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首次落户浙江乌镇,桨声光影与书香交汇中—— 阅读:大城小镇共同的风景
从上海展览中心到乌镇西栅景区,相距100多公里。此时此刻,“大城”与“小镇”都因为同一件事而兴奋,那便是“阅读”。8月13日至19日,作为2025上海书展分会场活动,以“大城小镇 悦心阅读”为主题的首届乌镇阅读节在西栅景区举办,这也是上海书展首次落户浙江乌镇。15日下午,活动开幕式在乌镇举行。
江南古镇变身露天图书馆
午后,记者进入古镇,凭借老街两侧“乌镇阅读节”的道旗、阅读主题打卡点位的标识,便能与书籍不期而遇,跳进水墨字句里的乌镇。
“一朵小小的云挂在了树梢上,云朵小小的,好轻好轻……”推开灵水居阅读花园的门,耳边传来小学生武筱柔的朗读声,绘本《云朵面包》的故事被娓娓道来。“80后”母亲张改丽告诉记者,她们是从河北邯郸来的,专门花了一整天时间参加乌镇阅读节,让女儿成为一名“朗读者”。“在水乡阅读,很有氛围感。”
从灵水居出来,沿着石桥跨过河道,再往前走几步便是昭明书院。穿过书院里的一个个书架,可见几位读者正坐在乌镇阅读节“专享阅读位”上专心阅读。书桌上摊开放着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子夜》,一旁是格非所著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面桃花》。身穿黄色旗袍的“00后”佳佳说,“我是乌镇的游客,恰巧逛到昭明书院,就坐下来读一会儿书”。
从昭明书院步行400多米抵达日月广场,古建筑白墙下的数字阅读展,探索“未来阅读”的无限可能。在这里,B站“知识墙”上线,用二次元创意解读经典文学;阅文集团设立数字听书区,还有AI声效还原《繁花》里的市井场景声;帆书“一分钟快问快答”则把名著变成游戏挑战。夜幕落下,广场上的露天电影院重映茅盾作品改编的《子夜》与《林家铺子》,光影与书香交汇间,读者在茅盾的故乡与他的作品重逢。
阅读节期间,整个乌镇犹如一座巨大的露天图书馆。堤上度假酒店的会场里,读者们在聆听上海作家孙甘露、高渊、小白对谈“抗战文学的再探索”。作为乌镇阅读节的重要活动,15日至17日,接连6场名家分享会在乌镇举行。
“当上海这座繁华的大城与安逸祥和的乌镇因书香而紧密相连,这份浓情与墨意就此传递。”上海市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高渊说,“在乌镇,从翻开手边的第一本书开始,伴着乌镇的桨声,在阅读中感受悦心的美好,让阅读成为大城小镇共同的风景。”
乌镇多了一个“节日”
首届乌镇阅读节是上海书展与乌镇文旅场景深度结合的一次突破性尝试,不仅将书展品牌辐射至长三角,更通过“文化+旅游”的跨域模式,进一步推进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在小红书上,上海书展乌镇展台的“薅羊毛”攻略不在少数。阅读节期间,持有上海书展票根的观众,都可在乌镇展台免费兑换乌镇阅读节的门票。
从上海展览中心到乌镇西栅景区,一场“大城小镇”的阅读联动正在上演。水乡河道旁的小餐馆、咖啡厅,或是青石板的老街上、码头边,总有一个角落为阅读而留。“我们把阅读融入游客的生活场景,做到文旅结合,景区里共打造了70多个阅读点位,整个乌镇就是一个流动的阅读空间。”乌镇阅读节相关负责人周建红说。
“我晚上随便进了老街上的‘步步莲花咖啡吧’吃晚餐,意外发现这家店也有专属的阅读位。一楼清幽小院中,树下圆桌上放着几本书。”趁暑假,吴若青专程从北京来乌镇旅游。“今年乌镇举办首届阅读节,年轻人又多了一个美好的节日。”
利用乌镇原有的园林景观和建筑特色,一座座书架嵌入回廊,一个个阅读角设在咖啡店、茶馆等游览、歇息场景中,微型图书馆随处可见。在阅读花园里,精选的4000多本书籍涉及文学戏剧、艺术画册、生活美学等领域,还有专属的儿童绘本读物。此外还有文学主题沙龙、读者见面会、新书签售、古风读书会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千百年前的人文风物。
“我们希望把阅读节打造成像乌镇戏剧节一样的全新IP,阅读节结束后,乌镇还是会保留这些阅读空间、阅读花园。同时,游客在入住酒店的客房里,只要扫码借书,工作人员就会把书籍送到客房。希望每一个人来到乌镇,都能在场景中感受阅读的氛围。”周建红说。
吴若青觉得,乌镇是一个先天条件很优越的大型综合性的“图书馆”。“在河道边、凉亭下、古桥头,伴着风声、桨声、流水声翻开一本书,纸页上的文字多了自然和灵动之意,很符合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沉浸式、有氛围’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