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驾驶人生:知止而后有定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丁以绣  2025年11月11日12:27

退休前,想抓紧时间考个驾照,这样,退休后就可以过上逍遥的日子:买辆车,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啥时候走就啥时候走!我便报名驾校,重新做一回学生。

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科目一交规考试很容易就通过了。接着,我便进入了科目二上路实操阶段。

想到要上车学习驾驶还是有点兴奋,毕竟可以堂堂正正地“摸车”,不料第一次实操课,驾校师傅根本没有让我动车,反而给我讲了一堂哲学理论课。刚听几句,我就有点火了,后来听着听着觉得有点道理,最后觉得很有点意思,结束时我对这位师傅已经刮目相看了。

他说,学开车不用急。车就是代步工具,开车是熟练工种,很容易就学会。生命不息,人生有多长,您就要走多长的路。代步也是走路,今后开车的时间有的是,不要在乎早一节课晚一节课“摸车”。今天实操第一课,我和您讲讲“车”和“开车”。别看您是个文化人,这些道理对您今后开车会有好处的。

他一脸严肃地说,车和人一样,人所具有的脾气秉性,车都有。看清这个道理很重要,就可以像和好朋友在一起一样。车是什么?是工具,从这一处走到下一处,完成运送,它的使命就结束了。人是什么?是动物,从出生运动到生命结束,完成一生的运动,人的生命就结束了。车的运行和人的运动是一个意思,把这点看透了,车人合一,您就会尊重车,就可以和车很好地相处,您不和它斗气、较劲儿,保证您一路坦途,一路顺风,一生安全。

说完高深的哲学话题,他接着卖了个关子:您说车最重要的部件是什么?很快,他自问自答:有两个,是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动力系统,就是驱动车子前进的动力机械。车子不能驱动,熄火了,那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制动系统,就是让前进的车子停下来。再近再远的行程,常有驿站,总有终点,停车是必须的。这一动一静,像钟摆一样不断重复,就是车子的一生。

您看看,一部车子,动力系统特别重要,是从上一处行进到下一处的根本保证。您看过汽车拉力赛吗?毫无例外赛车运动对发动机提出了极限要求,发动机不好,比赛就输在起跑线上了。人生也一样,干什么都要有动力,动力可以驱动人不断走上人生的高处。内驱大就更容易达到更高处,这和汽车是不是一个道理?他打开车头盖,指着发动机一脸严肃地说。

嗯,是这个理!

那就得了。如果将制动系统和人生比对,道理还是一样。他又钻进车里,坐在主驾座位上,让我坐在副驾上。

您想啊,目标确定后,车就不停地向前向前。当然,行驶途中,有时候会遇到大石头拦住了路,牛羊横穿马路,或者遇到断桥,遇到如注暴雨、洪水泛滥,那么,您就要停车,研究路况,或绕道而行。人生也是如此,需要放慢脚步慢慢来,是闯是避,是静等花开,还是提枪跃马,都要因时因地而异,这就要在动力系统外,用好制动系统。只知道一味前进的人,迟早要碰大钉子,拿开车来说就是要翻车。

教练师傅接着说,学车的第一课,实际上不是学开车,而是学刹车、停车!学制动!他握着手刹杆来回拉了拉,又用脚在下面踩几下,示意在用脚刹刹车。现在的自动驾驶汽车,只有一个前进挡,挂上前进挡,就可以一往无前。但是你知道,一辆车有几个制动吗?两个。一个是手刹,一个是脚刹。手刹和脚刹使用的场景有点区别,但是,功能是一样的,就是制动,让车子停住、停稳。制动系统数量是动力系统的两倍,分工更细,要求更高,可见制动比动力更重要,人生也是一样的。

听师傅讲到这里,我想到很多。我的老校长王梓坤先生原是南开大学的著名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倡领导干部“四化”的时候,据说组织上曾考虑安排他担任天津市副市长,但是他心系学生、不舍讲坛,主动婉拒了。在众人眼里,这是天上掉馅饼的美差,但老校长知行知止,后来调任我的母校担任校长,继续从事教书育人的老本行。中国的教师节就是他在校长的任上联合诸多硕儒名家首倡的,最后被政府认定为国家的节日。

我还想到另一位前辈王宁先生。最近她发表了一篇文章《用学习和理解来纪念启功先生》,回忆恩师启功先生日常的点点滴滴,情真意切,意味隽永,读之有一唱三叹之感。一次,学校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面临换届,启功先生对她说了一句《论语》上的话:“老年戒之在得”,“像是在自律,又像是在劝诫”。王宁先生进退裕如,据说她后来也如王校长一样婉拒了一件更加美的美事。她能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启用制动系统,心向学术,别无旁骛,最终造诣精深,在语言文字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令人敬佩。

想到这里,我觉得这位师傅将驾车与人生联系起来,很有点意思了。

我听着听着就这样走神了。一个司机要区别手刹和脚刹的功能很简单。司机坐在驾驶的位置上,通常只用脚刹,一脚到底,很少用手刹,其实用好手刹对爱车是一种保护,也体现节约能源的理念,只不过一般人偷懒,也不在乎这点小开支。人生在制动问题上可复杂多了,有几个、几十个制动系统同时在运行。如仅说话这一项,制动方式就有很多种,经常遇到,如少说、慢说、摘要说、分开说、吞吞吐吐说、找机会说、和颜悦色说、事后说、以后说,或者干脆就不说,更有人前不说背后说,会上不说会下说。还有,常常沉默是金,事以密成。如果做不到、做不好、用不活话语的制动,一件美事就成了糗事,人生就多一些坎坷。

这不就是“知止而后定”吗?《大学》中有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位师傅,更让我刮目相看了!

科目二的第一课没有白上,它让我知道开车要首先懂得刹车的道理,做人要行止有度。老童生也有点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