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文版“介绍”到中文版“图画通识”—— 这套“思想胶囊”为何做了十年
从一个个书稿案卷到一本本书,需要若干名编辑花费几年、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受访者供图
康德、笛卡尔、凯恩斯、霍金……其人其作能为大众读者所接受吗?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这些学科能进入非专业人士的常识范畴吗?经验主义、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这些抽象理论能让青少年看明白吗?图画通识丛书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从2016年首批3种图书上市至今,该丛书已推出50种,涵盖哲学、政治、科学和艺术等领域,成为读者了解相关领域的优秀入门读物。
老编辑带新手,老项目练新人
2014年5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编辑樊燕华提出图画通识丛书选题。除了常规的字数、开本、印量、定价等信息之外,内容简介中提到:这套书引进自英国标志书局的“介绍”丛书(Introducing Series),分观念、人物和学科三大类。
选题通过论证后,便是购买版权、签订合同、翻译、审稿发稿、排版校对等出版流程。2016年初,《心理学》《伦理学》《启蒙运动》如期上市,在豆瓣等读书网站受到热评,读者普遍反映“运用大量配图,尽量做到了学术兼顾生动”“内容精炼,适合入门,即便有些地方看不懂,也能引起对某个领域的兴趣”……但樊燕华顾不上多看这些,丛书后续待出品种有一堆事正等着,她一个人忙不过来了。
首批新书上市前,樊燕华就让有西方哲学专业背景的李静韬参与进来,为《逻辑学》寻找合适的译者。“我先后联络了四五位译者做试译,进行评估,直到最终确定译者。”李静韬说,这套书的作者均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学者,每种体量虽不大(译稿8万字左右、成书180页左右),但翻译起来有难度,对译者的要求较高,一要有良好的中文功底,二要有优秀的英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三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
也在这一年,26岁的周玖龄进入三联,年底开始协助樊燕华处理《柏拉图》译稿中的一些问题。“《柏拉图》是我入行后编的第一本书,印象深刻,可以说是我做书的起点。”周玖龄说。
2018年5月,樊燕华办理了退休手续。同一年,周玖龄和资深编辑黄新萍正式加入图画通识丛书编辑队伍,一直持续到项目收尾。2023年7月,张亚囡入职三联,随后接下了《罗兰·巴特》一书的全流程编辑工作。“新人接老项目,有点惶恐,但也感荣幸。有幸在这套丛书第五辑加入,成为‘终点站’的守门人之一。”张亚囡说。
按照最初的出版规划,丛书以每10种为一辑持续推进。李静韬在第一辑即参与,是《卡夫卡》《时间》《乔伊斯》等书的责任编辑;此后加入的黄新萍编辑了《维特根斯坦》《语言学》《霍金》等,周玖龄编辑了《德里达》《文化研究》等。
从纸面到网络,他们的交流跨越时空
周玖龄对图画通识丛书有很特别的感情,从引领他入行的《柏拉图》,到自己第一次全流程跟进的《博弈论》,再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品种,“这套书算是见证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一位老朋友,让我获益良多。”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博弈论》,作者将涉及复杂数学计算的博弈论,用‘图画+文字’的方式简明扼要地向读者普及,且基本不涉及复杂公式。我此前一直对博弈论感到好奇,通过编这本书,算是摸清了这个学科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在李静韬眼里,丛书的每一本都是开卷有益的小册子,让她感觉最有收获的是和自己专业跨度最大的《时间》。“它汇集了哲学、天文学、物理学、量子力学和艺术理论等学科的知识,编辑的过程非常有挑战性,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第一次粗略了解了空间的高纬度、相对论中涉及时间的一些假说以及量子物理学中有关的最新知识。”李静韬说。
《罗兰·巴特》的编辑过程让张亚囡“非常难忘”。“巴特的思想以晦涩和独特著称,但本书通过‘符号学+生活化’插图的破壁式解读,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摔跤表演、时尚符号等生动场景。这种举重若轻的幽默感,也正是丛书的灵魂。”张亚囡说,“我与译者巩可欣反复推敲术语,希望找到学术严谨性和阅读通俗性之间的平衡。”
丛书不仅见证了编辑的成长,也记录了译者的变化。《逻辑学》最后确定的译者是当时在复旦大学科学哲学专业读研的陈仕伟,又请当时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的郑伟平担任校译,如今两位译者已是分析哲学、科学哲学方面的学术中坚。《时间》的译者周晓青接下翻译任务时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光电子物理博士,现在西湖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精心选择的译者,让原书的特征得以精准呈现,实现了“既可入门,也可进阶;比教科书好玩,比一般通识硬核”。
书在持续出,读者也在一批批更新并积极提供反馈。今年5月,豆瓣书友“清新草木灰”评价《心理学》是“非常优秀的一本心理学科普读物,完全可以作为心理学入门的必读和首推”,并详细说明理由:书中内容虽为专业知识点,但丝毫没有专业壁垒和语言障碍。此外,对已被妖魔化的心理学现象、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案例,还是经典条件作用(巴普洛夫的狗)、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的奖惩)、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变量),作者都用科学话语解释得清晰明了。
丛书搭起中外交流的“知识桥梁”
今年6月,《卡夫卡》《乔伊斯》上市,意味着“图画通识丛书”50种出齐,项目收官。“其实,这只是英文原版‘介绍’丛书的少一半。”李静韬告诉记者,英国标志书局创办于1991年,“介绍”丛书是该社主打产品,目前品种数已超过100种,三联精选了其中50种翻译出版,并以“思想胶囊”为名推出了大小两种套盒装。“两颗‘胶囊’都非常有内涵,浓缩了人类伟大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成果。我们对它的需求量很小,但不可或缺。”
三联发行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50个品种的总销量约为33万册,销售码洋为1100余万元,销售前五名的是《心理学》《逻辑学》《凯恩斯》《启蒙运动》《伦理学》,单品销量在1万册以上的有8种,几乎全品种都加印了至少一次,多的加印了四五次。
“与投入的时间和费用相比,这个市场成绩目前算不上亮眼,但图画通识丛书的出版价值首先在于它系统性降低了西方人文社科经典思想的理解门槛,构建起完整的入门知识体系,属于一种‘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执行董事宋志军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有90多年历史的出版老字号,三联一直在进行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规模性的中外文化交流出版实践,促进文明间的对话和理解,有做了20年的“开放的艺术史”丛书,已出版图书24种(其中引进19种);还有几代编辑做了40多年的“新知文库”,已出版170多种。“我们根据自身文化定位和优势有选择性地引进,组织专业而稳定的编辑团队持续推进,保证图书产品质量。希望通过这些丛书培养一代代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的读者,为中国知识界的研究和公众的深层文化需求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宋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