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朔方》2025年第9期|王琰:私人博物馆
来源:《朔方》2025年第9期 | 王琰  2025年10月09日08:13

爱人

兰州城深处的小镇,藏着一家名叫“问道”的私人博物馆,小小的镇子因为这家博物馆变得分量重了起来。问道博物馆开馆不久,去的人不多,整馆的古家具安安静静的,它们不说话。

馆长姓乔。乔馆长不怎么说话,除非说起他的藏品,他的话语才会变成一整条黄河,滔滔不绝地流动起来。

我们一路看过去,长长的河西走廊,呈现出不一样的家具风格。丝绸之路横贯东西,继续向前,后面接着罗马、希腊、奥地利、德国……从国内再到国外,家具的规制、颜色、花纹、形状里皆是故事。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本厚厚的书,相遇就是有缘人,一页页翻看细读,字里行间皆是学问。写书的人能写出言外之意吗?读书的人又能读懂几分?

前面的灯依次亮起来,后面的灯依次灭掉。我问,这里的灯是声控的吗?乔馆长说,不是的,是他的爱人在关灯。我回头望了几次,没有看到人。

乔馆长在茶室会客,满屋摆着漂洋过海运来的几百年前的西洋家具,一张方桌,配四张高背靠椅。桌上铺开一套茶具,每只茶杯下垫着云朵形状的杂木杯垫。能自如使用这样家具的人,胸中自有不一样的气度。

去了几次,终于看到乔馆长的爱人,雍容沉静,举手投足间有着富可敌国的气度。

他的女儿学的专业是文物鉴定。乔馆长说,可惜就只是专业,女儿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但是女儿热爱茶道。乔馆长的桌上放着陆羽的《茶经》,他说,是为了和女儿有共同语言。

乔馆长和他爱人在举手投足间,有无以言说的默契。他们三十多年共同成长,依旧是相濡以沫的样子,着实不易。人是这样,物也是如此。人和物以缘分聚,东西不再是东西,东西和人是一体的。这里是他们的领地,乔馆长是王,她就是王后。

衣冠镜

注解上标注着,这面衣冠镜生产于1860年的欧洲,规格长宽高分别是146厘米、50厘米、290厘米。

这面衣冠镜格外通透,站在镜子面前,人也变得透明起来,像是照得见灵魂。

镜子没加边框,立在一雕花木架上,木架下雕出一水洼,水洼用锡铺底,锡的纹路与镜子边缘不规则的弧形设计连接在一起,海浪般延展开去,一波又一波荡漾,镜子于是有了动感。

镜子里仿佛望得见热带海岸线,连绵不绝。镜子底座上,有鱼从海浪中跃起。镜子旁,雕着一株高高的椰子树,挂着一簇簇的椰子大概是被人摘了去,海鹰从树旁飞过,高处腾空而起的龙王俯首望向空阔而起伏的海,海水深不可测。沙滩平躺着,矮小的乌龟在海滩上慢慢地爬,一爬就爬了将近两百年的时光。

这面衣冠镜的工艺已经颇为精熟。话说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是在“玻璃王国”——威尼斯诞生的,玻璃上面镀上一层水银。威尼斯的镜子轰动了整个欧洲,这种镜子飞速成为一种时尚,欧洲的王公贵族和有钱人争先恐后地去抢购。当时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西斯结婚的时候,威尼斯国王就送给她一面小小的玻璃镜作为贺礼,玻璃镜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礼物,其价值高达十五万法郎。

制造镜子的方法在威尼斯是严格保密的,他们制定了这样的法律,谁如果把制造玻璃镜的秘密泄露给外国人,就要立即被处以死刑。一天,驻威尼斯的法国大使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巴黎的密信,叫他想尽一切办法,从速收买几个制作威尼斯镜子的技师,偷偷带到法国去。法国大使费尽心机,总算完成了使命。1666年,在法国的诺曼底出现了法国的第一个镜子工厂。

