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网书单 脱下巨匠光环,梵高是谁? ——2025第三季度艺术类图书盘点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杜佳 整理  2025年10月24日08:04

jie

既然“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那么由大师与杰作构成的叙事,是否理所应当地占据艺术与人类历史的主位?本期艺术书单以“误读”“反转”等关键词切入,邀请读者一道,从头检视这一迷思。

梵高去世后的“人生反转”,是现代艺术史上非比寻常的重音。无数身后解读,高高砌起一座不容置疑的神话之塔,也使得绯闻逸事缠绕下的“真实”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谁射杀了梵高》以非线性的讲述,塑造了另一种鲜活的历史——私人书信、传媒报道乃至医疗诊断里的无数散点侧写了——脱下巨匠光环,梵高是谁?在广为人知的历史面前,也许这样的结构和讲述显得不够严整,甚至不无误读,不过其精彩之处正在于——所有碎片都摒弃了未卜先知的窠臼,它们相逢对面不相识,拼凑出被奉若神明之前,一个痴人迎向命运的一生。

“误读”有时揭示了“神话”生成背后灵魂的肌理——无数视角、叙事与信念交织的动态图景或许更接近真相。对确定性的怀疑,在《六十一个蒙娜丽莎》中进一步蔓延为对“真伪”的叩问。当我们看到艺术的光环如何被伪造、崇拜与市场共同塑造,经由艺术品本身的“真”,一定能得到更多意义上的“真”吗,这是个问题。

“你看风景时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这一辩证的箴言在热内作为模特走进贾科梅蒂的画室时即刻生效,他将连同他的作家身份一道,成为艺术家眼中的风景,触发一个作家主体身份的画外音。热内真实地于“此间”存在过,被长久地注视过,令这个“插曲”变得如此醒目,以至作家回到书桌前,仍萦绕不散。出离和回归往复之间,热内第一次窥见自己的秘密,也窥见贾科梅蒂的,经由这共享的纽带,我们看见的不再是他们两人或其中某一个,而是人类共同的伤痛与孤独:“每个人都带着特殊的、各自不同的伤痛,或隐或显,所有人都将它守在心中……贾科梅蒂的艺术是想揭示所有存在者甚至所有物体的隐秘的伤痛,最终让这伤痛照亮他们。”——从际遇的反转到身份、视角的反转,艺术始终在与我们对话,关于人为何创作,为何观看,又为何在虚实之间不断照见自我。

与此同时,本期书单也期待走进更为广阔的经验和场域:从苏轼的“识画之眼”到丰子恺与竹久梦二的精神邂逅,从金银器审美取向附着的时代观念,到夏目漱石文学与美术的深层关联——艺术从不是单一视角的产物,而是思想的容器、情感的通道与文明的印记。在《照见》中,影像记录更生长出超越生死的自觉,陪伴与见证生命,对“存在”报以深刻礼赞。

——栏目主持:杜佳

5

《六十一个蒙娜丽莎:美术史的另一面,赝品事件簿》

作者:[日]濑木慎一 欧丽贤、陆道夫 译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6月

本书为日本艺术鉴赏家和艺术教育家濑木慎一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以其个人独特的艺术感悟,津津有味地向读者讲述了日本及西方美术史上不为大众所知的艺术造假事件,拨开了真品与赝品、名画与假画、原创与伪造之间的重重迷雾,剖析了大师、骗子、画商、收藏家之间的恩怨纠葛。作者将尘封的史料化为鲜活的故事,将睿智的观点融入有趣的叙事,读后令人掩卷而思,真与假的界线到底在哪里?

8

《东坡之眼:苏轼的艺术精神与绘画世界》

作者:金哲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7月

我们所熟知的苏轼,是文学家、书法家,但他留下的一段段论画金句,也向我们展示了他极大的阅画量和由此炼就的“识画之眼”。本书以苏轼的阅画经历为主线,讲述苏轼的一生。不同于传统文学传记,作者从绘画入手,深入剖析了《枯木怪石图》《五马图》等具体画作,指出它们对苏轼产生的影响,以及画作背后的文人交往趣事,勾勒宋代书画史脉络。

3

《当丰子恺邂逅竹久梦二》

作者:王一竹 编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7月

20世纪初,中国漫画艺术先驱丰子恺与日本“抒情漫画”开创者竹久梦二虽终生未能谋面,却凭借对艺术精神的深刻共鸣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创作对话。本书以这段艺术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邂逅”为核心,深入探究丰子恺如何以灵动的笔触与隽永的文字,在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探寻精神共鸣,滋养艺术、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书中独家收录百余幅从未公开的珍贵画作与一手史料,为读者全景式呈现这场意义非凡的“艺术邂逅”。

1

《金银器的春秋》

作者: 扬之水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5年7月

本书是学者扬之水在金银器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一部探索金银器审美取向与时代风貌的作品。本书聚焦唐、宋、明三个金银器发展史上的璀璨高峰,旨在讨论金银器进入中土后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潮流和风习之下成为“艺术与生活中的艺术”。在叙述路径上,作者以纸上文献观察地下文物,将所得成果串以纹样,付以严肃的考据和疏丽的文字,用独特的视角考量历史时期观念与金银器审美取向塑造之间的联系,讨论金银器造型与纹样的设计意趣及其取向的流变。

