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为一切微小而盛大的爱——璞玉与月亮访谈录
来源:《青春》 |   2025年08月25日09:07

璞玉与月亮(以下简称“璞玉”)在豆瓣阅读上发表了《致我那菜市场的白月光》(以下简称《白月光》)和《杂货店禁止驯养饿虎》(以下简称《杂货店》)两部作品,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其中,讲述80年代罪案故事的《杂货店》获得了第六届长篇拉力赛总冠军,并已售出影视改编权。

本次访谈围绕当下网文写手和读者普遍关注的平台风格特征与作者自我定位,创作理念与现实考量,“女性悬疑”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价值等问题展开。

本次访谈由南开大学文学院陈琰娇、王子健老师策划主持,博士生冯鹤雪、硕士生张金燕、李祉祺讨论提出代表性问题,于2025年3月21日进行线上访谈。访谈稿由张金燕整理并经作者本人审定。

从入行到专业:网文作者养成记

“我要写出普通人的困境和情感”

采:璞玉老师您好,请问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走上网文写作这条路的呢?

璞玉:我从小就喜欢写东西,这方面可能稍微有一点天赋吧。但是现在回头来看,网文作者成长的一些最重要的时期,我都错过了。高中是我们表达欲最旺盛的时候,但因为要好好学习也没有多余的写作精力;上大学的时候我写的东西也不太成熟,也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写作计划。真正走到这条路上还是2017年左右,我来北京北漂。当时刚毕业,生活上略有一点拮据,知道有一个平台正在征集短篇小说,我就开始写。一篇大概能有600块,这对当时的生活来说是挺大的补贴,一般一周会写一篇左右,能中就中,不能中的话就当练笔了。写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可以触碰长篇了,才正式开始进入我们这个行业。前面也是经过了许多不同平台和不同类型的尝试,感觉现在才算是真正地成为了专业的网文作者。

采:您提到的这种作者的阶段性成长和专业性提升很有意思。想问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您通常会从哪些方面汲取灵感呢,比如有些作者会大量阅读其他网文作品,有的作者就特别喜欢看电影。

璞玉:我更倾向于读书吧,尤其是非虚构作品。比如这本《她们走上法庭》,讲的是一位律师记录的底层女性打官司的真实故事。在读的过程中我会切身感受到底层女性的情感经历,所以自然就会产生为她们发声的冲动。比如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智力障碍的女性捅了母亲七刀,因为她被迫生了七个孩子且被母亲卖掉了,但是捅完之后她又跪下来吮吸母亲的伤口。之所以有这个行为是因为她小时候受伤母亲就是这样给她止血的。这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时刻会给我很大的震撼,因为这些真实到甚至有些夸张的细节是我没法想象的。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现实情境和细节对我来说很重要。当然,无论是读书还是直接交流,我觉得提升专业性的关键都是深入了解真实的人。比如我最近在写一个女理发师的角色,于是就在杭州通过小红书联系了许多女理发师进行访谈。接触真实的人也能让写作更有质感,人物表达也更专业。

另外,这可能也跟我现在在豆瓣阅读写作有关系。豆瓣平台有它的特殊性,它像是严肃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的桥梁。如果用纯网络文学的方式在豆瓣写作,会和平台风格不符;但完全采用严肃文学的方式,又难以适应网络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应该说是豆瓣平台的特性和我个人的写作风格达成了某种契合,让我既关注能引发情感共鸣的内容,同时又不会让情感大于写作。

采:您在豆瓣阅读平台的个人主页里有这么一句话:“为沉默者书写,为无名者立碑,为一切微小而盛大的爱。”这是您写作时的座右铭吗?可以说一说这句话的由来吗?

璞玉:这句话的灵感来自文珍老师的《夜的女采摘员》,书的扉页上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为失败者安放心灵,为无名者立传,为脆弱者重建爱的秩序。” 在我遇到瓶颈的时候,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她写的就是普通女性的细微情感,尤其把那些痛苦、拧巴、内耗,那些非常微小却又很真实的情感描写出来了,很打动我。所以我也想往这个方向努力,写出普通人的困境和情感,于是就把这句话改动了一下,作为我写作的座右铭。

我之前写的故事当中有很多不善于表达的形象,比如《白月光》中的妈妈这个角色。我认为写作应该帮助沉默的大多数发出自己的声音,除了英雄人物,生活中无名的人也有值得去书写的部分。女性创作者在写故事的过程中,会细究并捕捉女主角每一个瞬间的情感变化,这种对女性情感的重视非常珍贵。

采:《杂货店》不仅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影视版权也已经卖出去了。现在对很多网文作者来说影视转化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您会在写作中比较自觉地去设计影像化的场景吗?

璞玉: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之前还真没想过。我之前做过漫画编剧,后来也做了一段时间的影视编剧。所以这么一想,的确有可能在写作的时候,脑子里不自觉地会把一些东西影像化吧。

采:另外我们还注意到,您作品中的方言描写比较有特点。一般来说,好像严肃小说才会更关心语言的地方性问题,网络小说似乎不太在意这个,不知道您在写的时候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璞玉:总体来看,网文确实对氛围感的要求不高,读者更关注情节;而传统文学更强调沉浸感,所以方言能更好地增强这种体验,比如像《白鹿原》这样的作品。使用方言首先是能让我自己更快地沉浸到地方化的文学空间里,接下来我才能更进一步把这个世界呈现给读者看。

“悬疑+女性”还是“女性+悬疑”

“女性悬疑擅长追溯人物背后的生活与情感,这是它的独特价值。”

采:您在豆瓣阅读上发布的两部作品内容风格相差很大,是什么让您在短时间内转变了写作类型呢?

