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的明珠—碛口
她像镶嵌在吕梁山边的一段彩虹,重楼呈瑞,如列珠玑,雕梁画栋间,透视出千百年的市井繁华,青石板路上,留下商贾往来“汇通天下”的故事。艳阳下的黄河泛着金光,穿山越岭,浩浩荡荡地从她脚下奔流。这就是名冠天下的“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
碛口远眺
初来到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的那天,太阳已经偏西,天空蓝得出奇,天气也热得出奇。为了解“碛口”这个令人费解的名字的来由,我还是想去探个究竟。
人称“山西通”的作家王进老师说:“我们还是到卧虎山顶的黑龙庙看看吧。”于是,我们在古街巷中沿着壁立着的石墙,拐弯抹角地攀行。层层叠叠着的山石间,是高低错落的窑洞,如同摆放在各种形状巨石上的艺术品,石门楼、石头墙、花石小径、青石引路。我们步步登高,每当绕过一座座石头院子时,就会看到一个几平方米可供游人歇脚的石板地块,有好几次我发现,脚下面竟是居民居住的窑洞屋顶。越往上走,石头路越发不规则起来,当我认真地寻找落脚处的时候,发现从石头缝中钻出的柏树,倔强地扭着腰肢,有的斜倚邻家山墙,有的把石头顶得移了位,有的摇动着无数巴掌大的叶片为游客遮阴,于是,我似乎明白了当地百姓不拓宽登山之路的道理。
当我们汗流浃背地登上黑龙庙观景台,极目四望,即被眼前的壮美景色惊呆了——黄河如同从蓝天抖落的绸缦,舒展平阔,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缕缕金丝,她霸气地劈开两岸的青山,显示着壮阔与豪迈。王进说:“这段黄河在几字湾由北向南的中段,是从陕西的黄龙山和山西的吕梁山间奔涌而来的。”他指着南边的山谷继续说:“这就是黄河碛口的造物者——湫水河。”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在黑龙庙向南约一公里处,藏着一道东西走向的大峡谷,峡谷中藏着深潭湫水。平日里湫水如珠,散见于吕梁峡谷,雨水少的时候经常断流,但当山洪暴发时,湍急的水流就会裹着大量沙石在陡峭的河床上滚滚而下,它们依着水势不断地做着组合排列,在黄河东岸堆积成一个大型的砾石滩。受到挤压的黄河河道从400余米骤缩至百米,河床隆起,落差陡增,形成明礁林立、暗礁无数的险滩,船只无法通行。于是,人们将这段隆起的石坝称之为“碛”,这也就出现了“碛口”这个独特的地名。
碛口的上游和下游,河面宽阔平展,是天然良港。明清时期,随着西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物资流转的繁盛,碛口“水旱码头”的枢纽地位显著,当地流传的一首诗中这样描述:“石巷层楼接晚霞,黄河舟楫聚千家。驼铃远去茶烟袅,灯火连宵照酒衙。”王进绘声绘色地讲解着,为我们梳理出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的地理信息,我仿佛看到当年碛口古镇“满街灯火晃如流”“酒肆林立琥珀光”的市井繁华,看到踩着铃声行进在古道上的驼队,听到在如麒麟躬背的险滩外传来渡河船工们的号子声……
夏日的夕阳为碛口涂了一片金辉,河对岸陕西省的吴堡黄河塔傲立山崖,放射着夺目的异彩红光……如今,贯通山西和陕西两省的黄河大桥就有20多座,碛口古渡成为历史遗迹,碛口古镇也成为热门旅游地。
古镇往事
夜幕降临,暑气渐消,碛口古镇热闹起来。在这不足两平方公里的陡坡上,霓虹闪烁,人影攒动,北音南语,叫卖声声。我们踩着碎石铺就的花石路,穿小巷,绕高墙,走进这立体的市井风情画中。几个大红灯笼把我们迎进了“明清街”。灯火阑珊中,是两排大敞四开、经营着各种物品的店铺,民间工艺品店、风味面馆、油黄炸糕铺……尽显当地百姓随意自由的经营习俗。我们漫步在弥漫着酒香与醋香的石街上,听王进描述那如同雕刻在这一砖一石上的历史画面。
几百年前,碛口凭借黄河水运优势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商贸枢纽,享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之称。西北地区的皮毛、药材等货物,经碛口转运至华北地区,而华北地区的粮食、布匹等则由碛口运送到西北地区。晋商文化在这里传播发展,大量镖局、货栈等古建筑见证了晋商的辉煌历史。“儒学正堂”“大德通钱庄旧址”“义记美孚洋火店”“义记美孚煤油公司”等,目前都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碛口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却以独特的历史贡献而闻名,这个以“敌后小上海”著称的商贸集散地,成为支撑敌后抗战的“后勤生命线”。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里,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华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并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于是,山西商贸人士在碛口摆开了“战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凭借碛口在黄河水运中的独特地理优势,机警有序地开展物资转运工作。碛口的青壮年群众驾木舟、搏风浪,将粮食、弹药、棉花、煤炭、药品等物资运过黄河,经吴堡、绥德,最终送达延安,有效地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为党中央稳定大后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抗战时期的碛口不仅是连接“前线”与“后方”的物资中转站,为稳定根据地的金融市场和物价亦建奇功,秘密设在碛口的西北农民银行印钞厂从经济上巩固了抗日政权。碛口也是连接延安与各抗日根据地的一条重要“红色交通线”,多少热血青年从这里奔赴延安追求革命理想,碛口及周边村镇的人民为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碛口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颗镶嵌在吕梁山畔的明珠,如同黄河岸边的一道彩虹,流芳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