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山花》2025年第8期 | 唐诺:脱胎换骨
来源:《山花》2025年第8期 | 唐诺  2025年08月08日08:15

唐诺,本名谢材俊,1958年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著有《文字的故事》《阅读的故事》《读者时代》《世间的名字》《尽头》《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求剑:年纪·阅读·书写》等。

日前,我意外上了一回广播节目,谈文学、阅读云云,主持者是年轻作家蒋亚妮。我想她问的都是自己真的在想的事,这其实并不容易,公众世界,流窜的总多是假问题,大家如角色扮演。蒋亚妮很谦逊,以为自己并不是那种一写就有的天纵型书写者,也对自己的此一志业选择有着隐隐的不安,她用到了这个词:“脱胎换骨”。人真的可能脱胎换骨吗?我觉得有趣,我想,触发她的八成是我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书写同业吧,在文学、书写世界里漂了超过二十年时间什么都不是,45岁人家都要退休了(当前文学世界的退休)才总算写出自己的第一本书来,这已经不叫慢飞了。

还有,也应该是当前的世界空气使然吧。如今,天赋和努力哪个重要这个“阿玛迪斯”“大哉问”又不断被提起来,“盍各言尔志”。我的理解是,这个颇伤感情的问题在某些特殊专业里尤其显得尖锐、刺眼。音乐是其一,或如今该正确说是唱歌,你就是得有那样的音感音质,那样如同上天入地的宽广音域,有所谓“上帝亲吻过”、黄金般天籁般的嗓子云云,你只要不太浪费它就行了,或者说,你就算不智糟蹋它也总有几年好日子可过。运动是另外一个,这也是高天赋门槛的领域,体型、速度、爆发力、柔软度云云。我想起多年前阿城说的亲身经历故事,阿城当时远住加州,儿子中学时篮球打得好而且是强力的篮板手,但教练劝他别走篮球这条路,因为他还是没有那个身体,比方黑人球员的那种身体,“同一时间,他们的手和脚可以做不同的事……”

唱歌和运动,几乎已是现代人的“新宗教”,尤其年轻人,所以这成了个热议题,四下泛滥,各行各业都加进来谈。

这问题没简单答案,还能再吵好一阵子,直到大家乏味了。基本真相是,各行各业不一样,每一门行当的技艺难度、长度、深度以及各阶段要求不同,依赖生物性构造支援的比例也不同,有些技艺可能得穷尽一生甚至感觉还不够,有些则两三年就到顶了,以至于可能15岁、17岁就抵达人生巅峰,以至于天赋更显出决定性,天赋好的人晚点开始都来得及,气死人,像哈基姆·奥拉朱旺原是踢足球的,蒂姆·邓肯则是游泳的,接触篮球极可能比你我都晚,但毫不妨碍他们位列“篮球众神殿”中,更加气人的是,他们还不是靠身体欺负你,这两个神鬼家伙技艺精湛,攻防两端无所不在,接近全无弱点,从脑子、身体到两手两脚,每一处都是宗师。NBA诸神,真正技艺始终练不下来、相当纯粹止于物理性天赋的是勒布朗·詹姆斯,技艺之美(是的,究极技艺非常美,尤其在专业者、同行眼里),在他这么长的篮球生涯里全见不到。詹姆斯创造了不少历史纪录,其一是,能够以这种程度的篮球技艺冲上这样的历史位置,这前无古人,也难有来者(但愿),是个很耐人寻味的奇迹。

依我看,如今天赋说较得势些,看得出来时代真在变,人心真在变。暂时,若说有什么稍微像共识、像结论的说法,我会选这句“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取代过往我们一直被告知的“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的努力。”

得势原因之一,我以为在于技艺的成熟、公开、普及和不断整理,以及各种相关知识的支援,加上各种辅助配备的不断发明应用,技艺SOP化(标准化)了,人不必摸索试误,可以一步直学最进步最尖端的东西,是以,技艺的天花板正相当程度“地板化”了,你会我也会没差,于是,落差又回到天赋了,包括所有你会我也会的技艺,不同天赋由不同身体做出来,就是肉眼可见的不一样,有人就是有“灵气”。

