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暨重点作家作品交流会在清远举行
8月28日,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清远市文联、市作协承办的“2025年广东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暨重点作家作品交流会”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举行。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书记许崇砚,中共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皮建军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石一宁,《民族文学》副主编北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作家出版社编审兴安,贵州省作协副主席、《山花》杂志主编李寂荡,青海省作协副主席、《青海湖》杂志主编郭建强,清远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胡丽琼等出席会议。来自省内外的少数民族作家、评论家代表和媒体记者等50人参加座谈。座谈会由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郭松延主持。
许崇砚在致辞中表示,连山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连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文化兴县,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育,先后出台了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家作品。欢迎各位省内外专家、学者前来传经送宝,为连山文学发展增强信心和力量,深入推动文学赋能乡村振兴。
皮建军在致辞中表示,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珍贵足迹。近年来,清远深入发掘红色、绿色、古色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为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欢迎各位作家、评论家来到清远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期待通过大家的生花妙笔展现清远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面,创造更多彰显中国精神的文学精品。
向欣在讲话中指出,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全国为数不多的56个民族齐全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地区五彩缤纷的生活形态,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塑造了广东少数民族文学独树一帜的风格特色。近年来,省作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通过精品创作扶持、文学培训普及、主题采风调研、文学志愿服务以及实施省作协主席团对口联系基层作协工作制度、增设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等方式,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不断推动民族文学工作再上台阶。
向欣表示,迎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我们要继续努力开创广东少数民族文学芳兰葳蕤的新胜景。一要心连心画好“同心圆”,共筑民族复兴的精神家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心存正气、志存高远,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加强全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修辞立其诚”,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二要肩并肩担负“新使命”,讲好民族团结的广东故事。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磨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将多彩文学资源转化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势,描绘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奋斗奋进的故事,为时代画像,为民族立传。三要手拉手锤炼“大手笔”,打造民族文学的时代经典。要树立“大文学观”“结对子、种文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凝聚更加广泛的少数民族文学力量,栽培绚烂的民族文学之花。要坚持守正创新,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加强文学与新媒体、新业态的交融交汇,探索打造各民族文学IP品牌,拓展民族文学“破圈跨界”之道。
石一宁作题为“中国当下少数民族文学与广东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梳理回顾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历程。他表示,广东少数民族文学作家阵容庞大、实力雄厚,特别是近年来先后斩获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全国性文学大奖,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新课题、新挑战,广东作家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好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优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加强写作技巧、手法等创新。
北乔作题为“从《民族文学》刊发的文学作品看广东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乡镇是最能体现生活意义的地方,我们能在其中感受新的文明中的某种坚守。基层作家要保持文学的定力和追求,尤其少数民族作家要珍视少数民族身份,不断挖掘地域文学“富矿”,期待在《民族文学》见到更多广东作家作品。
兴安勉励广东少数民族文学作家要坚定文化自信,珍视民族身份,将其转化为创作优势,不断丰富拓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新图景。
李寂荡认为,少数民族作家写作更多是“记忆写作”,书写故乡、展示老家的人和事,他指出,文学要贴近生活,也要“远离”生活,要展现作家的独特洞察和思考,同时要有世界性。
郭建强表示,广东文学与青海文学有深厚渊源,他以索南才让等作家的创作为例,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现代性与当代性问题,以及如何表现人文历史发展中人们当下的精神状态,从而探索少数民族作家写作更多的可能性。
《花城》杂志原主编田瑛,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广东文学馆(广东文学院、作品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十月,深圳市作协副主席、《特区文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朱铁军,南方日报副刊工作室主任刘炜茗,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婧等围绕“广东省当下与未来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依次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广东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潜力巨大,广东少数民族作家要善于挖掘岭南地域文化“富矿”,打破民族身份束缚,同时勇于突破成见、保持创作个性,加强南北文化和文学交流,积极探索文学的“破圈跨界”之道,以澎湃的激情活力书写好广东少数民族文学的新史诗。
本次座谈会分上下午两个专场进行,下午专场由省作协副秘书长、创研部主任林世斌主持。期间,钟二毛、安然、虞霄、韦驰、唐德亮、凌春杰、李福坚、谭功才、吴桂芬等少数民族作家围绕自身创作经历分享了文学心得体会。
座谈会后,与会人员还将参加“七月香”壮家戏水暨非遗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前往上草村文学馆、广东瑶族博物馆、三排镇油岭瑶寨等地,实地调研清远民俗风情和少数民族文化。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省作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周智,创研部一级调研员姬广刚,清远市文联副主席陈淑清,清远市文联党组成员、组联部主任何群贤,省内少数民族文学作家、评论家亚明、从容、潘小娴、白岚、于析和清远作家代表李衔夏、唐德亮、唐小桃、李代权、罗小娟、虞永新、潘一丹、马忠、盘金生、黄晖、温建文、房春桥、唐自辉、邓木桂、杨多彩、曾少宾、唐小芳、陈小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