乔馆长说,威尼斯是一个可以铺陈开来讲故事的地方。他去过威尼斯数次,对这座水上城市的印象深刻,对一个热爱文物的人来说,那里随处可见种种惊艳的细节,简直让人觉得像是遭遇到了“轰炸”,脑袋里装不下这么大的信息量,嗡嗡作响。威尼斯在乔馆长的眼里,就像一篇精心写就的汉赋,极尽铺陈,满眼华丽,目炫之余多少有些负担感,令人扼腕。

接着来说镜子。制作水银镜子着实太过费事了,要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出一面,而且水银有毒,制出来的镜面也不是很光亮。

到了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家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造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接着,英国的皮尔顿兄弟又以连续镀银、镀铜、上漆、干燥等工艺改进了镀银法,镜子被做成各种形态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家居物品。

1860年的欧洲,已经是现代镜子的时期,镜子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室内装饰,并用在了家具上。

如今,这面工艺已经十分完美的镜子就立在干旱缺水的中国西北大地上。镜子前没有海,只有一条黄河穿城而过。

我国古代,铜镜流行了数千年之久。铜镜一面磨光发亮,一面铸刻花纹。因为磨光这面能照出自己的面容,故也叫“鉴”或“镜鉴”。铜镜制作精良,造型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不同时期的铜镜有不同的艺术特点,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几面商代的铜镜,把铜镜产生的历史提早到了殷商时代。战国时,铜镜就开始盛行,制作亦轻薄精巧。到了汉代,制作更加精美,花纹除几何图形外,还有鸟兽、人物等。东汉中期至魏晋时,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精美绝伦。唐代时,制镜艺术尤为讲究,打破以往圆形镜的模式,创造了八棱、菱花、海棠花等式样,平脱镜、螺钿镜则更新颖别致,富丽堂皇。

中国从明代末期,开始有了玻璃镜子。清代乾隆年间,玻璃镜渐渐开始大量使用,铜镜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乔馆长在欧洲见到这面衣冠镜,不大的物件上,却能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汇。他豪情顿起,决心不远万里也要将它买回国。镜子多少钱就不论了,光是这面镜子打包长途运输费用就是个天价。

这面衣冠镜制作于1860年的欧洲。而1860年的中国,正激荡于战争的旋涡。北风一阵紧似一阵,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一路烧杀抢掠,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士兵们砸碎镜子和花瓶,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打开仓库抢夺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裹上皇帝皇后的龙凤袍子,每个掠夺者口袋里都塞满了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抢掠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大火烧得中国人颜面尽失,圆明园满地碎裂的镜子闪烁着无数侵略者变形的嘴脸。

乔馆长的爱人不同意他买下这面欧洲的衣冠镜。因为价格太高,运输费用太高,更重要的是运输风险太大,万一途中破碎了呢?

乔馆长没有一丝犹豫就买下了它,这是精品,可遇而不可求,只要遇到,怎么可以错过?都是外国人带走中国人的文物,有一天,也会有中国人从国外买了他们的文物到中国。他立即开始联系包装公司,按镜子和木头架子的形状定制包装。

光打包公司来量尺寸,就用了三天时间。边边角角,木雕上的花纹和各种镂空。还有镜子边镜的弧面,也要一点点量好。他们用的不是手工尺,用的是精度极高的投影仪。

衣冠镜从开始打包到运输,一连数天,乔馆长的心都是悬着的。一上一下晃晃悠悠,终于到了兰州,打开包装,取出来看时,完好无损。

乔馆长的爱人从望见衣冠镜的那一刻起,什么也没有说,她知道他为什么要买回来它。她陪伴他多年,早练就了一双慧眼。

据说当年为避战乱,故宫文物外运的时候,来不及打包,瓷器中间灌满绿豆,再泼上水,第二天再泼些水封箱装运。里面绿豆芽越长越长,瓷器被包裹得妥妥帖帖。

乔馆长笑着摸摸衣冠镜边上的木雕,说,这木头不比瓷器,是见不得水的。当年文物外运,列强纷纷来中国寻宝。我是想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也有收藏家。