璞玉:我想可能是情感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吧。我写《白月光》的时候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线还非常感兴趣,或者说非常愿意去书写一个爱情故事。后来再写言情的时候,我就觉得个人的情感驱动力已经不足了。所以筹备《杂货店》的时候,就花了很多时间想怎么才能让这个故事更有张力。我从小就很喜欢悬疑作品,尤其是女性悬疑的表达,所以选择了悬疑元素。

采:近年来“女性悬疑”题材确实很受欢迎,您怎么看这个现象呢,会关注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吗?

璞玉:我其实很少看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因为不想影响自己的创作方向。我主要从其他阅读中获得灵感,比如前面提到的文珍的作品,再比如像《我的妹妹是连环杀手》这样的小说。保持一定距离能让我更客观地欣赏这些作品。关于悬疑创作,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情感剖析而非案件本身。比如《漫长的季节》吸引人的其实不是谜底,而是人物的悲剧性情感。女性悬疑擅长追溯人物背后的生活与情感,这是它的独特价值。

采:《杂货店》这个名字非常有趣,一开始可能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女性悬疑”小说,您是怎么想到这个题目的?

璞玉:这个名字体现了世俗生活和女性力量的双重隐喻,杂货店意味着世俗生活,女主后来化身饿虎,意味着力量的觉醒。当时根据这两个方向起了20多个题目,我自己筛了五个,然后让朋友们去选,大多数都选了现在这个题目,他们当时觉得这个名字虽然不能一眼看出文章内容,但莫名其妙地让人印象很深刻,于是就选了这个名字。

采:这部作品在豆瓣上的文案介绍和实际的正文部分其实是有出入的,是什么让您改变了最初的情节设定?

璞玉:的确很多人会觉得好像我刻意用一个很有张力的文案来吸引读者。像简介里写的那样,女主和男主之间的情感纠葛一开始是很重要的一条线,但写着写着我发现我的兴趣点转移到了女主的成长上面,他们俩的感情线反而会干扰我对女主情感和心理的表达,所以后期就把这个删掉了。

采: 您认为感情线和女性成长是有冲突的可能性的? 

璞玉:是的。或许一些观点认为成熟的作者可以兼顾女主角的个人成长线和感情线,但是我的经验是女性成长和言情线其实很难兼顾。在传统的言情叙事中,为了突出男主的人物弧光,不免设置很多“英雄救美”的桥段,但如果男主总是救女主,会削弱女主的独立性。而且随着自己年龄渐长,我发现过去的浪漫叙事塑造出的完美男主角比较虚假,就像有人说,我们爱上男主角的时候其实爱的是他背后女作者的灵魂,所以渐渐地就不能完全按照过去的罗曼蒂克来写了。现在在创作中,如果需要选择,那么我选择牺牲浪漫表达,优先保证女主的完整成长线,塑造真实、细腻且有力量的女性角色。

采:那么在具体操作上,您怎么处理女性情感的真实性问题呢?

璞玉:刚才说言情小说中的男性往往是虚构的,而女性情感更真实,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吧,比如最经典的言情故事《恶作剧之吻》。我们很难想象男主角江直树对应着现实生活中的哪个人,但琴子面对喜欢的人所表现的那种紧张,我想很多女生都会有共鸣。所以能写出这种共鸣感的人物就会让读者感到真实。

采:《杂货店》中的女主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睛辨认出本性,她还有父亲传下来的功夫,金手指的设定很有爽感。但是这样会不会削弱悬疑情节的现实逻辑?再比如说女主在山里和黑蜘蛛搏斗的那个情景,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幻想性质的老虎,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吗?

璞玉:我自己觉得金手指的设定是会削弱悬疑逻辑的。如果说我想写一篇纯粹表达年代感或悬疑性的作品,我肯定不会这样设置,会让女主更普通更贴近现实,没有任何所谓的金手指,我看她在时代的漩涡里去挣扎。但是每个故事有每个故事的目的,这篇故事我其实更想表达的是女性发掘自身力量的过程。女主有强势的妈妈和强势的姐姐,她其实是现实中很多女性的代表,面对生活的无力感是女性的普遍困境,她们往往觉得自己没有力量需要向外去获取力量,所以才有了女性成长叙事。但我意识到并想努力传达的是:女性本身就有力量,能够识破罪犯也好,能够战胜命运也好,所谓成长是她不断自我发现的过程。所以金手指是为我想表达的观念服务的。

老虎这个超现实情节也不是突然出现的,还没有开始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脑子里就已经有这个场景了。有点像是为了这点儿醋才包了这顿饺子的意思。我自己很喜欢老虎这个意象,可能大家提起女性想到的都是“花”,但女性也可以是“老虎”,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外显化”是我自己很满意的设计——让女性角色与猛虎意象结合,打破传统柔美符号,展现内在力量。

采:除了女性个体力量的彰显之外,您怎么看待女性群像呢,会有意识地在作品中塑造女性共同体吗?

璞玉:我没有刻意塑造什么,就想呈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女性间的竞争往往源于资源匮乏,而非本质对立。当资源充足时,她们自然会展现互助的一面。

采:我们之前讨论的都是女性题材为悬疑小说带来了什么,但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悬疑为女性表达提供了新的空间。非常期待您接下来的作品,也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