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传情 京味铸魂 ——《阳鸟》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9月14日,由漓江出版社主办的“信鸽传情,京味铸魂——《阳鸟》新书分享会”在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举行。活动上,该书作者、京味文学作家王和平与读者面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和分享,分享内容围绕小说创作历程、信鸽文化底蕴及老北京平民抗战故事等展开,现场气氛热烈。
《阳鸟》以信鸽为叙事线索,讲述了90多年前北平平民用生命守护信念的动人故事。作者王和平深耕京味文学多年,曾任中国国家话剧院签约编剧,近年转型长篇小说创作。
分享会上,王和平回顾了其从编剧到小说创作的转型契机,坦言《阳鸟》的灵感源于对老北京信鸽文化的长期关注:“以前我们家也养有信鸽。后来因偶然的机会看到信鸽在过去的战场上担负着‘通讯员’的角色,挽救战场士兵生命的事迹,非常感动。感动之余,也想为中国的北京的鸽子写点什么。”《阳鸟》中的胡同、四合院、鸽舍等建筑既是场景,更是人物命运的载体。他还在现场展示了信鸽足环、鸽舍棚号证等老物件,并结合小说中的雷三爷、老十一等主人公的故事细节,生动还原了北平鸽友的生活智慧与家国情怀。
王和平还提到方言的精心运用:“‘您猜怎么着’‘颠儿’这些口语,不是简单堆砌,而是为了还原北平人的语气节奏,让人物‘站得住脚’。”
谈及创作坚守,他表示:“我认为年龄不是主要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来源是主要的。对于生活积累更为重要。当然,还要有个好身体,有了好的身体才会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写作是兴趣,也是一种责任,写好书,写有意思的书。无论是影视话剧还是戏曲,抑或小说,铁的规律是‘故事为王’……”
活动中,王和平老师谈起此前“九三”阅兵式上八万羽和平鸽腾空的场景,感慨道:“从抗战时期的‘阳鸟’到今天的和平鸽,鸽子始终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信使。《阳鸟》想写的,正是这种跨越时空的信念传承。”
互动环节中,读者围绕“小人物群像塑造”“京味方言考证”等话题踊跃提问,王和平结合自身经历一一解答。此次分享会作为2025年“我与地坛”北京书市文化活动之一,通过文学与历史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读者在文字中触摸老北京的精神脉络,感受平民英雄的坚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