NBA篮球是领先指标,很早就这样。他们选人集中于天赋,甚至直接选身高(所以一米九八的乔丹选秀顺位只是第三),只因为,我们什么都有办法教会你,就只──这是一句名言:“我们无法把一个六英尺的球员教成七英尺二英寸。”当然,实战结果让他们渐渐晓得,天赋绝对不直接等同于身高,像是2008至2011这四年间,除了一个6英尺8英寸的强力前锋布雷克·格里芬之外,其他三位状元竟都是6英尺出头的控球后卫,分别是罗斯(玫瑰)、沃尔和欧文。NBA仍偏天赋论(毕竟这是篮球),但是对天赋这个麻烦东西的理解变复杂变深刻变更准确。“惟身高论”,如今最后一批虔信者(或戒不了瘾者,或胆怯者)仍苦苦在等候下一个姚明,找下一个姚明,五年、十年,也渐渐悲伤。

天赋论另一得势原因,是因为这带给人“安慰”──这有趣。原来,这是很打击人的,甚至可能一句话直接毁掉一个人(喜好、志业、梦想),如宣判死刑。电影《阿玛迪斯》即《莫扎特》,片中那位平庸的音乐家凶手安东尼奥·萨列里,他是真热爱音乐,也拼尽全力如赌上人生,但这一切,就像他呕心沥血写出来的那首乐曲,拿到放荡、心智幼稚如儿童、花在享乐的时间远多于音乐但天才洋溢拦不住用不完的莫扎特跟前,瞬间碎成齑粉,还变成笑话。最终,萨列里苦心想出个诡计盗取莫扎特的才华,莫扎特却在他得手之前一刻急病死去(“上帝宁可亲手毁掉他的天才,也不肯分一丝荣耀给我”),这支最后的乐曲就是《安魂曲》。萨列里因此认定自己就是凶手,自杀不成,被送进疯人院。电影里最伤心的可能是这一幕,起码我自己年少时第一回看就在这里遭到重击——神父让他告解,神父讲:“在上帝眼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始终冷漠不理的萨列里这才抬起眼:“都是吗?”

阿玛迪斯,Amadeus,直译大约是:“上帝所钟爱的”。

如今,如何可能转为安慰?安慰谁?──安慰想快快认输的人。这样想的人增加得非常快,而且应该未到高峰。环顾一下当前世界,人会改成这么想也合理或至少合情,某种豁达,某种解放,第一时间自承平庸可省很多事,可少背很多重物。

脱胎换骨,再重拾这个老成语,我承认我原来只想借用,偷它来写我已悬在心里一些时日的一篇文字仿佛重操旧业。“唐诺”这个开玩笑的名字,原来是我只用来写篮球的,NBA,旁及另一些体育赛事如棒球云云,始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那支篮球队,“向上帝订制,梦的球队”。

可现在我要讲的是日本女篮队,从2013年亚洲杯连续夺冠(之前只1970上古时代拿过一回)到东京奥运会银牌收官这十年间这支脱胎换骨的女篮队,焦点尤其是队里从此再没断过的神奇矮小控卫,尤其2017年亚洲杯半决赛那场球的那个控卫──她叫藤冈麻菜美,170 cm。其实她是这十年一脉相承的日本控卫中最宛若流星的一个,只璀璨划过2017这一年的夜空,但2017年7月28日这一个晚上,却确确实实是我所看过的亚洲女子控卫最厉害的演出,我甚至不以为这还会再发生一次。也因此,这四十分钟画面逐渐凝成一个心里影像,美好无匹但非常孤寂,话语飞走,好像就只剩我一个,但不该只我一个人还记挂着、携带着它,这样的事我说给谁听?

话语飞走,文字留下。用文字也许稍稍可望存留,存留多久是多久,存留于几个人是几个人。

2017亚洲杯,我怀疑是这十年日本女篮最没把握也最不被看好的一届──澳洲梦魇般首次编入亚洲区,降维打击,不少人认定中韩日这些传统强队从此只能争第二;中国女篮上届决赛足足输了35分,渴望复仇,而且加入了201 cm、天生神力的李月汝;余威犹存的韩国阵容仍齐整,195 cm的天才少女朴智秀正式入阵首发。相对地,日本自身有青黄不接的味道,失去了她们的守护神、192 cm号称日本至宝的渡嘉敷来梦,禁区瞬间打回原形,已27岁、大器晚成的高天真希(184 cm)尚未真正成熟,基本上只当“蓝领”使用,中锋倒退回间宫佑圭(185 cm,婚后改姓大崎),间宫不差但也不算太好,又明显老去。直接讲吧,禁区高度又掉回了185 cm。

