行踪。截至2021年8月25日,凌蛰颈圈跟踪器已回传卫星点位数据2943条,其中75%的数据为误差范围10米内的高精度定位数据。半年来,凌蛰活动的总里程达到了790公里,活动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每日晨昏是其活动的高峰期。这是我国首例雪豹救护放归与科研监测相结合的案例,实现了动物科学与生态保护学的紧密结合。同时,这也是青海省第一个为雪豹佩戴卫星项圈的项目,为我国雪豹个体行为学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数据显示,凌蛰愉快地享受着自己的世界,它先后出现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等地,最近的活动区域距青海省海东市15公里,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0公里。2022年5月16日,凌蛰跨过341国道,到达了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辖区。这是目前在祁连山地区记录到雪豹活动的最东部,离兰州市区直线距离有75公里。放归组观察到,凌蛰在放归点附近跑来跑去,可能还是熟悉和喜欢自己最初待的地方,于是它在2022年7月5日再次回到了放归点,也就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门源县境内。此后,凌蛰一直在门源县仙米乡、互助县巴扎乡交界处一带有规律地活动。只是,尚未发现它找到自己的朋友或伴侣,它始终是单枪匹马地出没于祁连山周围。是啊,友好的人们多么希望它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我们祝福着凌蛰。

2017年10月16日,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着晓乡尖作村牧民发现一只雪豹。它双腿受伤,无法行动。好心的牧民将雪豹送往当地的寺庙,并将情况上报囊谦县林业局和县森林公安局。囊谦县政府联系当地的非政府组织,一同对雪豹进行救治。经过观察发现,这只雪豹双后腿及髋部右侧有明显摩擦损伤,双后肢无法站立,救护人员触碰它的后腰及后肢几乎无反应。从16日到27日,他们每天都精心地给雪豹喂食牛肉和清水。可能因为下半身失去意识,雪豹无法自主排便,囊谦县森林公安便辅助它排便。之后雪豹的情况仍然不见好转,囊谦县政府经过研究,认为当地不具备进一步救治的条件,便上报了玉树州政府。在有关方面的协调下,雪豹被送往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从囊谦县到西宁比较远,中间要穿过可可西里。囊谦县森林公安于10月28日早上8时出发,一路艰辛,直到晚上6时才到目的地。这个时候,为了等候受伤的雪豹,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守在单位。晚上8时,由西宁野生动物园的兽医和北京两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受伤雪豹进行了会诊。会诊后得出初步结论,这只雪豹为雌性。根据牙齿颜色、尖锐程度和毛发判断,它的年龄为2.5岁。成年雌性雪豹的体重一般在30到45公斤,而它仅有18公斤,明显较同龄雪豹瘦小。按照惯例,救护人员为这只雪豹起名“凌霜”。

专家组对凌霜的病情进行推测,认为它神经受损的概率较大,建议尽快给雪豹进行脊椎核磁共振检查。为配合检查,当晚救护人员没有给凌霜喂食,只提供了补液盐和葡萄糖,并将它留在车后备厢过夜,以避免搬运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与囊谦县森林公安局签署《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单》,正式接过了救护凌霜的接力棒。

经过对凌霜的全面检查,救护人员发现它的颈椎、胸椎、腰椎、尾椎等处都没有损伤或者增生,基本排除了神经外伤致瘫的可能;但在凌霜的腹腔内发现积水,因此不排除神经炎症或者神经源性休克致瘫的可能。化验结果显示,凌霜的血钙水平明显偏低,同时白细胞数偏高。这可能是因为它幼年时期发育不良,独立生存和捕食能力差,捕猎受伤后又长期未进食,缺乏营养,导致了低血钙和神经炎症。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雪豹瘫痪。西宁野生动物园兽医团队还是很有经验的,他们组织人员专心护理,制订了后续3天的治疗方案:止痛、消炎、补钙、利尿并营养神经。救护人员及饲养人员判断,凌霜无法正常排便,与它瘫痪后缺乏运动导致肠蠕动减弱和之前的饲喂方式有关。据此,在麻醉药效消失后,救护人员给它提供了一只新鲜的兔子。凌霜自主采食,几乎吃掉了整只兔子。由于兔子内脏对肠道有润滑作用,兔子的碎骨对肠道也有刺激,第二天凌晨,凌霜完成了十几天来的首次自主排便。

仅仅3天后,凌霜的后半身就有了知觉。5天后,它已经能够在饲养员的辅助下锻炼行走。12天后,奇迹发生,凌霜恢复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又经过4个月的恢复治疗,凌霜的状态逐渐恢复,体重到了29.5公斤。为了训练凌霜的野外生存的能力,让它早日回归大自然,救护人员对凌霜进行了野外放归测试。经过严格测试,救护人员判定,凌霜不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如果盲目放归,可能会导致悲剧发生。凌霜便留在了西宁野生动物园。