墙上悬着一把犁。不留神望去,像是一把弓,却又比弓多了力度。

犁有犁梢、犁铧、犁辕,细看形状就是两个字母:L和Z。L和Z是兰州的缩写。乔馆长的问道博物馆原本有各种机会落地在别处,可是叶落归根,“问道”终于还是安家在了兰州,隐隐中也是种缘分。

犁梢高耸,乔馆长形容说像兰山;犁辕曲线流畅,乔馆长说像蜿蜒奔流的黄河;剩犁铧左右逢源,如兰州城里那座声名显赫的中山桥,有了它,河和山就成了相互呼应的景。

我倒是觉得,乔馆长有点像这把犁。他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内敛,朴实。

面对严苛的自然环境,他们在天地间求生存,在苦乐中寻出路,从不怨天尤人,从不轻言放弃,挑战着生命中的诸多不可能。九曲黄河,百尺黄土,还有顶天立地的黄土人,应该拿什么才能概括这一群体的品质特征呢?唯有世代耕耘黄土的犁最为与之相匹配,因为只有它所体现的坚韧气质才能与兰州人民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的精神相契合。犁无疑是最能代表兰州城、兰州人品质的物件,让它成为兰州这座城市的标识应该顺理成章、实至名归。

乔馆长用犁设计做了问道博物馆的标志,又给犁做了个几十秒的短视频。我希望,这座城里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看到“问道”,看到这把犁,看到乔馆长做事的用心。

条案

这是一张条案,条案是礼仪性非常强的家具。明清时期,人们常将其设于正厅;若设侧间,一般多置于窗前或山墙处,上放花瓶、座钟和梳妆用具等物品。也可放置在书斋、画室、闺阁、佛堂等处,或摆书函、文具,或放画轴、字帖,或陈鼎彝雅物,或置香薰、拂尘等。

这张条案是核桃木的,核桃木质地坚硬而致密,分量适中,性韧,不易开裂。核桃木家具几乎是山西独有的家具。山西地区盛产核桃树,有的达几百年树龄。核桃树到晚年以后,结果率低,自然被淘汰去制作家具了。

山西有五台山,五座山峰如同佛的五指,捧出一朵闪着金光的莲花。山西有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塔,辽时兴建。摸一摸从辽时就站在这里的雕梁木柱,扶手处的木头,如同美女肌肤,光滑润泽。山西多富甲天下的商贾,有钱了自然有了任性为之的底气。

但这张条案却是从甘肃陇南的武都收集而来。它的形制古拙,有明代家具遗风,简洁,制作精良无可挑剔。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构成陇南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氐族、羌族、汉族和其他各民族,互相影响和融合,共同生息繁衍在陇南。东晋、南北朝时期,陇南境内先后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兴、阴平五个胡人政权,称为“陇南五国”。

抄录几位仇池古国一百多年为王者的名字:杨千万、杨茂搜、杨飞龙、杨难敌、杨难当……中原皇帝太远,杨氏一族就近自己称王。

这张条案不知道是不是杨氏一族用过的老家具?

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的支脉东西向横贯陇南市武都区全境,重峦叠嶂,沟壑纵横,高山、河谷、溶洞、丘陵、盆地交错。武都有“千年药乡”的美称,生长各类中药材一千多种。又有“千年椒乡”之美称,沿着险峻的盘山公路蜿蜒上升,一层层梯田长满花椒树,密密麻麻一枝枝新绿的小花椒,是鼓着劲拼命举起的小拳头。

武都当然也多核桃树。

就算不是杨氏一族用过的家具,这件条案的主人,当也是读书做官的人,还得是家底殷实的大户之家。甘肃在明清两代共有进士四百五十三人,其中明一百六十一人,清二百九十二人。这个数字与江浙一带是不能比的,甚至比不上人家县城中进士的人数。在甘肃高中进士,必然更有过人之处,如逆风之疾草。它的主人或许原本就是武都人,少时聪慧,读了很多书。二十岁时他赴西安参加乡试,中了举人。第二年,进京赶考,中了进士。于是被派往江浙沪之类的地方,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后来,升任知府,再后来,换一个地方,还是出任知府。