当然,日本女子控卫起点、传奇司令塔吉田亚纱美(165 cm)是还在,队长。2013和2015年的两次辉煌胜利,一般总认定关键是渡嘉敷,确实,一如姚明之于中国男篮,这样的球员你不可列入常规期待。吉田够快、够强壮,外线跳投有男子风,也有视野善于处理转换快攻(日本女篮最强武器),但受限于彼时日本女篮的观念和能力,吉田较偏传统P.G.(控球后卫)的组织作业,她出手准但不多,过人切入也就直接得分而非那种撕裂瓦解敌阵的打法(日后日本女篮的精彩无球跑动,以及全员三分球能耐尚未练出来),总而言之,控卫接管球赛并担当得分爆破的时代尚未到来,是以2013、2015两届亚洲杯MVP当然都颁给渡嘉敷不疑。

无法要求吉田只手擎起这支球队,而要命的是,2017年的这场球吉田还没法打,她受伤坐场边只能和队友击掌,笑容很好,也欣慰也无奈地看着后辈小鬼头在场上疯。

我仔细看过好几次,从头到尾,这场球日本应该要输的,也真扛不住李月汝,本场李月汝13分,这样100%的完美命中率,如博尔赫斯劝人不要太想写出完美的作品,完美的另一面总是保守,是书写者的退却,不去走有着未知、有着失败风险的困难之路,大致如此。苦苦盯住比分的日本队,说是靠着藤冈领头顶住绝不为过,而真正的事情发生在最后4分17秒那记三分球,69:63,彼时日本才挣扎着从落后9分追到6分,这次攻防,时间只剩3秒,藤冈错位一对一由李月汝单防,藤冈直接拔起高弧线命中(之前日本全队三分球投10中2)。这样球迷称之为“世界名画”的神来一景日后还会不时出现,像是2023年日本男篮172 cm的控卫河村勇辉,面对芬兰213 cm 的NBA明星前锋马卡宁,一次两次投进这样的三分球创造奇迹。然后,藤冈连抓两个后场篮板,第一时间找到只有她一人看得到的路径,以四分卫式的长传,先让小前锋长冈快攻两分,可惜第二队队友上篮放枪,日本争回前场篮板,又交回底线藤冈手中。一样又一次面对李月汝,藤冈一步过掉,假上真传给空手进来的最可靠的高田,2+1,比分瞬间变为71:69。这全发生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内,不可思议宛如一个人战争的一分钟,终场比分定格于74:71,跌跌撞撞的日本女篮队的这趟旅程仍在继续──

藤冈19分8板14助,都是全队最高──其中最惊人的当然是篮板。藤冈其实是那种绝佳的篮板手,“绝佳”意思是,一种抓篮板大大超出本人身高一截的特殊能力。我要举用的实例不是6英尺8英寸的篮板疯子丹尼斯·罗德曼(当然他也是),而是6英尺7英寸且偏瘦的斯科蒂·皮蓬,这个因为太无所不能以至于篮板能力被低估的家伙。皮蓬这种人,比所有人多点敏感,好像能先察觉球的飞行轨迹及其可能反弹的位置,早他人一步出现在对的地方,抓到得高他三、四英寸,人才抓得到的篮板,这里的确应该有着天赋成分没错。

当然,藤冈的绝学还是传球,她的臂力膂力几乎是男子级的,所以能在失去平衡、各种肢体变形扭曲的状态下依然将球准准送出(意即手和身体可同时做不一样的事),抓住那一闪即逝即关门的空档,空档这玩意儿可不会等你调整好。藤冈也的确把她这一优势化为技艺、化为常规操作了,也就是女子球员很难做到,但我们在NBA顶级控卫中常见的,时间差,通常是顿一下,延迟一弹指,背反惯性,遂成为一个极精巧的假动作,在防守者几乎不可见的重心偏移瞬间,只靠手指触感和手腕甩动把球穿透进去。藤冈的传球助攻,和稍后2020年东京奥运会(实际在2021年举行)町田瑠唯的破纪录助攻(对法国一役完成18次,对尼日利亚一役15次云云)还是不尽相同。町田(162 cm)扎实、稳定、专注,东京奥运会时,这支女篮队才真正练到高峰,化学效应已难再更完美,全队动起来且四十分钟不停,穿梭走位让人眼花缭乱,却又精密运转如某种动机,全员三分球不晓得该重点防谁,町田和高田的挡拆(pick and roll)确实漂亮,但也是选择太多传谁都有都对。2017年的藤冈没这幸福,有太多沉闷的阵地战必须硬解,还是在得分后卫几乎隐身、拉不开足够内外空间的状况下。藤冈得无中生有,扮演第一因,第一个动起来,以她的突破能力和想象力来破阵,以她的横向位移和直向穿透来改变、来找、来创造缝隙;也就是说,这场球(当然不只这场)她的传球助攻多是引导性的,不等队友跑出来,而是球先到那个点,球指引着你并让你自然而然地做下一个动作。所以这场球,全队几乎每人都打得更好、更活,超出了昨天前天以及本来的自己,大概只除了老大姊间宫,她禁区篮板、防守的蓝领工作没问题,但真的浪费掉了不少藤冈的穿心传球。

