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纯文学观与大文学观”座谈会在京举行
8月30日,《中国作家》“纯文学观与大文学观”座谈会在京举行。
8月30日,《中国作家》“纯文学观与大文学观”座谈会在京举行。孟繁华、贺绍俊、石一枫、徐刚、丛治辰、刘诗宇、王秋实等评论家作家齐聚一堂,围绕“纯文学观与大文学观”展开深度对话。会议由《中国作家》主编李云雷主持,副主编梁飞、俞胜,以及文学编辑部骨干编辑参会。
反思纯文学观、重建大文学观是座谈会的主要议题。孟繁华回溯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纯文学观念对思想解放的贡献,但指出纯文学观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已造成了束缚。贺绍俊提出纯文学是“理论的乌托邦”,既为文学提供理想标杆,也可能因过度封闭阻碍发展。刘诗宇呼吁打破学科壁垒,将影视、游戏等纳入观察视野,重构“文化史框架下的文学定位”。王秋实则以网文IP改编为例,主张文学需“关切时代复杂性”,避免沦为“小众圈层的自言自语”。徐刚关联“新大众文艺”战略,指出大文学观需“内化先锋技巧”,实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辩证统一”。
与会者认为,纯文学观与大文学观并非二元对立。石一枫表示,“好作品的本质是凝结人类共通智慧,载体差异不应割裂价值评判。”丛治辰倡议“解除技术崇拜”,推动文学“向外转”与社会实践结合。陆源谈到,当技术理性扩张时,文学的人文价值反而凸显。
李云雷在总结中提出,反思纯文学观、重建大文学观,需要重建文学与时代、大众、世界的关联。此次座谈会标志着文学界对文化新格局的主动回应,未来将探索“纯文学”与“大文学”视野的创造性融合。
(摄影: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