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秘境湘西,触摸文化沃土 ——“红色湘西作家行”文学采风创作活动圆满结束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秘境湘西,红色记忆庄严厚重,历史文化丰富多元,非遗文化多彩浓郁,多民族文化璀璨斑斓,共同交织出这片气象非凡的大地山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更吸引着作家们探索文化书写湘西的脚步和目光。
9月10日至15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作家团一行,来到了湘西,开展了“红色湘西作家行”文学采风创作活动。绚丽湘西七彩文化,红色是它不朽的主色。湘西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是湘、鄂、川、黔苏区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更是伟大的红军长征最后的出发地。为全面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促进民族文学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湘西文旅事业繁荣发展,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湘西州文联联合举办了本次文化采风创作活动。
来自北京、云南、广西、江苏、四川、辽宁、黑龙江等地的作家尹汉胤、鲁若迪基、于永铎、石朝雄、韩玲、李洪奎、阿凤、于兆文、韩静慧、贺颖等参加了采风,湘西州文联主席向午平、副主席黄青松全程陪同此次活动。
采风团走访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泸溪县浦市古镇,参观万寿宫、李家书院、青莲世第、吉家祠堂(陆军监狱旧址)等地,观看辰河高腔表演,为艺术的精湛折服。深入了解当地红色历史与文化传承,感受烽烟之下深沉悲壮的家国情怀。情之所至,作家们纷纷提笔,饱含深情地留下对浦市古镇的真挚祝愿。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今天的凤凰早已盛名远扬,这里是中国的凤凰,更是世界的凤凰。在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里,作家们走进古城参观沈从文故居,抚摸沉淀岁月痕迹的砖墙,在木楼的光影交织中,时光仿佛在沈老的文字中鲜活起来,文学之美文学之魅,在这一刻的时光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忆念中缅怀,大家在凤凰的雨中拾级前行,沿着湿滑的石板路,一路步行上到听涛山,满怀深情拜谒沈从文墓地,献上白花,默哀鞠躬,表达了对沈老的敬意与哀思,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文学先贤们的由衷致敬。
“睡到半夜过,门口在过兵......”歌声在展厅里回响,作家们安静肃立,泪光闪闪,心绪随着歌声飞扬,仿佛又回到那段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永顺县塔卧镇“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江南岸建立的最后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无数英雄儿女在这里舍生取义。采风团一行观看场馆文物资料、听取讲解员讲解、参观革命旧址,讲解员的歌声深情宁静而炽烈,作家们无不为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而眼含热泪。
红色湘西的代表之一,龙山县茨岩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在花垣边城“刘邓大军渡江指挥所”,红色故事感动着每一位作家。在里耶古城秦简发掘基地上,在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白塔下,在花垣县十八洞村里,大家沉醉于湘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感叹湘西儿女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大力发扬精准扶贫首倡地精神,精彩书写了新时代湘西自治州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章。
走进秘境湘西,触摸文化沃土。行程中作家们纷纷表示,无处不被神秘湘西丰富多元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时不被红色湘西的赤诚故事感动着。几天的实地走访,作家们感受深刻,汲取了丰富的文学灵感,未来将陆续创作一批反映湘西的作品刊发,以文学的力量助推湘西州未来高质量发展。依依惜别之际,参加采风的作家们,向州文联真情赠送了自己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签名本,将感动与祝福,致敬与希冀,留在了这片厚重神秘的大地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