可惜了,最后冠军战澳洲一役,74:73险胜(也是一场应该输的球,但也由此开启了澳洲女篮在亚洲杯的输球之路,好像怎么打都赢不了中国和日本,甚至,2019年奥运资格赛请出了203 cm的超级巨星、号称全球第一中锋的Liz Cambage(丽兹·坎贝奇)也照样遭日本毒手,82:69),藤冈没再神奇如斯,负责电视转播那两个不断大呼小叫Fujioka 、Fujioka(藤冈)的老外最终体贴但惋惜地说,藤冈累了,藤冈上一场已透支了她所有的灵气和神鬼状态。MVP颁给败军之将的澳洲前锋格里芬──当晚的英雄是水岛,初披国家队球衣的172 cm得分后卫,她上了身也似的三分球投9中7,尤其第四节后段双方对轰看谁先倒下的决定时刻,有道理的没道理的全进,蓝框大得跟游泳池一样。这十年间这支女篮队(其实也包括这些年的日本男足“蓝武士”、女足“大和抚子”、2023的男篮“拂晓”都这样。至于冲上世界大赛铜牌的男排“龙神”则比较不是这形态,他们由关田、石川、西田、高桥和自由人山本等构筑成一个坚实的、够广够深的大核,稳步向前),总是能够死死咬住、缠绕、追赶、反击甚至最后关头逆转,一直给人一种怎么都打不死的很讨厌的感觉;加上,日本各种球队好像都不太会抽签,大赛分组总是被抛进前虎后狼的所谓“死亡之组”,但是但是,会有一个人在这样时刻跳出来,仿佛一个人扛住满天风雨,不见得是队中明星主力,不晓得是哪个。此事因为已发生够多次,以至于看球的人习惯了一样,期望也进了一步,不是猜会不会发生,而是今晚轮到谁?

仿佛多了某种根基深厚的力量,不全属于运动世界的,外于、高于运动世界,我们一直感觉出它,非常非常想知道到底是什么?

更加可惜的是,2017年才23岁大好前程的藤冈,旋即陷入伤病困扰的蛛网中,打打停停,她一度失望到提早退休去高中带球队,不甘心又复出──借果戈理的话,伤病是天才球员的痼疾,也许是他们得一直冲撞各种极限(勒布朗·詹姆斯除外),做各种积累伤害的动作,太多实例了,我们无可奈何,唯泪不动弹,也就冷血了。

冷血者也包括日本女篮队自己。她们还真不担忧藤冈远去,她们好像已成功打造出了一条神奇控卫生产线,源源不绝,waiting in line(在线等候),像是2019年本桥菜子,2021的宫崎早织,以及一直是队中万年老二、直到东京奥运会最大舞台上帝终于想起她的町田瑠唯。这道生产线尤其折磨中国女篮如梦魇,2019年,决赛相遇,71:68,三分之差中国队又输给这支日本队,或说输给164 cm的本桥,24分8助攻2篮板;2021年,同样是决赛,78:73,这回四分之差但同样可以说输给167 cm的宫崎,26分11助攻7篮板。

这段时间,中国女篮集训场馆里一直高挂着历届日本女篮夺冠的欢快照片,非常励志的,不赢回亚洲杯冠军绝不拿下来,卧薪看胆。

本桥,才55公斤显得瘦小不堪,看起来天赋最弱但不见得,她是纯地板流的,打球不是跑跳而是“钻”的,一步过人与其说靠速度,不如说她善于抓对手防守脚步的重心微妙调整。本桥最出色的是她的投篮手感,的确是日本这排控卫中手感最好的一个(这么说像是天赋),或说handle skill(处理技巧)最精巧的一个(这么说又像苦练来的),冲入站满长人的遮天盖日的禁区,她总能找出各种角度各种姿势得分。但我们得说,2019年这批已很成熟的队友也支援了她,交叉走位一而再再而三造成她和205cm韩旭的外线错位,韩旭只能让她一步过但此事怪不了韩旭。

稍后,本桥也有一次大伤,没藤冈的伤害性大,但也再未回到自己巅峰。

宫崎,有点提早接班,她属于满场飞那种的,快速,基本功扎实,能切能传能投三分,没明显弱点,但我感觉她比吉田以降诸前辈还是差一点。2021年已全师备妥冲击奥运这支球队太流畅了,人人都知道自己该在哪里、以及接下来该出现在哪里。

