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2025年第9期卷首语、目录
卷首语
眼下科幻小说很火。很多大学生、年轻人读科幻,写科幻,形成一股潮流。参加大学生文学赛评审,发现科幻小说占了整个小说来稿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令人惊讶。难道现实书写已无法承受和寄托他们的人生思考?抑或仅仅是一次跟风潮流的文学狂欢?
不过我们发现,科幻“火”了之后,似乎很快又走上了“俗”的路子。多数科幻小说要么走的还是20世纪初期“硬科幻”的传统老套路,要么走的是“软科幻”的路子却匮于科技想象力的疲软:叙事元素总是外星人、机器人、宇宙飞船、空间站等老几样;故事空间无非量子空间、赛博空间、时空穿越等,读来已觉得陈旧、重复和乏味。科幻小说的“惊奇感”为何消失了?盖因现实与科幻的壁垒被打通了,我们本就生活在一个科幻的现实世界里,AI写作、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基因科技、奔向火星、太空之战等无不成为一种现实,现实的科幻性似乎超越了文学的科幻性,科幻写作者的想象力落后于现实科技,所以,科幻小说必须寻找新的惊奇感和生长点——那种超越现实科技一个或两个维度的想象或妄想。科技的超能魅惑和未来世界的神秘,是科幻小说的永恒吸引力,但如何开启现实与未来的新视角,如何寻找科幻写作的诸如语言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新领地,如何将人文思索与科技世界更深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终将是未来科幻写作的难点和方向。所以我们同意文学编辑徐福伟的观点,他说:“无论是地球叙事还是宇宙叙事,都是基于人的主体性。也就是说,所有一切叙事的源头都来源于人的内宇宙,由人的内宇宙出发与天地、与太空等外宇宙产生深度的关联,从而产生有张力的情感空间。”
本期小说亮点在于推出两位首次在《福建文学》刊发小说的新人。一位是福州警察作家何金兴,他的中篇《八音盒》写的也是警察故事,虽显用力,但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节奏均可圈可点;一位是山东日照的年轻作家汪韵然,他涉小说时间短,但叙事的调子和语言的力量感均找到了,未来可期。此外,著名诗人吕德安、刘伟雄,散文家狄青等带来新作、力作,文学的盛宴等您开席。
目 录
小 说
中 篇
何金兴 八音盒
短 篇
余同友 塔影横塘
林朝晖 我是一枚子弹
刘国芳 春风不改旧时波
赵志远 廿捌花黄
刘秧霞 她们的年
新 锐
路 内 / 来颖燕 推荐人语
汪韵然 飞蚊症和别的(外一篇)(小说)
诗 歌
头 题
吕德安 风向——吕德安自选诗
现 场
刘伟雄 乡愁的地理
张洪波 什么在林间歌唱
张泽雄 给月亮写信
亮 子 这寂静是新的
卢 辉 这么多的云团结在我周围
阮宪铣 与大海交换蓝的心得
散 文
实 力
狄 青 爱丁堡的柯南·道尔(外一篇)
八方文采
赵以琴 走了的语言
李国武 卖油翁
诗 音 我的哑巴外舅和他的菜园子
林 肖 凤凰山的舌尖
张德遴 奥特曼出没——深度失眠者的一周
余冰如 江湖一匡叔
杨运灿 七月,浣衣的情景
文艺探索
杨云超 南方风格与“海—岸”的象征命题——关于李师江的《丝路古船》
何媛媛 历史深处的回响——读黄宁《第三声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