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记
江南在车窗外快速地铺开,到处都是绿色。
当年我在上海读书时,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内心激荡澎湃。遥想那个年代的仁人志士在风雨如晦的环境之中,为着国家民族和亿万民众的福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种血性、勇气和智慧,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与伟大精神。
由上海,无数次想象嘉兴南湖上的那条船。那当然是伟大的,在碧波之中承载了中国的亮丽曙色,于烟波翠柳之间荡开的桨橹,为一个民族和家国划出了一条枝繁叶茂之路。
20多年后,我再去嘉兴。初夏的江南水汽氤氲,万物婆娑。行至嘉兴站,司机说旁边就是中共一大代表从上海到嘉兴再到南湖的必经之路。只见那里绿树成林,芦苇与繁花掩映。
嘉兴城内外,百草丰茂,澄澈明净,天空蓝得让人心神澄明。远远望见南湖革命历史纪念馆,我的心情不由激动起来,脑海中随即浮现出一帧帧黑白色的影像。那里面有风云初起时的酝酿,更有局势突变后的惊险。当时负责会务的王会悟回忆说:一大会议“因为有情况被迫休会,两天以后才决定到嘉兴南湖船上去开”。
步入南湖革命历史纪念馆,心生敬意。很多往事看似遥远陌生,却始终与我们血脉相连。1921年的南湖,一艘船载着中华民族绵延的历史与危难时刻的家国命运,在讨论、宣读与宣誓中,迸发出穿透时空的耀眼光芒。进馆细看,眼前是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是列强的坚船利炮,是彼时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的左冲右突;更是南湖之上那束冲天而起的星火。我望见那些革命者目光炯炯有神,似在注视着每一个后来者,又似在凝视着无尽的远方。他们于天地间历经的艰难困苦与开辟创造,共同铺展成中华民族翻天覆地、气壮山河的恢宏画卷。这份精神,怎不令人深深钦佩!
走出纪念馆,身披金色阳光,去拜谒静静停泊着的那艘船。碧波两边,绿色背后是一座座的楼房,平整的湖面上荡漾着道道粼光,那艘红色的船,灯塔一样地停泊着,在海盐塘、平湖塘和嘉善塘汇流的水面岿然不动,风姿依旧。
这只是当年南湖一艘普通的游船。而就是这样的一艘船,启航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就是这样的一艘船,以理想信念开山架桥,在岌岌可危的大地上崛起了巍峨东方与大国尊严,民生福祉。我靠近,想看看里面的陈设,觉得那里一定还留有当年的某种气息,那些人紧握拳头,目光炯炯,对着天空和大地,中国和世界,发出庄严伟烈之声。
红船对面,烟雨楼与钓鳌矶遥遥相望。“烟雨楼”含朦胧诗意,“钓鳌矶”则藏凌云之志,两个名字既雅致又鼓舞人心。“钓鳌矶”三字,据说为明朝万历十年嘉兴知府龚勉所题,字体敦厚,笔力雄健。钓鳌矶下有一汪碧色小湖,形如月牙,岸边垂柳以柔枝探水,几羽黑脸琵鹭正悠游其间。导游说,南湖鸟类众多,中有鸳鸯、鸬鹚、斑鸠、布谷、戴胜、黄鹂、白头翁等40多种,近年来还有增多的趋势。
行至烟雨楼前,拾级而上,登上楼台,瞬间视野开阔,四野平阔,湖水绕城。忽然想起温庭筠的诗句:“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诗中景致大抵与此景相同。而我们身处的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好。正如毛泽东诗句所云:“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