得稍讲一下。2015年后的中国女篮,可不是一直苦等不到下个姚明(如今下修为下个易建联)的男篮,天才球员不断冒出如井喷,尤其两米以上的长人(不只高而已),李月汝、韩旭都是世界级材料,据说还有好些个更年轻的等着,如201 cm大冰箱型的刘禹彤云云,而且还真有个姚明,更高的姚明——张子宇,2007年生人,228 cm。一般认为,李月汝至今并没真正兑现她精彩的天赋;但我想说黄思静,她最该早早打出来才对。192 cm的锋卫摇摆人,这高度放NBA的SG(得分后卫)都足够的,平头发型的黄思静动起来几乎就是男子球员,看看日本184 cm的赤穗向日葵(2021亚洲杯MVP)、加纳裔爱傻笑181 cm的马乌里伊芙琳(MAWULI Evelyn),这真有点没道理吧。

也许最后这五六年都有点没道理。中国女篮过去或许有更辉煌的战绩,但若论天赋总量,我以为这才是历史最高点,此刻不赢更待何时?天予不取,人不能一直仰靠上帝捉摸不定的善意。

2023年亚洲杯,中国女篮终于拿回失落十年的冠军,但比分73:71,胜负在最后几秒,又是面对一支已从最高点下来、身心已疲惫的日本女篮,这有点不够,也还没真正把日本女篮王朝这历史一页翻过去。

重看2017年7月18日这场球,当时不会知道(这是历史通则)、但如今感觉惊心动魄如天起凉风的画面,不是宛若好花一夜满开的藤冈,而是场边这个高瘦、秃头的老家伙(203 cm),日本教练Tom Wayne Hovasse(汤姆·韦恩·霍瓦斯),有些事更神奇地由这里开始——这个只打过NBA两场球、长居日本一口流利日语的老外,天使降临般将进一步改变日本篮球,不只女篮,不只奥运拿块银牌。我自己看球也多年了,从未见过一个教练能让一支球队脱胎换骨到这种地步、这么短短的时间——这么说包括我看马刺的波波维奇。

尧舜不易民而治(不包括勒布朗·詹姆斯,总有例外是吧),就这些个球员,就这种身高、这些天赋总量,如何快速将其极大化呢?──不该就说这是霍瓦斯的篮球理念,而是针对大战在即的日本女篮队的特殊打造。个人能力无法不务实际地改造提升,但可以锁紧细节、攻防每种处理都更细腻,还有最大进步空间的是三分投射,这恰恰也是全世界最矮的日本队(所有有资格打这种国际级赛事的球队中)最该打的球。但谁都晓得,空档如练球的三分和防守者如影随形的三分完全是两种东西,命中率差到一倍以上不止(练球时10中8不难,但赛场上有几人能维持四成命中率?),所以要能摆脱,能找到舒适出手位置,出手要快(quick release)且自信,因为空档既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还得是心智的才能让手不抖身体不僵硬变形。负责为这一精密机器点火启动的控卫倒不担心,仍有町田、宫崎和三人篮球拉上来的山本舞衣(山本偏得分,是打烂仗的好手,在某种陷于得分荒的沉闷时刻颇好用,她曾为日本拿下唯一一次三人篮球世界冠军),霍瓦斯要寻求的真正枢纽之人仍是内线,一个能扛住对手长人、能让球产生垂直性、立体性流动的必要支点。天赐的渡嘉敷可能来不及了,她已进入生涯末期且一直有伤病,更因为她的打法(尤其去了WNBA后)并不符合霍瓦斯的严密系统,她的外线准度和传导能力始终较弱,或许我们可以惋惜她和霍瓦斯相遇迟了点。霍瓦斯选中的是高田真希,不够高也不耀眼的老将,完美零件。高田的脚步不华丽但实用,阅读球赛能力极佳,也是日本女篮史上挡拆打得最好的;而且她极准,在霍瓦斯要求下射程愈来愈远,放她三分你绝对会后悔,所以她能把对手的强大中锋拉出禁区。防守上,她远不及渡嘉敷覆盖面大,也没渡嘉敷的封阻能力,但高田耐撞,防守小技巧完备,基本上顶得住一对一低位单打,而且篮板卡位观念够好。日本女篮后场篮板的重要性比哪支球队都致命,因为抓下后场篮板才能打出她们举世第一的转换快攻,日本队一场球快攻若不多对手10到15分,大概就等于输了。