后因病辞职,或告老还乡,离任返回故乡阶州。武都清时称阶州。高楼山、青泥岭、摩天岭、米仓山、西秦岭等直插云霄的大山横亘于陇南大地,成为阻隔交通的天然屏障。陇南就是这样的“行路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说的不只是四川。李白当年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他是从甘肃蜿蜒入川的。

主家一路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全身而退,荣归故里。却是满眼破败凋敝,于是翻建院子,置办家具,安顿家人,之后沉静淡泊,访古寺,拓碑碣,读书自娱。这不失为那个时代做官的人的最为理想的结局。

管家跟随主家多年,最了解主人。管家出面觅得四里八乡最好的木匠。说是做条案置于正厅之间,上配中堂,前配方桌、对椅,还有别的屋的家具,都用本地的核桃木。

木匠是师徒俩,徒弟不太愿意接,活苦,给的钱虽多一些,但还是不太划算。师傅倒是没有犹豫地就接了。他说,孔子都说“学而优则仕”,都是干活,那就干些像样的手艺活吧。

老木匠有本子家具图谱,这么多年,他每做完一样家具,就把轮廓样子画下来。干这门手艺这么多年,他画了厚厚一本子图。他给管家看,管家一一选定了样式,要调整的地方也一一订正重新画出了图样。好木匠说不定也是个好画家呢。

式样选定了,老木匠更觉得主家不是一般人家,这气度,可不是随便谁家都有的。主家选了相互对应的成套样式。除了用的木材是硬木以外,榫卯结构也要求极为精密,装饰简练,却要求工艺相当高才能达到这种独特韵味。

在别处两三个月就能干完的活,但是这户人家的家具,师徒俩从草叶子刚冒芽一直干到过年。这哪里是干活,简直是呕心沥血。

别的木头推下去,就是一朵雪白长长卷曲的刨花,可是核桃木推下去,却是轻轻薄薄的一朵淡青色刨花。师徒俩用足力气,哗啦哗啦,仿佛要把所有的木头都推成刨花。当满屋子堆满了这种淡青色的刨花时,一块块核桃木终于露出了漂亮的纹理。

好在完工的家具主家很满意,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简练,质朴,典雅,大方。根据整体需要,只做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椅子背板上,做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施以装饰,但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恰到好处。

条案就是条案,肃穆大气,侧面对称雕刻出如意纹,流畅简洁,有仪式感。

四百年的时光流逝。能用上四百年的家具原本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乔馆长收这件家具是2017年,装上车过高楼山时,正赶上国道212线施工修路。高楼山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天气温常常高达四十多摄氏度,太阳无遮无拦地直射下来,风不知躲去了哪里。

修路师傅说,你别看这会儿热,到夜里,气温能降到零下呢。又指着放在路边的棉衣说,晚上我们干活穿这个。

路不通,只好等,等数小时才得以通过。

途经明月峡时,司机看坐在副驾驶位的乔馆长沮丧,指给他看宝成铁路109隧道口,讲起旧事——

汶川大地震时,一列装运油料的火车在隧道内出轨起火。火舌从隧道口舔将出来,火苗冲天,山体通红,浓烟翻滚,热浪让人几乎窒息。

死亡是张开翅膀的鹰,在头顶盘旋。那天傍晚,天边的云朵,被燃烧的火焰烧红。

紧急调来的部队官兵沿着踩踏出的崎岖山路,在湖岸搭建了二十多米高的注水架,铺设二十一条供水管线,从隧道南端、北端及中段棚洞区向隧道内不间断射水、注水,持续发起攻击,这是一场战斗……

经过连续六个昼夜的紧张战斗,在水枪强大水流的浇注下,已完全烧毁的三节油罐车厢被官兵们从109隧道内拖出,并推下铁路……

司机说,你让我帮你拉货是对的,一定不能用火车,记得啊,下次还要关照我给你拉货昂。

那天路上,天阴着,乔馆长眼里,太阳又圆又白,像是一粒止痛片。

乔馆长给司机加了运费。谁都不容易,还是坐汽车拉货吧。

所有的艰难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艰难都是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