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说选刊》推出新栏目:老刊闪耀新气象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邓洁舲  2025年08月07日17:13

《小说选刊》八月新刊的目录中的“新面孔”栏目

最新一期《小说选刊》目录显示,这份创刊四十五年的老牌刊物正在推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举措。

《小说选刊》创刊于1980年10月3日,茅盾先生在发刊词中的寄语:“披沙拣金,功归无名英雄;名标金榜,尽是后起之秀。”成为其办刊宗旨。《小说选刊》有它光辉的历史,也有忠实的读者群,曾因其高品质的选稿标准,获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等荣誉。

如今,在文学创作繁荣多样,新创作群体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茅盾先生的寄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新一代《小说选刊》人努力在传承中求新,在创新中求变,为中国当代文学书写更多新的可能。《小说选刊》主编付秀莹告诉记者,杂志将秉持文学公心,守住文学初心,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开放的气度,将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好作品更多、更充分地推介给读者,“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存档,《小说选刊》责无旁贷”。

《小说选刊》创刊号和发刊词

拥抱文学界的“新面孔”

八月新刊中,《小说选刊》正式推出“新面孔”栏目,该栏目旨在加强对文学新人的挖掘和推介,助力他们的成长,为文学队伍培养后备力量。付秀莹坦言,栏目的选稿标准只有一个字:“好。”坚持“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同等质量,新人优先”的原则。“杂志要树立大文学观,从人民立场和读者意识出发,突破惯例,拓宽视野,选优拔萃,注重创新,充分发挥选刊的权威性、引领性、示范性作用。”

首期“新面孔”栏目推出了三部中篇,分别由三位“80后”“90后”“00后”作者创作,体现出崭新的文学气息和经验。评论家贺绍俊表示,只有新人辈出,文学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新人虽难免稚嫩和不足,聪明才智尚未充分显现,很容易被忽略,但“绿柳才黄半未匀”,他将三张“新面孔”定义为“半未匀”的状态,虽然未完全舒展开来,但已能从中看到早春的勃勃生机。

据介绍,第九期新刊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届时,又将有四张“新面孔”与读者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选刊》还将与中国作协创研部、网络文学中心、全国文学报刊联盟、中国作家网等部门形成联动,将发表在网文平台、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以及全国文学内刊的优秀作品纳入选稿范畴,加强作品研讨交流,希望将更多文学的“新面孔”推介到更广大读者面前。

从文字到视频:融媒体探索的破局之路

除了开设新栏目,《小说选刊》在新媒体领域同样迈出了探索的步伐。7月,推出了视频号新栏目“故事的诞生”,邀请作家在镜头下讲述故事如何从无到有,讲述构思如何破茧而出,讲述创作中灵魂的震颤与思想的奔涌。同时,该栏目也将向更多读者敞开,邀请读者步入创作现场,见证故事诞生的混沌与光芒。

7月7日,《小说选刊》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推出视频栏目《故事的诞生》

在新媒体浪潮下,文学刊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成年人的日均阅读时长正在减少,而短视频观看时长却与日俱增。“我们努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内容创新,寻求破局之路,吸引年轻读者在这个更具温度的入口,发现文学的魅力,增加互动性。”付秀莹表示,“故事的诞生”视频栏目以可视化的方式分享作家灵感迸发的奇妙瞬间,正是为了拉近文学与大众的距离。她也提到,传统文学刊物在拥抱新媒体新技术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冷静辨识,守正创新,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刊物最核心的生命力。只有走内容和传播方式融合之路,才能推动文学刊物走向更广阔的人群,真正实现文学高质量发展。

据悉,《小说选刊》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小说的影视化推介、文化访谈类、综艺类的视频栏目与读者见面,希望通过新的形式,在新媒介平台继续扮演好文学价值发现者和推广者的角色,提升自身的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