高田真希之于日本女篮,会让人想到远藤航,航队之于日本男足,坚实无华,扮演着“花岗岩也似的沉默可靠力量”,事实上,把他们放到其他球队好像也未必这么好,就只在这球队,他们才好到不可或缺,好到不知道找谁替代。高田1989年生已36岁,远藤1993年生也年满32了,高田的接手者大概是朝比奈梓,一样“只”185 cm,够壮够聪明球感够好,才刚20岁(此处年龄均为作者撰文时)。

霍瓦斯的日本女篮神话在东京奥运会璀璨落幕,但霍瓦斯神话并未终结,续集是2023年男篮世界杯,又被丢到超级死亡分组的日本队,让人尊敬地输德国(本届冠军)、澳洲(满眼NBA球员)皆20分内,且以一种令人血脉偾张方式击败欧洲八强且评价甚高的芬兰,又在排名赛连过委内瑞拉和佛得角,以亚洲区第一拿到唯一一张巴黎奥运会门票,震动并感动世界(这么说并没夸张)。

首席大将八村垒因身处职业关键时刻,有看头的只渡边勇太一个。也就是说,一名原女篮教练,带一个NBA替补、一个打不了NBA流落日本联赛的白人归化中锋(男版高田真希),以及一排矮小后卫,打算嘲笑的人绝对有正当性。渡边打得极好、极令人动容(第二战就伤了足踝),的确是领袖;但制造奇迹的却是后卫、控卫两名,河村勇辉172 cm,富樫勇树更矮到167 cm,辅以得分后卫两名,富永启生188 cm,比江岛慎191 cm。

芬兰那场球,尤其最后8分钟将好梦般永留日本篮球史──当时落后10分(之前还落后到18分),先是富永又一个远距离的、且横向漂浮的Stephen Curry(斯蒂芬库·库里)级三分中网,再面对面直接空中抓下传球快攻造一个违反运动道德的犯规,号角吹起,然后就交给河村表演了。河村,疯了一样连着四记三分(眼前站的往往是213 cm的NBA全明星大前锋马卡宁,又高又灵),其中右切拉回拔起的那个,几乎就是1998年6月14日乔丹的The Last Shot(最后一投);再加上两次助攻中锋霍金森(其中一次是河村进攻篮板的跟进,是的,172 cm且禁区无一队友在场的神奇篮板);逆转一球则是河村的一步过人高打板2+1,快,锐利,坚决,匕刃一闪,就是这个如只手擎天的一球打哭了不知道多少人。

河村26分9助攻0失误,富永17分2助攻,这两个身高加起来360 cm的年轻后卫皆是三分球7中4,且几乎没一球算真正空档。此外,中锋霍金森拼死争下来19个篮板,也轻松得了28分。

委内瑞拉一役,跳出来的则是比江岛慎,三分球7中6更准——同样末节落后10分,同样逆转一球是上篮2+1,主角换了而已。

小说家阿城客居过美国多年,我曾在场听过他如此宣称“我只看最好的篮球”,意思是他的(看)篮球生涯结束于乔丹的离去。我多少懂这种感觉,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加疲惫感,人从那样沧海般壮阔如站在风尖浪头的日子出来,你很难相信这还能够再有一次,不敢相信还会有这样的生命相遇,更主要是感觉自己再没那样完整的时间、完整的心力情感再从头来一次。所以,从看NBA到看得下女篮,就纯粹篮球技艺之美来说这不大可能,我晓得自己有其他理由。

像是先回到我自己的童年少年看纯德(国泰)和亚东女篮的日子,荆玲、杜丽云、徐台荣等等。当时中国队未参赛,中国台北队一直怕的是韩国,不论男篮女篮,尤其怕韩国后卫,犀利、聪明、准确,上去被过,后退被投,被整得很惨。日本队呢?体力斗志用不完,但简单笨拙,想不起来任一名球员名字(至今,我仍残余梦魇般记得一些韩国男女球员姓名),就是一届一届的复制机器人,投篮动作一致,脚步一致……多年后,当我看到是日本女篮后卫戏耍着一整排韩国女篮后卫(2013年后我想不起来韩国女篮曾赢日本一场球),我晓得这世界天翻地覆变了,我的诡异女篮看球生涯就从这一惊讶开始,有这么大一个需要重新解释的现象。

日本这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尤其号称“失落”的这段徘徊反思盘整历史的时刻)?或者说,真的是这十年脱胎换骨的吗?有没有更悠长、更根基性的必要来历?

