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的星空
多次走进这个村子——田庄。过去曾叫田家庄,还因地处京西山区北部,也被称为“北沟”。
白天参观了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和崔显芳烈士纪念馆,又到第一党支部遗址和崔显芳故居探寻历史,感悟初心。晚饭后的座谈会结束了,参加北京市文联和北京作协“百名作家进百村”活动的文友们走出会议室,谁也没回宿舍,不约而同地走向村子狭长的大街,走向这山村梦幻般的夜晚。
村的四周被山包围,大山在夜色中膨胀,离村子更近了,晚风吹来阵阵山花野粟夹杂苍松翠柏的清香。
“快看,星星!”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的头都随喊声抬起,把目光投向那深邃的夜空。这里的天是那样低,星星是那样亮,不仅能看到北斗七星,还有周边数不清的星群,浩浩荡荡,比银河更宽阔,有如璀璨星海。
我凝望满天星斗,它们也望着我,似曾相识。星星们在我的眼中变幻,在我的心中变幻,变成一副副生动的面孔,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真切。
是的,真的是他们。多少年过去了,他们还在这里坚守,还在这里聚集,还在放射着坚韧的光芒。那颗小星就是田庄高小窗台上的那盏油灯吧,那片密密麻麻的星光不正是当年“提灯会”的满谷灯火吗?那一路震荡山川之夜的口号与呐喊,已经被大山珍藏在书页般的皱褶里。
我又一次沉浸在这真真切切的历史现场,沉浸在漫漫长夜里一颗颗鲜红的初心点亮的夜空。我曾以一颗虔诚崇敬之心,在浩繁的文字中千百次地打捞他们的名字,在走访中紧紧追踪他们的故事;在构想中仔细还原他们活生生的生活细节和场景,在心灵的烛台上,用我燃烧的感动与激情,举起他们不灭的精神之光。
在这些打捞与追踪中,我惊喜于诸多认知的突破与拓展,惊喜于我本不知或不为人知的发现,惊喜于平西乃至北平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与这些人、与这个曾经叫作田家庄或北沟的村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惊喜于将宏观、概念、口号,变成鲜活、具体和生动的细节,变成艰苦卓绝的奋战,变成默默无闻的献身,变成抛头颅、洒热血,变成“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慷慨与悲壮……
山村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
崔显芳是田庄人,也是京西山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他1888年出生,小时在村里读过私塾,1922年离开家乡,就读于上海国语专修学校,1924年结识共产党人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着《共产党宣言》等书籍返乡,在故乡的土壤上,撒下宝典中的种子。1926年,崔显芳将家中两间房辟为教室,创办了田庄高小。1927年,他又在青白口村与魏国元合办小学,作为在山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1931年春,中共河北省委保定专署特委派中共地下党员贾汇川到宛平八区清水高小任教,以教员身份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9月,崔显芳将被敌人盯上的贾汇川请到青白口任教,历史的邂逅,使山村板结的土地悄然复活。
1932年秋,中共宛平临时县委成立后,为了隐蔽,青白口高小转移到田庄崔显芳家那座四合院,校长崔显芳与另一位保署特委特派员、地下党员马建民等以田庄高小为中心,继续点燃星星之火。收获的9月,在田庄高小教室里,宛平西部山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田庄高小党支部宣告成立!那面铁锤和镰刀紧紧相握的旗帜,在平西十万大山的海洋里,竖起一面红色的风帆。
崔显芳对贪官土豪嫉恶如仇,常发文揭露批判,并试图利用法律武器起诉状告,因此成为反动政权的眼中钉,不断以各种“罪名”入狱。他1931年组织百人请愿团到青白口分驻所开展反苛捐杂税的斗争;1932年替长沟峪煤矿工人打官司,救出200多人,取得反对“关门锅伙”斗争的胜利;1933年9月参与策划组织了“提灯会”,晚上百余人高擎松明火把,一路撒传单,贴标语,喊着“反对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屠杀”“反贪官污吏”“反苛捐杂税”等口号在村里游行,又到淤白、苇子水、下马岭、雁翅等村宣传,山村农民革命激情的熊熊烈火点亮了沉寂的大山,并向四周扩散蔓延。
魏国元学生时期就追求民主和自由,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3年夏成为中共党员。田庄高小遭破坏,崔显芳回到青白口,与担任了中共宛平县委副书记的魏国元一起,将魏家的“双合堂”杂货铺改建为“一元春”药铺,魏国元任掌柜,崔显芳为坐堂医生,高连勇当学徒,实则为中共宛平县委的活动中心和联络站。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地域……无数说不清的相遇,成为道不明的缘分,它们让生命或生活充满了奇迹,将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融合成共同体。崔显芳比魏国元年长18岁,是魏国元的入党介绍人,并成为亲密战友。他们有着共同的爱憎与革命理想,并先后被捕。他们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经营救,魏国元被以“危害民国罪”判刑两年半,而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崔显芳则在获保释12天后含恨离世。
魏国元出狱后,担任宛平地下县委书记。为壮大抗日力量,他和妻子将两把手枪拆卸后,藏在小儿的襁褓中,从西直门出城,回乡组织民众武装抗日,协调各方力量,为共产党八路军进入平西、建立抗日根据地创造条件。他还满腔热忱地做青年知识分子的工作,为迷茫中的青年指明方向。当事人的回忆中,当年在西斋堂那间小屋里,魏国元带领大家宣读抗日誓词的情景历历在目。邓华支队进平西,帮助地方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魏国元是首任县长。崔显芳和魏国元及他们的战友,在京西山区的革命历史上,用生命培育信仰,在血与火的征程中,踏出的每一步都闪耀着血色的辉煌。