7

《夏目漱石的美术世界》

作者:[日] 古田亮 李赵雪 译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7月

本书基于作者古田亮策划的同名展览,从策展人视角切入,以日本近代文豪夏目漱石与美术的深层关联为核心,通过文学与艺术的跨学科研究,结合大量实物调查与文献分析,揭示夏目漱石作品中潜藏的“美术世界”,探讨其文学中美术元素的生成与演变。前六章聚焦《伦敦塔》《草枕》《三四郎》等经典作品,剖析漱石如何将他所目睹的绘画及美术思潮融入文学叙事;后四章则以文人画、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等为线索,梳理漱石与同时代美术运动的互动及其美术批评思想。书中不仅还原漱石脑海中的“虚拟美术馆”,更追问“美术对漱石而言是什么”,开放性的探索追问,从新维度为读者打开理解漱石文学的一扇大门。

9

《中国艺术沉思录》

作者:李霖灿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品方:浦睿文化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本书作者、“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美术史学者李霖灿在该书写作中,以诗意清新的笔触和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40多年的故事见闻,拉近普通读者与静态、遥远、陌生的艺术作品的距离。作者选取了古画、书法、陶瓷、石头、线条、墨韵等22个有趣的主题,涉及作品门类、技法表现、人物、意境等多个欣赏维度,串联起300多件珍贵文物,抽丝剥茧,循循善诱,细致分析艺术作品美在何处以及如何体会与欣赏这些美感。

11

《千秋拾雅:乾隆“三希”“四美”与“三友”》

作者:段勇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本书以乾隆皇帝收藏的三组十幅书画珍品为研究对象——统称为“三希”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统称为“四美”的《女史箴图》《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以及被称为“三友”的《梅花合卷》《君子林图》《十八公图》,通过考证清宫档案、题跋印鉴、流传脉络,深入剖析十幅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传承、宫廷收藏体系及“三希”“四美”“三友”的文化史符号意义,且创新性地将书画作品纳入紫禁城地理空间“三希堂”“四美具”“三友轩”中进行讨论。作者提出皇帝自命“十全老人”,未必完全源于其自述的“十全武功”,也很可能根植于其特有的包括书画收藏体系在内的“十全情结”。

12

《梅兰芳的书画交游》

作者:齐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梅兰芳是一代京剧大师,也是书画爱好者,通过书画与各界人士广泛交往。本书集中搜集梅兰芳传世的书画作品,查考民国以来的相关史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国内思想文化界的面貌,较多涉及各界名人的交往轶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梅兰芳和他所处的时代。

2

《谁射杀了梵高》

作者:[英] 艾伦·特恩布尔 吕佳惠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大风SilentRhapsody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本书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传记,而是汇聚了数百条关于文森特·梵高生平与艺术创作的历史片段,从私人信件、当事人访谈、医生诊断、画商记录到朋友回忆等等,信息来源广泛。这些作者精心考据的“碎片”,重建起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梵高,让读者在没有叙事主线的跳读中,重新拼贴出这位天才画家的面貌,从而在心中得出属于自己的“谁射杀了梵高”的答案。

10

《我生命的流转之光:安东尼奥尼谈电影》

作者:[意]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卢玲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品方:雅众文化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因为安东尼奥尼,现代性第一次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出现在银幕上。他借镜头挖掘红色内里深深的冰冷,审视喧哗背后的虚无与失落,将电影由新现实主义拉入更加疏离与切身的心理真实。所有人都是同一个人,每种生活都是一段相似的旋律。本书收录了安东尼奥尼关于电影的随笔、为《放大》《奇遇》《中国》等九部个人作品写下的文章,以及导演生涯中与戈达尔等人的对话访谈,借文字重新展示了安东尼奥尼对现代社会的观察,带读者重温他独特语汇下的二十世纪孤独。

4

《贾科梅蒂的画室与伦勃朗的秘密:让·热内论艺术》

作者:[法] 让·热内 程小牧 译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艺文志eons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本书收录的几篇独具风格的艺术笔记,是热内仅存的直接阐述自己的生命观和艺术观的文字。分为两辑,一辑为《贾科梅蒂的画室》,另一辑为热内最爱的画家伦勃朗,收录《伦勃朗的秘密》等文章。1954到1958年间,贾科梅蒂以热内为模特创作了三幅油画作品和六幅素描作品。他们的相遇所激起的精神探索和交流,被热内记录下来,后整理成文,即《贾科梅蒂的画室》,这并非通常的艺术评论,热内试着去理解和描述一种激情,而非解释技巧。热内与伦勃朗的邂逅则发生在1953年,彼时他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伦勃朗的原作,从此这位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成为他的心灵对话者。他的发现精微如斯——面对画作,热内看到了光影之外的秘密,死亡与衰败,剥去浮华的真实存在。

6

《照见:〈九儿〉摄影手记》

作者:王乃功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铸刻文化/单读

出版时间:2025年9月

何谓生命的完成?什么是最好的告别?本书收录了《九儿》系列照片140幅,王乃功以日记体记录了这趟缓慢而庄重的拍摄旅程。这是一本是由两位女性共同完成的生命之书,充满坚韧与力量的中国家庭影像。九儿,一位三个孩子的年轻母亲,不幸罹患癌症,在生命的最后旅途中,她与摄影师王乃功一起,以无限的坚忍与深情,留存下她与家人日常生活及与死亡较量的影像,并将这“向死而生”的生命态度作为礼物,留给自己的女儿们。摄影师拍摄九儿,也陪伴九儿,甚至和九儿一起,操持她对人世的告别。在此过程中,两位女性相依相守,共赴命运,彼此映照,在生与死的边界,照见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