又或者说,脱胎换骨的只有女篮,只是体育赛事吗?——这样聪慧灵动的、富想象力的,这些年如水银泻地,随便说,像日本男排的攻击三叉戟石川、西田和高桥,像拳击的井上尚弥,像男足的三笘薰,像富示启生和河村勇辉。棒球,还不是大谷翔平(大谷更接近天赋异禀),而是Ichiro(铃木一朗),纯粹论棒球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由此熔铸的攻守究极技艺,依我看,Ichiro才真的是史上第一人。我在他的球赛看到各种前所未见的棒球技艺之美,或正确地说,不算真没见过,而是散落于不同的棒球巨星巨匠,各自的绝学,像是Ty Cobb(泰·柯布)、Rickey Henderson(里基·亨德森)、Willie Mays(威利·梅斯)、Ted Williams(泰德·威廉斯)、Roberto Clemente(史伯托·克莱门特)等等。也许,我还应该加进男子体操的GOAT(史上最佳)内村航平。

棒球场上,有一种很典型的幸运安打,即左打者被偏高内角坏球骗到挤到(这是投手常配的球路),挤成一种软弱小飞球恰好越过三垒手头顶,掉到浅浅的左外野线边形成气死人的安打。这是一种让守方非常沮丧、伤害士气的安打,所以,为什么不复制它呢?Ichiro把它变成一种经常性的打击技艺,他曾在一次打击练习的采访时解释过这个、示范过这个──Ichiro是棒球疯子,总一直孤独地在想在试,打击这个东西还有什么可能?守备布阵还有哪个洞可钻?他已不只是想象另一种可能了,而是进一步去想那些不太可能的。

霍瓦斯其实是极严厉的教练,他会直接砍掉球员的一些枝枝叶叶,要球员依他的设定去练去补强自己,仿佛把每个人都变成某种零件某种角色球员,就像大赛后记者会向八村说的那番话,他当然很希望八村归队,但霍瓦斯也要求八村,你来,就必须按我们的方式打球,这里寸步不让。然而这个最讲控制的、最严格的人,却没把日本队带回我童年少年时那奄奄一息的呆板日本队,相反,2023年的日本男篮前所未有地自由自在,时时爆发亮光,各有定位,但空间意外的大。更正确地说,好像他们成功找到了一种精巧的平衡,在纪律和自由之间,在埃科所云“无可违反的是非规则”和自由之间,最终生成、得到一种很特殊的“有效自由”。

此一精彩平衡,我们其实也在森保一领军的“蓝武士”足球看到过,在举球手(如篮球控卫)关田诚大指挥的“龙神”排球看到,一人出战的井上尚弥的拳击更是淋漓尽致──日本队(井上除外,他迄今无敌)当然不是全世界最好的球队,最吃物理性天赋的男篮还离得尤其远,但却屡屡打出最灵动、“最富观赏性”的球,像是内行球迷(外行的不会)感叹的,“真正看球,你很难不喜欢这样一支球队”。更有中国球迷说日本队是亚洲之光,因为同在东亚,他们驳斥了天赋的人种论。蓝武士甚至已经踢得比森巴飞舞的巴西好看,巴西的欢乐桑巴杳逝中,最后的桑巴舞者内马尔逐渐伤去老去,也屡遭不幸如某种历史隐喻;而巴西总是踢得有点松垮,少掉了那种整体的、一体成形的美,会出现些并不好看的卖弄感杂耍感。

这其实是我自己一直在想的事,不自看球始,不限于球的输赢世界。我总认为有这么两种自由,两个阶段的不同自由,年轻无羁的自由和成熟的、受着种种限制的自由。

第一阶段的自由,人皆有之,像是生命本身自然的流动和焕发,身体里的某种热、某种光,四面八方飞出,我们自己都羁束不住它,所谓“生而自由”,意识到的大概就是这个。因此,想象作为自由的翅膀,可以是无边的,也可以是全无目的,游戏享乐的成分很浓,与其讲是要做成什么,不如讲只是享受、感受、证其为真我这个生命的奇妙存在。朱天文喜欢本雅明此话,“跟着风中的纸片走去,最终总是通往犯罪”,以为这是她们电影《风柜来的人》最准确到仿佛预言的注解,还因此让侯孝贤拍出了日后的《最好的时光》。自由当然有它无可逾越的终点,想象也必定“有边”,铁板般厚墙般挡着的,是事物森严的合理性乃至于必然性。但年轻之所以年轻,是人还有一些时间暂时不懂、也可以不必去懂这些,让想象再飞一阵子吧;社会也会帮忙拉住时间,这应该是某种共识:年轻,总被理解为某种“还不用实现”的特殊生命时刻,社会会帮忙挡住一些合理性必然性的侵入,也许带着某种苦笑。

