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生的“纵身一跃”
来源:解放日报 | 闫红  2025年09月29日08:14

有天我在“小红书”上逛,看到我新买的那个楼盘,有邻居在招募群友拉群。我随手扫码进群,在交房尚远之际“看见”了很多新邻居。

他们彼此已经熟悉,常常互相分享楼盘进展、股市起伏等,有一搭没一搭的。待到收房日期临近,群里越来越热闹,有人决定装修入住了,于是,时不时有人发来二维码,团瓷砖的群、团地暖的群、团全屋定制的群、团各种沙发床垫饮水机玻璃移门的群……

我暂时没工夫装修,却有颗跃跃欲试的心。所以我几乎“逢码必扫”,微信上经常十几个群一起跳动闪烁,场面十分壮观。但跟邻居们比还是小巫见大巫,有个邻居说她加了50个群,不但要细分装修领域,还要货比三家啊。

科技进步让装修这件事烦上加烦。以前选空调和地暖,我只关注功率和品牌,现在邻居们讨论的是“天水地水”还是“天氟地水”,听起来不明觉厉。以前觉得不是个事儿的事儿,现在也成了事儿。邻居们讨论做地坪、装地暖前如何铲平地坪,装完以后又要如何回填、跟门口的地面要有多少落差等等,精细到毫米级。

邻居们还在群里各种吐槽,而所有的吐槽,我都会在心里代入一遍,看到弱小的自己愁眉苦脸地面对一个巨大的工程,骑虎难下。

我的“跃跃欲试”渐渐熄了火,想着要不就不装修了吧。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知识性瘫痪”。乔布斯说的“保持饥饿,保持愚蠢”,后面半句话的意思是不是保持一种未知状态更能成事?想想人生里的很多事,要是事前也如此这般观望过,就根本成不了。

比如说生娃。我现在都记得,从医院回家的第一个夜晚,小孩2小时醒一次,别人还可以轮班,而需要哺乳的我却必须随时在岗。好不容易孩子睡了,凌晨时分,我坐在卫生间里,只感觉天地寂然、分外孤独,我想,天哪,我为什么要给自己找这么个大麻烦啊。

好在一二十天之后——是的,就算怀胎十月,母亲对孩子的感情也需要培养——我跟这个会哭会笑会打嗝放屁的小人儿混熟了,才不那么悔不当初。

但也得说,事到如今,我还是很高兴能有个娃。辛苦归辛苦,也有巨大回报。我是在有孩子之后才懂得爱这件事的。

曾看过一个书名,叫作《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我不知道这本书写的啥,不过我想自己可以写一本名字正好相反的书,叫作《我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了全世界》。

以前,我对这个世界不能说没有爱,看到美好事物也会喜欢,对于亲人也有爱。但这种喜欢或者爱都是事先被规定和告知的,同时我厌恶平庸、躲避繁琐,我的爱有选择。有孩子之后,我才由衷地喜欢这平平无奇的人世,只因他也是这平平无奇中的一个。但凡和他有关的事物,在我眼里都是可爱的。比如公园里那个油漆斑驳但格外得孩子厚爱的跷跷板,动画片里看上去不太聪明但能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的角色,就连他同学的名字,我都觉得可爱。

本来在我的刻板印象中,十二三岁的男孩乏善可陈,但我孩子长到十二三岁,我开始欣赏他逐渐形成的自我和未曾消失的幼稚形成的那种反差萌,并且会把这种认知推而广之,不只是对于这个年龄的男孩,我对很多人与事的偏见都被修正了。

《小王子》里的狐狸说:“正是你为玫瑰花费的时间,才使你的玫瑰如此珍贵。”孩子让我和这个世界有了更真切的链接,对它的给予不再挑肥拣瘦。事事皆可喜、皆可原谅。

也有许多事都要以无知者的无畏搞定。像巨鹿之战,诸侯皆作壁上观,唯有项羽破釜沉舟。不惮于躬身入局是项羽的最大优势,他持有一份没有被观望纠结消耗的原始激情。

吾乡有个说法叫作“眼是孬种手是好汉”,是说有些事你要是事前看了,能被吓死。但你真的去做,可能就没那么吓人。人若是只作为旁观者,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勇气和能力,兵临城下才会凝聚全部心力解决问题。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有个类似的说法,说我们常常需要“纵身一跃”,用担待与激情解决理性搞不定的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闭着眼睛蛮干就好,我完全赞同人生应该有多种选择,每个人成就自我的方式不同。我想说的只是,不要用旁观者的心态去评估自己的能力,局内人和局外人是两个体系。

说了这么多,您是不是以为我要摩拳擦掌地开始装修了?并不是。道理我都懂,但做决定还是很难,于是就有这样一对矛盾:理性上我知道需要用一场感性的激情推动,而感性上我又想用并不全知全能的理性衡量一下再说。

打破僵局,可能更需要一个爆破点,被一个神秘动力在背后狠狠一推。对于我等庸众来说,推动生活向前的,可能不是理性,也不是所谓的“纵身一跃”,常常就是这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然后生活就像一辆疲惫但别无选择的列车,“咣当”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