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是个大学校
人的生命历程宛如单向行驶的列车,又似大江东去,是一次性的,往而不返,不可重复。而疾病又总是伴随着生命而来,接转着生命而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病气》一诗中写道:“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既然疾病与生命相伴而生,那么,同疾病作斗争,以保持身体健康,就应是贯穿整个生命历程的永恒课题。
由此,自然会联想到,人在获得了生命之后,不能只是消费它,支配它,享用它,还必须时刻考虑到如何滋润它,培育它,调适它。因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弄得不好就会得而复失,健康也不例外。特别是人过中年,生命旅程进入了事故多发期,肌体的各种零部件不断地出现破损,活力在逐渐衰减,或早或晚,总有那么一天,会像江淹的五彩笔那样,被“造化小儿”强制索回。
这原本是一个至为浅显的道理,可是,对许多人来说,尤其是那些长时期很少患病的人,却往往缺乏清醒的认识。他们存在一种错觉,以为自身体质绝佳,简直到了与病苦绝缘的“仙家”境界。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有些人以自己的体魄健壮相标榜,拍着胸脯,吼着喉咙,津津乐道,简直是忘乎所以,结果放弃了对疾病应有的警觉。
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老舍先生讲过这样一番哲理性很强的道理:“楚霸王不害病则没得可说,一病便了不得。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然后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且至明过了度,忽然烧断,如百度电灯泡然。这个,照直了说,便是小病的作用。”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体弱多病的人反而寿命比较长。前面说到的白居易,自小体弱多病,为此,曾有“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之句。但他并不自暴自弃,而是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调摄,注重养生。他在《寄同病者》一诗中说:“或有终老者,沉贱如泥沙。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最后,终以多病之身,得享七十五岁上寿,超过了当时人们向往的“古稀之年”。
这类似乎反常却颇合乎道理的现象之出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在于体弱多病者自觉维护健康、珍惜生命、保养的意识比较强。他们知道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着弱项,于是,主动调理,时刻不忘自我保健;这样,在饮食、医疗、心理调适、生活规律等诸方面,要比那些表面健壮、实则外强中干的所谓“硬汉子”科学、合理得多。其次,他们自知体质较弱,常常甘拜后尘,不去逞强、硬拼、“打肿脸充胖子”,不做那类超越极限、力不从心的冒险试验。这也就减少了许多风险,避免出现意外。再者,患病本身,有时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患病,无疑是一件倒霉的事。但是,得过一场病,可以为自己挣得一份认识上、生理上的财富。只要能够正确对待,它就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那就是可以使人懂得一些生活的辩证法,增强对于灾难的预防能力、应对能力和承受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病床是一个大学校。
这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但也不能否认,这种“红尘觉悟”未必就那么牢靠,“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现象也不时可见——认识得迟,却消失得很迅捷、很干净。有些人是一下了病床,恢复了健康,就把这些以惨重代价换得的感悟忘得无影无踪了。我在南方有一位朋友,前些年由于用脑过度、积劳成疾,患过一场大病,这个惨痛的教训,按说早就应该牢牢记取了;可是,痴情眷恋,爱书成癖,已经到了执迷不悟、至死靡它的程度,病势一经好转,便又故态复萌,有时甚至是变本加厉,结果,很快又旧病复发了。元代诗人聂碧窗有两句诗:“到底不知因色误,马前犹自买胭脂。”这是哀叹被掳少妇的。意思是,她在被掳途中看到有卖脂粉的,仍然要买,以便打扮得更漂亮一些,完全忘记了正是因为年轻美貌而惨遭劫掳的教训。寥寥两句,寄怀深远,语重心长。此刻,如果聂氏在侧,料应也会为我那位“书痴”文友,题上几句哀悯或者婉喻的诗句。
实际上,稍早一些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已经这样做了,只不过他写的是一首自嘲诗。题目比较长,把本事交代得很清楚——《淋疾复作,医云忌文字劳心,晓起自警》:“荒耽诗句枉劳心,忏悔莺花罢苦吟。也不欠渠陶谢债,夜里梦里又相寻。”长期以来,诗界把六朝大诗人陶渊明、谢灵运奉为代表性人物。作者在这里诙谐地说,我也不欠二位的债呀,他们怎么总来找我“讨账”呢!“渠”,方言,作“他”或“他们”解。说是“自警”,实际上看不出来,倒像是自解、自辩,结果只能是故我依然。人啊,人!就是这样麻痹,这样执拗,这样善忘。
这里说的是自矜身强体健,错误判断形势的事例。还有一种错误抉择的情况,说来更是令人痛心。从前我有个邻居,是市里的中层领导,五十多岁了,体检时发现患了胃癌,当时正赶上市人大换届,为了能够再上一步,便把病情隐瞒下来,前后闹腾得耽误了半年,结果,虽然当上了市人大副主任,却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送掉了一条命,演成了人生悲剧。
作为过来人,走笔至此,忽然记起三十年前我那次大手术。故题两首七绝以为纪念,题目是《面对手术刀痕感而赋此》:“刀兵未见见刀痕,平地风涛险更频。度尽劫波成妙悟:一重冰雪一重春。”“留得瘢痕似弹痕,病魔凶恶梦重温。休矜少壮顽躯健,岂有金刚不毁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