大虎被迁至雪豹繁育基地的时候是2012年,那时它6岁。之所以叫它“大虎”,是因为它着实长得膘肥体壮,是当时西宁野生动物园体型最大的一只雪豹。它的体长超过了110厘米,体重达到了55公斤。即便如此,大虎也不注意减肥锻炼,该吃吃、该睡睡,而且还不怎么挑食,胃口好得很,给什么都会吃光喝净。这让饲养员很满意,总是为它竖大拇指。

吃饱喝足了,大虎就趴在活动场中间的木桥或墙壁的跳板上养神,那神态既平静又严肃。大虎看着神威勇猛,其实很少发威使坏,也不挑衅和攻击其他雪豹,对游人也没有过激行为,所以颇讨人喜欢。

但是有一点,人们感觉这大虎样样都好,就是有点儿不近“女色”,从来没有发现它对雌性雪豹有过什么念头。每年春季,万物复苏,正是雪豹发情的时间。但是大虎还是平静如常,平静地吃,平静地玩,平静地睡觉。其他雄性雪豹都忙着找对象,跟着雌性雪豹晃来晃去,一旦时机成熟,就在一起过起了“家家”。大虎呢,却是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明显的发情表现,也没有争风吃醋的反应。饲养员为此有些犯愁。大家商量了一下,试着把园里最好看的雌性雪豹送到大虎的棚里,希望大虎能怜香惜玉,与它擦出火花。那雌性雪豹倒是喜欢这威猛的“男子汉”,主动上前表达爱慕之情,可大虎却不解风情,弄得人家很没有面子。几次下来,雌性雪豹也就一边玩去了。而这大虎,干脆爬到木桥上去睡觉,好像觉得还不如做一场梦好。

看到大虎对情爱毫无兴趣,大家也就放弃了给大虎找对象。大虎呢,还是整天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该吃吃、该睡睡。

后来,人们想到了凌霜。2021年,凌霜来到西宁野生动物园已经4年了,大虎差不多15岁了。大家知道,雪豹的平均寿命是8到12岁,也就是说,15岁的大虎已经是高寿。如果在野外,恐怕它早就不能追捕猎物了。不能追捕猎物,对雪豹来说,就只有等死的份。而在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大虎却得到了精心的饲养。凡是来看大虎的人,看了它的介绍都很感慨。他们希望大虎健康长寿。

当然,随着年龄增长,大虎的活动量也逐渐减少,它经常趴在高处睡觉。凌霜则已经成熟,它十分注意自己的形体,体重一直维持在30公斤左右。它的性情也像一只大猫咪,没有一般雪豹的那种野性。面对这样的一位“美女”,大虎还会无动于衷吗?果然出现了情况,大虎对凌霜颇有好感。凌霜呢,平常缺乏安全感,有了温柔“大哥”的陪伴,它的心理状态也会更好。有了凌霜的陪伴,大虎的活动量比从前多起来,它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纪,如同小伙子一般精神抖擞。有了大虎的陪伴,凌霜有了安全感,胆子也大了。平时它和大虎在一起休息、玩耍,大虎睡觉的时候,它也会去玩原来从不触碰的玩具,身心更加健康了。大家都为此感到高兴,网友也奔走相告。

2024年11月,“大虎”在睡梦中离世。

2022年12月1日,玉树市囊谦县自然资源局给救护中心打来电话说,他们那里有一只雪豹,它跑到一户牧民家中袭击牦牛,反被牦牛攻击,导致面部严重受伤。雪豹的情况不是很乐观,需要马上给予救助。随后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就将这只受伤的雪豹送了过来。救护人员接到这只雪豹的时候,发现雪豹面部外伤严重,体形消瘦,意识模糊。救护中心随即对雪豹进行全面体检,体检报告显示,雪豹为雄性,根据牙齿磨损情况,判断年龄在10岁以上。它体重只有26.9公斤,属于严重营养不良。面部因感染化脓,皮肤大面积坏死。X光拍片检查显示,雪豹曾经胸骨骨折后错位愈合,体质较差。我曾见过一个镜头:一只雪豹在山崖上袭击一只岩羊,岩羊拼命地奔逃,雪豹穷追不舍。在岩羊腾空起跳的一瞬,雪豹也飞身跃起,随即双双滚落万丈深渊。这只雪豹的胸骨骨折,或许也是这样造成的。雪豹是高原上凶猛的动物,能够捕食多种猎物,一般不会闯入牧民家中去找食。救护人员分析,这只雪豹可能因胸骨骨折无法捕猎,长期饥饿,不得已才偷食牦牛。没想到牦牛出于本能,极力防护,向雪豹发起猛烈反击。正常来说,如果这只雪豹身体无碍,牦牛很难得胜。也是因这只雪豹极度虚弱,才被牦牛挑伤了面部。牦牛也是拼了命了,反击的力度又大又猛,尖利的牛角在雪豹的面部扎出了不规则的孔洞,孔洞又大又深,几乎令雪豹丧命。

