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毕飞宇:甲方的阅读和乙方的阅读
来源:文艺报1949(微信公众号) | 毕飞宇  2025年09月27日10:45

祝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开幕。我能说的也就是写作和阅读,我就谈一点阅读方面的事吧,那就从手机开始说起。老实说,十多年前,我对手机很反感,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许多朋友都不好好吃饭了,都在那里看手机,我就对手机有点怨恨。可最近的几年我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成了读者了,都在读手机。在大街、高铁和地铁里尤其是这样,这是一个令人开心的好现象,说全民阅读都不为过。

二十多年前,那时候我刚刚走出国门,很受刺激,就因为阅读这件事。那时候我就想了,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其他地方那样拥有那么多阅读的读者呢?二十多年过去了,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我们都在读。宋太宗说,“开卷有益”,这话好,其实在手机上阅读也属于“开卷有益”。我永远都会为阅读唱赞歌,哪怕是手机上的阅读。

赞歌我要唱,可问题我也还是要说,还是关于阅读的。我真正开始读书是因为我遇上了改革开放,许多过去读不到的东西一下子就涌进来了。可是,我读不懂,不要说康德和海德格尔,就连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我也读不懂。我至今还保留了一个阅读的姿势,那就是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中间永远夹着书里的一页纸,为什么要这样?是为了随时可以翻回去,读完了宾语,我得翻到上一页去找主语。我想说的是,在我年轻的时候,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我觉得阅读太难了,这没办法,基础太差了。在我的眼里,读物永远是一座山,这可不是比喻,它真的就是山,我们这些做读者的要克服身体的自重,然后才能汗流浃背地、气喘吁吁地翻过去,它太费劲了。我把这样的阅读叫作乙方阅读。读物是山,它岿然不动,它就是骄傲的甲方。

话题再一次回到手机上来。有一个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一次,有一个做网络媒体的朋友要发我一篇文章,我说你发吧。弄完了以后,他把试读的链接给我发了过来,说毕老师这样行不行?我一看吓了一大跳,好多部分他都删掉了。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删呢?他说,有些部分不太好懂,读者可能有困难,还是删了好。而且他把版式也做了处理,我的段落一般都比较长,他把长段落统统变成了短段落,一个段落就是两三句话,有时候干脆就是一句话。这一来我的文章变得特别地容易,读起来很清爽。结果是令人欣喜的,这篇文章的流量它上去了。这本来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我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因为我懂得了一个事情,今天的阅读也许不为别的,就为了流量。为了这个流量,我们的读物它不再是山了,它成了水,它围绕着我们这些消费者在哗啦啦地盘旋、哗啦啦地流淌。我们这些做读者的终于成了幸福的和可以偷懒的甲方了。为了使甲方开心、省力、舒坦,读物必须成为乙方。

我现在也是手机的读者,我也成了甲方。我在手机上的阅读确实轻松多了。我想说,这是个好事,这使我们不那么热爱阅读的群落都成了读者。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这是一个宏大而美好的现象。

然而,我是一个作家,有一件事情我是清楚的、知道的,我们作为乙方,能供应给甲方的优质阅读严重不足。我记得有一句话,是中国的作家经常说的一句话,“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特别愿意跟我们的同行们,尤其是年轻的同行们分享这样的一句话,“作品要上去,阅读也要上去”。一个没有付出过难度阅读的人,一个没有在阅读当中付出他全部的人,一个没有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提升过有氧能力、肌肉能力、负重能力、灵活性和韧带的人,我想说,这样的作家也许不可靠。我们的精神达不到,我们不能提供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哪怕所有的人把阅读变成了一个无限轻松的游戏与消遣。我依然要说,同行们,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还是要刻苦地、用功地、费力气地去做乙方。读物的质量是乙方的尊严,也是甲方的尊严。手机阅读时代,这样的尊严更需要被重视。

谢谢大家。

(作者根据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