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夜精灵
前些日子,一天傍晚,和家人在朝内南小街散步,这条总长近两公里、双向四车道的宽敞马路,由南到北连通朝内大街和建内大街。迎面吹来一阵微风,不仅给人行道上的行人送来清凉,也吹动了街边的那几株高大的垂柳。抬起头望见随风摇曳的柳枝,自然而然地升起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时光的长河流经此处那一刻,其中有几颗顽皮的水滴飞溅而出,在这些垂柳枝头凝固,让它们看上去似乎与几年前没多少分别,也让人恍惚间不禁回忆起南小街多年以前的面貌。
20世纪末,还没升级改造的南小街与今天模样大不相同,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小街”,不仅窄,而且“乱”。彼时,街面的宽度不足现在的一半,道路中央没有隔离带,行人、汽车、自行车常常挤在一处,举步维艰,足见其“窄”;这个“乱”字并非全是贬义,在大门脸、小铺面“远近高低各不同”,沿街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杂乱无章表象之下,透出的是一份老北京特有的烟火气,以及被烟火气包裹着的人情味儿。
南小街东西两侧的胡同纵横交错,西侧的礼士胡同、演乐胡同、干面胡同、史家胡同等赫赫有名的大胡同,要比东侧的大多数名不见经传的小胡同更敞亮、更体面,想来多半是由于这些大胡同更靠近紫禁城,在历史上曾有更多达官显贵居住在此的缘故。今天,南小街东侧部分区域经过改造,剩下的小胡同、老平房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居住条件得到大幅提升、改善的中高层楼房民居。原来的居民搬进新居,以前小胡同里的一些情景似乎已经是明日黄花、不可再现了。
如今回想那时的小胡同,总觉得它们有一种魅力,甚至可以说是“魔力”:无论南小街有多么嘈杂,只要你移步进入主街旁边的一条小胡同,三绕两拐,就会感觉仿佛来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切都安静下来。这份难得的闹中取静,大概得益于胡同里那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式分布的高大树木,其中不乏数百年高龄的受保护古树。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有了它们的存在,胡同里的生态系统就有了和谐的基础。每逢夏日夜晚,或是春秋黄昏,微风轻摇树木枝丫,把安详的律动散播到每一个角落。
记得那时候的路灯远不如现在的明亮。入夜之后,胡同里难免显得幽暗,也因为这种幽暗而透出几分神秘来。神秘的氛围最适合某些“神秘的主角”,在太阳落山的时间段内粉墨登场,在属于它们的舞台上展现才华。胡同里的小伙伴,给这些神秘的主角起了个很中听的绰号——夜精灵。
夜精灵被划分为三大类:虫族、兽族、飞行族。
虫族的头把交椅,非“土鳖君”莫属。这主要因为它是一种在胡同区域活跃的昆虫,而不像苍蝇、蚊子,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土鳖的学名是地鳖,据说和蟑螂是近亲,一些科学文献上介绍了它的诸多价值,说它入药之后,具有舒筋补骨、破血散瘀、止痛消肿的功效,还可以作为毒蝎、蛤蚧等药用动物和珍禽的保健饵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昆虫。不过,在小朋友的眼里,土鳖的根本属性,来自它的外貌:灰不拉几、黑不溜秋的扁圆形盖子下面露出六条细腿,头顶两根触须在黑暗中探路,身体缓慢前移,爬行的样子憨憨的、傻傻的,处处透出土气,怪不得会赢得土鳖的名号。对男生中的淘气包们而言,这种行动缓慢、容易捕捉、土里土气的虫族精灵,最适合加入他们的恶作剧计划,扮演引发女生们尖叫的“狠角色”。
兽族的体型大过虫族,战斗力自然更强一些,其中,最为吸睛的当数“一虎一狼”。“虎”指的是壁虎,北京话管它叫“蝎勒虎子”,老实讲,它和蝎子的相似度要远高于老虎。壁虎最让人钦佩的本领既不是它的捉虫术,也不是它的“游墙功”,而是它的尾巴尖端在脱离身体之后,仍然能不停扭动迷惑敌人,真是匪夷所思。“狼”指的是黄鼠狼,都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可见这个物种的名声不佳。但仔细一想,上述这则歇后语多半出自乡村,那些丢失家禽的农民自然免不了要骂上几句,坏它的名声。胡同里养鸡的住户不多,也没听过有哪一家的鸡被黄鼠狼叼走,实际上,大家对黄鼠狼的爱多于憎,原因显而易见——黄鼠狼多的地方,就不怎么闹耗子,可以睡安稳觉。
飞行族的代表成员也是两位,一位是蝙蝠,一位是猫头鹰。蝙蝠,被北京人称作“燕么虎”,“虎”字要加上儿化音,听起来多了可爱,少了威严。在京郊一些地区,流行着蝙蝠另外一种很不雅的称谓——“圆屁股”,这大概源于仔细观察后得出的直白陈述。不管是学名还是俗称,都改变不了蝙蝠是捉虫高手的事实。那时候天一黑,就能看到它们上下翻飞的身影,蝙蝠频繁出没的区域,蚊子的密度往往不大。猫头鹰喜欢捉老鼠,照理说应该广受欢迎才对,可那句“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流传很广;更有传说,夜猫子一叫,就是在数人的眉毛,数清楚了,那个人就要倒霉。这当然是带有迷信色彩的无稽之谈,源于何时何地八成已不可考,我们小时候对此将信将疑,但也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一旦听见夜猫子的哀号,就赶紧用唾沫把眉毛粘在一起,让它数不清楚。飞行族的两类成员已不多见,可能是因为大都市太过嘈杂,从而影响到它们凭借听力做出判断的精准度和效率吧。
与多年前相比,夜幕下的南小街更加宽阔、更加明亮、更加整洁、更加美观,刚刚建成的几处街边休闲场所,有凉棚遮风避雨,有长椅供人休息,再加上些错落有致的绿植点缀其间,着实令人赏心悦目。不过,那条简陋狭窄、人声嘈杂的小街,街面上那些充满烟火气息的一幕一幕,将永远保留在这一带老街坊们的记忆深处。在漫天星斗的夜色中,如果您走进南小街西侧的居民区,或许会在高楼之间的小径上,偶尔看到有纤细的黄色身影一闪而过,不用惊慌,那是历经风云变幻、依然坚守于此的夜精灵当中的兽族一员在和您打招呼呢。
(作者:周敏,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