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古文献考据成就爆款精品网络文学:《冒姓琅琊》阅读分享会
来源:扬子江网文评论(微信公众号) |   2025年10月20日09:16

《冒姓琅琊》是2025年番茄小说头部历史题材网文作品,也是国家图书馆与番茄小说“走进古籍,看见历史”征文获奖作品,同时登上了番茄小说巅峰榜。该作品聚焦南北朝南齐这一“冷门”历史时期,以穿越者王扬“冒姓琅琊王氏”的生存历程为线索,还原了中古时期的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与文化风貌。作品讲究真实历史考据,以《南齐书》《世说新语》等核心史料为基,融入各类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细节真实还原了南齐的日常生活风貌。根据番茄小说数据,该作品累计吸引超500万读者,近期在读人数超50万,成功打破了“冷门历史无人问津”的偏见。

2025年9月28日,主题为“古文献考据成就爆款精品网络文学”的《冒姓琅琊》阅读分享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西图书馆隆重举办。此次讲座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玮老师主持,分享嘉宾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授葛恒刚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副教授黄卓颖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讲师张鑫龙老师,番茄小说编辑青玄老师和学生读者代表。

主持人:李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冒姓琅琊》读书分享会,主题是“古典文献成就网络文学精品”。番茄小说是近年来崛起的用户活跃度最大的网络文学网站,比如《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十日终焉》都是番茄小说广为吸睛的作品。今年番茄小说的巅峰榜作品《冒姓琅琊》是一部“奇书”,我觉得看过这部作品的同学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原来历史文、网络文学还能这么写。今天有幸请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来自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著名学者、老师和学生读者一起进行这场分享会。

编辑介绍《冒姓琅琊》基本情况

青玄

番茄小说编辑

《冒姓琅琊》选择了南朝齐这么一个非常小众的90%的网文读者都不了解的朝代,还包含了很多网络文学并不要求的历史考据和具体细节。它目前已经得到了560万的总阅读量和65万的在读量,其实是非常鼓舞我们的。作者说就是因为这个朝代小众,所以要写。南北朝不仅在文化上异彩纷呈、大师频出,而且政治上也是张力十足,非常适合展开一段穿越的冒险故事。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对于一些时代的谣言作出一些澄清。我们能够和作者一起把一些真实的、作者认真考据过的有参考文献的历史知识传达给、科普给读者,我们也非常开心。

专家和读者交流阅读感受

葛恒刚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觉得这是一部学者写的学术研究型小说。学术研究在《冒姓琅琊》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上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让读者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受。例如主人公王扬选择冒姓琅琊王氏,试图通过冒姓吓退那些官兵,之后作者紧接着写了500多字的细节,交代王扬为何选择冒姓琅琊王氏,而不是冒姓柳氏、谢氏。

这部小说的创新不在于简单地加入学术元素,而在于成功地将学术研究的精神、方法和深度转化为文化叙事本身的血热和灵魂。他让读者相信思想的理论足以改变人物的命运,而这正是学术研究型小说最独特的魅力所在。

黄卓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借用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一个说法,作者对历史做了一种深描,深描它不是一种浅层的东西,它是深层的东西;它不是描述的东西,它是阐释的东西;它对于历史细节的展示也不是个体孤立的东西,它是网络立体的东西。例如王扬学着谢安改造过的洛生咏,把声音读得又浊又正,把杜三爷吓退。这个地方处理得非常妙。

作者也给读者提供了便利,让我们沉浸体验到小说里。一种方式是作者似乎改变了小说的一贯写法,他像个导游一样带领我们读者往前看风景,碰到一个风景不太懂的时候他就把暂停键按下来,跟我们讲一下这个知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是作者似乎有意在打破一种文体,或者他在进行文体的越界,把小说和非常严格的学术论文的写作进行结合或者打通。他有很多“注”,而且“注”里面提供的那些材料、材料出处是非常专精的。

张鑫龙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我们在读《冒姓琅琊》小说的过程中能处处看到作者的学养很深厚。作者的视野是很广博的。这些东西是丝丝入扣的,它是和剧情紧密联系在一起,它要慢慢推进剧情发展的。其次,作者本身谋篇布局很费心思。小说里有常见的说法叫“草蛇灰线”,如果看《红楼梦》的评论就会看到经常会用“草蛇灰线”的词来形容,就是前后勾连搭得很远的线。作者这方面也有体现。

