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各地观众抗战馆里追寻烽火记忆感受炽热信念 “这一天值得亿万中国人永远铭记”
来源:北京日报 | 牛伟坤 林湘容  2025年08月16日08:0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 北京日报记者 武亦彬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5日,各地观众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从《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追寻烽火记忆,感受绝境中坚守的炽热信念,发出“这一天值得亿万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共同心声。

观众高女士选择在昨天专程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抗战馆。在日本投降诏书展品前,她久久徘徊,小声为孩子们读着说明牌。“这是《新华日报》号外‘日本接受投降条款’,上面写着,‘本报十四日下午二时半收到急电,同盟社广播说:日本已经接受了盟方所提投降条款’……”孩子们凝神听着,不时点点头。高女士说,她是一位教师,平时在校就经常告诉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实地参观是一场更加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北京出差,我一定要来抗战馆看一看。”来自河南信阳的唐先生10年前曾参观过抗战馆,此次升级后的展览让他感到耳目一新。步入第五部分“罄竹难书 日本侵略者的法西斯暴行”,唐先生说,他的家乡信阳是抗战重镇,爷爷奶奶都曾经历过抗日战争,“听爷爷奶奶说,当时日本在信阳使用了毒气弹。日本侵略者带给我们的深重苦难,我们应牢牢铭记。”

观众赵先生家住抗战馆附近,自从抗战馆重新开放后,他已经数不清参观了多少次。但此前他都没在留言簿上留过言,“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一定要写点儿什么。”参观结束,他思索再三,郑重地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想。赵先生说,虽然参观了很多次,但每次的心情都会不一样,“展厅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在这里学习这段历史,继续把这段历史讲下去,也是对先辈的一种告慰。”

听着讲解员的讲述,91岁的抗战老兵郭海位眼睛饱含泪水。提起曾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老人忍不住哽咽,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他举起右手,郑重敬礼,缅怀战友。一位女士手捧一束鲜花,专门将其献给左权。她说,左权将军用铮铮铁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我想以一束鲜花来告慰以左权为代表的所有在抗战中牺牲的先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