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古老印刷技艺焕发新活力
来源:文汇报 | 许旸  2025年11月12日06:54

纸观文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推出的《天文图》龙鳞装珍藏版。(主办方供图)

印刷这一古老工艺如何焕发新活力?第二届长江经济带印刷协会联席会议年会暨长江印刷论坛明天将在上海召开,2025海派纸上印艺展今起在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印研工坊面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12月12日,再现纸上“魔法”。

步入展厅,如同翻开立体的纸艺诗篇。展览以“纸证朝夕,不负韶华”为主题,展示纸张作为传承载体在当代语境下新的可能性,以及海派印艺文化的独特底蕴与魅力。其中,龙鳞装技艺尤为引人注目。作为中国古代图书的珍稀装帧形式,这种装订最早出现在唐中叶时期,宛如游龙隐于纸页之间。舒展开后,书页错落相积,状似龙鳞,而得名“龙鳞装”,它融合了卷轴与册页的特点,亦称“旋风装”“旋风叶”。展览现场,《天文图》麟口为《苏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实测全天石刻星图,由南宋黄裳绘制、王致远刻于1247年。该作品上为星图,下为文字。图中刻恒星1400多颗,展示了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成果。内页《五星二十八宿》是清代丁观鹏所画,画中描绘被神格化、拟人化或兽首人身的五星、二十八宿形象。

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沈剑毅告诉记者,源远流长的龙鳞装技艺,经过现代设计理念的重新诠释,已成为书籍装帧与文创产品开发中的亮点。

记者注意到,立体书通过精巧结构设计与印艺结合,展现动态、可交互的趣味性内容。比如《12×12×12×12》即12种印刷字体、12种印刷纸张、12种印刷工艺、印制12生肖随身笔记本。该系列始于对纸上印刷物的持续思考,以体现印刷之美为出发点,将其以当代富有诗意的艺术状态呈现出来。整套作品运用先进数字印刷增效工艺,精准演绎了图形的精细与复杂,令细节清晰可见,将作品升华为艺术品,带来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的愉悦体验。展馆刻意保留了建筑的工业肌理,聚焦展品,当展厅内射灯亮起,每道褶皱都诉说着纸张的生命力,观众犹如置身纸与光的循环剧场。

据统计,去年上海印刷业销售收入突破992.9亿元,同比增长7.93%,人均产值达93.44万元,远超全国人均产值64.63万元。从产业版图来看,上海印刷企业数仅占全国2%左右,却以1259亿元总资产占据全国8%左右份额,远高于平均水平。上海印刷从“生产加工”向“价值链整合与品牌跃升”转型,逐步摆脱低附加值的红海竞争,转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高价值领域,也增强了读者的沉浸感与体验性。

在“文化+创意”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印刷也不再局限于出版与包装,而是尝试转化为一种可被感知、体验和消费的文化符号,“硬控”圈粉Z世代等年轻受众。主题玩偶、明信片、手账本、卡牌盲盒、纪念文具等文创产品,借助印刷工艺与设计美学的融合,满足了大众对个性化与文化认同的双重需求。

印刷文创不仅拓宽了产品形态,更让印刷以更亲近的方式进入年轻群体的日常生活,使纸张、油墨与传统工艺重新焕发时代光彩。数码印刷、激光雕刻、3D建模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使文创产品在工艺表现、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可塑性。

展览由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主办、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