从崔显芳到魏国元,及其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山村知识分子,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他们的目标是远大的,他们的革命是彻底的,他们坚信“无产者在这场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他们是山村知识分子革命的典范,是党的事业得以在山村发展的关键。他们的革命实践更加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唯有通过知识分子的创造、传播和宣传,掌握革命阶级千百万人的心灵,才能真正发挥理论改变现实的力量”。
马建民与《青春之歌》
在历史长河的打捞中,不断会有新的发现;瞩目浩瀚历史的星空,不断发现新的星光。
1932年暑假后,青白口高小迁至田庄,地下党员贾汇川调离平西。一天,两个农民打扮的男人进入田庄,找到崔显芳,递上一封信。原来是阳坊交通站的交通员,把河北省委保属特委又一位特派员马建民送来了,接替贾汇川。动身之前,他们在阳坊交通站化了装。
马建民与崔显芳在田庄高小发展党员,成立了宛平西部山区第一个党支部,并以田庄高小为中心,在附近村子发展组织。高连勇、高奉明等参与者在回忆中记述,在田庄高小,马建民除了教课,还开会、讲演、宣传抗日,并经常偷印传单、标语,组织学生利用夜间散发和张贴,还组织起几十人参加的农民协会……田庄高小停办后,为防意外,几个同学护送马建民到阳坊,转至昌平后乘火车,拐个弯儿回到北平。
马建民初回北平,一时没找到组织,但还坚持党的工作。据魏国元妻子庞勉记述:1932年冬,地下交通员庞勉在北京大学夜校学习,经地下党介绍,结识了魏国元,1933年与之结婚。其间,地下党员马建民经常来找魏国元。魏国元和庞勉被捕后,在狱中百折不挠。庞勉的一只眼睛被打失明,后因生小孩被假释,住在地处地安门的娘家。马建民给庞勉写信,告诉庞勉他在世界日报社工作,让庞勉去找他。庞勉来到西单附近的世界日报社,马建民把她带到后边偏僻无人的小屋,仔细询问了她和魏国元被捕的原因、经过、狱中情况和案子审理状况,并详细记录。
马建民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的高奉明回忆道:“马建民回到北平后,在北大沙滩和石驸马大街一带几次和我接头,了解党的活动情况,交代党在山区的工作任务等。”
查阅马建民亲写的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作简历,连同1985年8月30日马建民逝世后治丧委员会的悼词,更加了解他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前后他担任多部门要职,离休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
后来又收到魏国元的女儿魏京云转来的马建民手写资料,下边分别注明:“马建民是我父亲,2006年夏提供给魏京云同志。马波。”还有一份:“我是马建民的儿子,这份材料是2006年夏提供给魏京云同志的。其父是我爸的战友。马波。”看到这些文字,想到这位马波,竟然和著名作家杨沫的儿子老鬼同名,我又联想,马波会是老鬼吗?经查,马波即老鬼,是马建民和著名作家杨沫的儿子,马建民是杨沫的丈夫,1936年与杨沫结婚。为搞清资料为何加上了马波的签字,请教魏京云后知道了原委。魏云平和魏京云的父亲魏国元与马建民是战友,自不必说,她们的妹夫和马波是同学,这就多了两家孩子间的交往。上世纪80年代中期,魏家姐弟开始搜集父辈革命斗争历史资料,当时马建民已逝世,马建民亲笔所写在平西的资料是马波提供的。2006年,北京某区举办有关抗战历史展览,马波约魏京云同去参观。她考虑马建民资料的获取渠道,如无证明,怕以后说不清,影响史料的真实可信性,于是请提供者逐一签字。
接着,我又“得寸进尺”地想到,马建民1936年与杨沫结婚,成为最亲密的伴侣和战友;说到杨沫,立刻想到北京市文联大厅里立着她的塑像,她曾担任北京市文联领导;又想到她的经典代表作《青春之歌》,进而想到,马建民的革命经历,连同他了解的崔显芳、魏国元、贾汇川、庞勉……会不会也是《青春之歌》的素材呢?
历史老人太伟大了,不时地走出来为我们的追溯与设想作证。魏京云郑重地告诉我,马波曾对她说,母亲写的《青春之歌》,卢嘉川原型就是贾汇川,江华原型就是父亲马建民,从文学角度,当然不是很绝对,而是融入了多人的经历……
我凝望着田庄夜空的满天星斗,感到越发的亲切和明亮。抗战胜利80年了,先贤英烈们好似聚集在这夜空,聚集到当初的历史现场。田庄的夜空,是历史的天空;灿烂的星光,是英雄们永远不朽的精神之光。
田庄,这座古老的山村,以这块土地上的英烈们为荣,他们的精神化为强大的动力,鼓舞后人奋力实现前人的夙愿,建设着崭新的家园。结合自身特色,2011年村内建成了京西山区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和崔显芳烈士纪念馆,2018年升级改造,扩大了面积,丰富了内容,并将革命历史遗迹开发出“第一党支部遗址”和“崔显芳故居”,废弃的学校被开发成红色旅游接待处。田庄村也被确立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来前来参观旅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举行入党宣誓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络绎不绝。
田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注重生态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北山建成百亩苹果园,南山大小水库之间建设湿地公园和休闲谷。村里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崔春洪说,田庄是英雄的村庄,英烈们的愿望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要秉承先烈“跟党走”的自觉,带领大家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