救护中心给予了这只雪豹特别护理。他们每日给雪豹清创、涂抹药物,并进行抗生素输液治疗,防止面部创口感染恶化。雪豹似乎知道人们的做法是出于善意,它积极配合治疗,眼睛里流露出感激的神情。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月后,经过精心治疗,雪豹的面部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只是由于创口较大,加之形状不规则,伤口已经无法完全愈合,也就是说这只雪豹毁容了。这是救护人员所不愿看到的,他们要尽最大努力,修复雪豹的形象。救护中心向中国农业大学发出了求助,希望他们帮忙。金艺鹏教授带队过来,为雪豹进行了面部修复手术。

手术结果是理想的,拆线之后,大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雪豹的健康也在渐渐恢复,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它的体重已经由发现时的不足27公斤长到40公斤。又经过长达半年的治疗,雪豹的面部外伤痊愈了,基本上看不出受伤的痕迹,仅鼻头有一点歪,大概是软骨缺损愈合后形成的。看上去倒也显得它呆萌,还有一种不服气的神情。大家每每看到它都觉得可爱,也就越发喜欢起来,有人就给它起了个好玩的名字,叫“凌不服”。在大自然中,强者为王,连雪豹这种猛兽也会陷入可怜的境地。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保护生命、爱护生命,是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告诉我们的道理。现在,这凌不服在园子里,歪着小鼻头,悠闲而自在地走来走去,向每一位喜欢它的人送上友善的目光。

在西宁野生动物园,一群孩子围在一个大玻璃房子前,兴奋地看着一只雪豹。这只雪豹就是深受人们喜欢的亮亮。亮亮于2021年被救助。当时,人们发现一个洞穴里好像藏着什么,因为害怕都不敢进去,便堵在洞口喊叫,有的还用食物引诱,但都不起作用。于是,有人便往里放火。不一会儿,一只小型猛兽猛然窜出了洞穴,随后被捕获。人们发现它是一级保护动物雪豹,便立刻打电话报警。几经辗转,小雪豹被送到了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经检查,这只雪豹的胡子与尾巴均有被烧的痕迹,且尾巴有明显的外伤。根据它的牙齿判断,这小家伙的年龄顶多有半岁。

救护人员给它取名亮亮。如今的亮亮已经恢复了健康,只是尾巴由于旧伤比其他雪豹短了一小截。这使得爱美的小家伙总是惋惜地看着自己的尾巴,不时地用前掌拨弄两下。顽皮的亮亮,体型相比其他雪豹偏小一点,这跟它小时候发育不良有关。亮亮在饮食上没有明显偏好,什么都吃。亮亮的性格有些高冷,饲养员要跟它交流很长时间,才能被它接受,然后逐渐成为朋友。而一旦成为朋友,它就矢志不渝地信赖饲养员。可是有一天,亮亮发现它的朋友不再出现,而是换了一个新的饲养员过来。它就不高兴了,为什么那位朋友不辞而别了呢?它有了抵触情绪,对新饲养员一直保持高冷的态度。实际上,新饲养员对亮亮也是不错的,也十分用心,但是亮亮就是不给他面子,冷落了他好几天。后来可能亮亮觉得以前的那位朋友真的不会再来了,而这位对自己还真不错,情绪就慢慢缓和,逐渐迎合新饲养员了。有时候,亮亮还会为他蹦跳两下,以表示对他的认可和接受。亮亮的情绪最重要,只要它快快乐乐的,大家也就高兴了。亮亮接受了新朋友之后,总是快乐地吃饱喝足,然后跑到活动场里爬上爬下,释放自由自在、放荡不羁的天性。这样就吸引了大批的雪豹爱好者,尤其是孩子们,他们都喜欢跑到亮亮这里来看它,逗它玩。亮亮也不像其他雪豹,见人就躲起来,或者躺在空旷的草地上、墙沿边,只顾自己睡觉。亮亮似乎懂得大家的友好,比较随性地跟游客交流,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你,或者摇动一下它的大尾巴。当然,当它想起自己的尾巴短了一截,就又把尾巴藏到身后了。然后,它就爬上那棵柏树,在被折断的树枝上做着各种动作,随游客们噼噼啪啪地拍照。这样一来,亮亮成了网红,很多到野生动物园来的人都要来看看这个可爱的小家伙。

【王剑冰,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著作数十部。曾获冰心散文奖、杜甫文学奖、石峁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