周杭璐 

学生读者

作者用极其精妙娴熟的文笔,在我熟悉的网络文学叙事框架里,悄悄地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这种将古典气息无缝融入现代叙事的写作方法,让我感到无比亲切,也瞬间消除了我对古典文化可能存在的距离感。其次是一种被点燃的“求知欲”。我在阅读的时候,这本书就像一位学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导师,它带着我去探索、去查询,去了解更多那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这种由一部小说主动激发的,让我想去探寻整个历史文化的动力,是前所未有的。

陈展鹏

学生读者

读完这部小说,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它的真实性。提到南齐,过往我们的学习经验大多数会学到门阀制度以及割据一方、互相征战。但是这本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他向我们展示了南朝的历史图景,我们能够跟随主角真实地穿越到南朝,看一看当时人们的生活。其次,这部小说的合理性在于作者描写的每一个文章或者说法都是有据可依的。作者引经据典,他在每一章后面都会有注释,解释这里出自哪里。读完这本小说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获得知识。我觉得作者的文笔也非常好,对于每一个典故包括在那个处境中所适用的文学作品都经过自己的调整。

针对古文献、古代文学知识和网络文学相互成就的话题展开讨论

青玄

番茄小说编辑

古典文献和古代文学知识一直是网络文学的活水源头。对于历史小说是非常基础的要求,只要你写的不是架空,你想写一本没有金手指的历史网文,就必须要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甚至是一些人物性格,不然没有办法吸引这些人物的粉丝。所以古典文献和古代文学知识一直是网络文学作品需要学习的,只是有些作者学习的程度不一,展示作品的水平也不一。

从相互成就来说,那些本来可能接触不到,或者上班已经很累没有精力专门阅读专业的文献和文学知识的读者,他在网络文学中先得到一种科普,得到一种寓教于乐的初步展示,对这些提起兴趣,后续碰到的时候更耐心也更愿意读一些更晦涩更偏学术的作品。网络文学能起到一种科普和推广的作用。

葛恒刚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是里程碑式的著作,有很具创新的手段:历史考据应用、注解的应用。我相信作者是一个古代文学的学者,小说更像一个古代文。这个小说的注解可以说是第二文本,是副文本,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在过去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或者突破,我相信将来站在历史的远处回望今天这本书一定会在发展史上有它的位置。

黄卓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古代的文学、古代的文献、古代的历史,就是现代网络小说创作不断出新的取之不尽的一个素材库、一个灵感源,我想它可以重构现代网络小说的叙事场。《冒姓琅琊》把我们的知识点活化了,这对于古代文学、古代文化、古代文献知识的传播、知识的重新阐释和理解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媒介。我们读了《冒姓琅琊》不仅是在读小说,而且是在读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科普。

张鑫龙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我想作者自己要有精品的意识,首先自己立志要高,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好。我们现在处在这样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各种知识的获取其实很方便。但是知识获取方便不代表你自己的知识水平就高,只有知识内化成了和血液融为一体,这个知识属于你自己才能通过它重新产生一些东西。像东周公子南肯定历史学得很精,各种书看得很多,他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写出一部小说。

主持人:李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几位老师的发言让我们深刻地看到了《冒姓琅琊》这部作品承载着传统文化古代的文学知识、古典文献知识和网络文学的双向奔赴和双向成就,一方面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最大的金手指,它成就了一部精品的历史网文。另外这部精彩的历史故事也使得传统文化、古典文献知识和古代文学知识能在当代青年心中得以活化。我非常乐见这部作品成为各位老师所期待的那样,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精品力作,也成为在古今融合方面的典范性的作品。

 结语

主持人:李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觉得今天讨论《冒姓琅琊》有几点收获:

对于网络文学的发展,《冒姓琅琊》开辟了一个历史文的写作新范式,它成为了历史文写作乃至于网络文学写作新的标杆。

从各位老师的分享中看到了跨学科的知识交融,看到了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如何内化为对历史的思考,内化为对中国故事的写作,这样《冒姓琅琊》的意义不仅仅在网络文学内部,我觉得今天的研讨呈现出《冒姓琅琊》也许是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创作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鲜活和生动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