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不为炫技而削弱人的塑造 ——访剧集《凡人修仙传》导演杨阳
来源:文艺报 | 许莹  2025年08月18日09:17

忘语的网络小说《凡人修仙传》对修仙题材网络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原著不仅是诸多读者的早期网文记忆与持久情感陪伴,更开创了“凡人流”修真叙事模式,即凡人通过个人努力和智慧突破的成长设定,颠覆了既有传统修仙小说中靠“金手指”克服困难的常见路数。剧版《凡人修仙传》开播前便以超500万预约量获得较高关注与期待。曾执导过《牵手》《心术》《梦华录》《不完美受害人》等多部热门电视剧的导演杨阳将过往经验融于此次《凡人修仙传》的拍摄,并试图在创作中,寻找近年来仙侠剧观众审美疲劳的对症解药。

为仙侠题材植入现实主义基因。“《凡人修仙传》整体视效量大约有1100分钟,在CG还原真人质感、流畅度、三维还原程度等方面都做了极大努力。我们深知打戏、特效不能丢分、不能掉队,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住韩立的人物成长线。如果韩立这一人物没有立起来,观众看到的只会是一些技术手段包装下的华丽外衣,而无法获得精神上的情感共鸣。”杨阳谈到,韩立从一个青牛镇五里沟的普通少年踏上修仙之路,以凡人根脚不断成长、见证修仙界诸事。“与一般意义上的英雄成长不同,韩立面对种种困境和挑战,从不一味逞凶斗狠、莽撞行事,而是以全局视角通盘考量,权衡利弊后谨慎行事,准备周全、作风稳重。他在每一次经历中总结得失,不断自我提升,懂得及时止损并保留自身实力,通晓韬光养晦的生存哲学与智慧,具有现实映照意义。”

“做戏就是做人物关系。”杨阳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让韩立在成长过程中与不同人物相遇,这些人物关系不断深化或疏离。比如韩立和墨大夫之间从最初的师徒传承之情,到因长生执念而滋生猜忌,最终走向决裂;与厉飞雨之间超越生死的知己之情;与同门和友人的相知相扶……这些多维度的情感联接,不仅为韩立的成长之路注入更多真情实感,也突出了陪伴、分离、变化等命运常态。杨阳进一步谈到,这些情感联结都是不重复的,每一组人物关系的确立有其独特意义——有人教给韩立本事,有人给他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反思,有人在法术修炼上使其精进……“人物关系的搭建要紧密作用于主要人物的成长,这也为仙侠剧创作挤出了‘水分’。”

将仙侠题材植根传统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剧集创作法宝。该剧主创团队不仅试图通过韩立等角色来传递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塑造的影响,同时还借助诸多脱胎于传统经典典籍的文句,引导观众思考其所承载的处世方法与思想价值。例如,剧集中韩立学习的第一套功法长春诀,成为他成长进阶的入门与基础,其口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对韩立产生深远影响的“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的处事原则,则出自《菜根谭》。

杨阳介绍,《凡人修仙传》剧集置景借鉴了中国古典山水画中的留白、写意、散点透视等构图手法,武打动作则借鉴了中国古典舞、民族舞、中国传统武术等元素。剧中诸多细节亦可见传统文化的印记,比如,韩立在神手谷的修炼过程,加入了推拿、食疗、采药、晒药、制药、古法制丸等内容;飞行法器的呈现,也借鉴了古代典籍、画作中“仙人乘槎”的文化意象,以树根为飞行承载物,呈现出韩立等修仕御风飞行的飘逸自在……

仙侠不止“电光石火”。在杨阳看来,所有视觉上的华彩都起心动念于两个理念:一是尊重原著,以现实主义精神观照人物成长;二是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为炫技而削弱人物的塑造,正是仙侠剧争取更广泛观众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