第二阶段的自由则是本来没有的,是人找出来的,该说是发现还是创造呢?我们晓得,自由的多寡可以“几何化”为空间的大小、世界的大小,而这样一处空间、这样一个全新世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非得自身往前走到那里、进阶到那里,眼前一清,视野打开,你才看到、得到。是的,它并不开放给所有人,这个世界暨其自由是限定的、人得有所准备的。我想起庄子讲的那个技艺高超的庖丁(屠宰界乔丹?屠宰界梅西?),这一自在空间总只存在于森严事物的缝隙之中,我们一般人看不到它,但有着专业反复磨利的眼睛、精湛无匹的技艺尤其已纯熟到如相忘如肢体记忆的基本功,以及那一把已使用十九年、堪称没有厚度的刀,这样的缝隙于庖丁而言极大(魔术师约翰逊讲篮筐大得跟个游泳池一样),而且奇妙惊喜,恢恢乎游刃有余,可以利用,足够挥洒,并允许、容纳一次又一次的想象。

雨雪困住人,让人沮丧,但我记得读过两句颇浪漫的话:“人发明了伞笠,就可以和雨雪相嬉戏。”

确实,自由不必有效,想象不见得非实现不可,自由暨其想象本身就珍贵就美丽,千万别动辄用实践一直检验它质问它,就像托克维尔说的,反复摇晃它,这样的烛火终归会弄熄灭的。然而,第二阶段的这一自由确实倾向于“有效自由”,想象也倾向于某种“可实现的想象”,毕竟,它所在的场域较现实,它再没大把可虚掷的时光,且往往有着眼下亟待冲破的难题(非得躲开这次搁网或射进这两分不可云云),还有无法(或不可以)违犯的事物的森严规则,所以想象有针对性有焦点,想象有清清楚楚的苦劳成分,想象是某种久经训练才生成的灵敏和触类旁通。即便心知肚明这终归不如人意可能失败,也仍顽强带着这个非实现不可的基本企图。

球场胜负世界是夸张的,戏剧性放大了我们某局部的生命现象,也更成王败寇般夸大着此一自由的有效要求。我们看乔丹,在禁区等他的是211 cm的兰比尔和201 cm的罗德曼,都是你敢进来就打算让你横着出去的表情和肢体准备。或就说河村勇辉那8分钟,挡他前面的是高他足足40公分以上(且不说臂展)、贵为NBA明星前锋、于芬兰国家荣誉于个人面子都不能放过你的马尔卡宁。你平常不必也不见得投得出这样的球,这当然是被逼出来的,可另外一面是,换个人你逼得出来吗?

所以这样的球,有人从椅子跳起来惊呼其自由、潇洒、不可思议;也有人低头合十看到的是,这得有多扎实多漫长的训练和自我要求,每一细节处都满满是技艺,不每天不间断投八百球、一千球断断做不出来。

来问,这样的discipline(教养、训练、专业、控制、规则等等所有词条的总和)和自我的漂亮平衡,得讲究先后吗?哪个先来较恰当?——球场的答案是discipline,尤其这样从极笨脱胎换骨为极自由极聪明的日本队。对照组是台湾,比方台湾男篮几十年来至今不乏灵动耀眼的年轻天才球员(除了同样矮了些),而我们也一直自我陶醉了点,一度还愈说愈不像话,演绎出一个漂亮的词称之为“生命力”,这是台湾独特的生命力云云(在杂志、书籍、电视成为一个热议题,如“寻找台湾的生命力”),只看这边不去看另一边。此事其实没这么神秘,“异常”的自由无羁必定是对discipline的轻视和无视,多出来的解放,我们在每一个任意而行的历史现场和历史片刻都会看到如此的奇异光芒。但这通常也短暂,往往止步于第一阶段,世界持续前行,不拆了,而是有所建造有所成就,人生而自由,至此却不得不进入到“处处受到限制”的第二阶段,于是,梦幻的幸福的青鸟一只只在光天化日下变成平庸的黑鸟,更刺激的是,那些明明比我们笨、毫无想象的人像插上了翅膀似的,起飞,扬长而去。前阵子,一场国际分龄篮赛,台湾居然能输日本到93分,真的当场吓傻。

事物的平实道理似乎也给出同样的答案。毕竟,自来自有的东西不劳太费心,但discipline,这得学才有,需要勉强,还需要足够长时间累积其厚度广度,并反复夯实它坚固它,是以等到你感觉需要时,通常来不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们理智地来说,社会明智地宽待人第一阶段的自由无羁,某一部分也是期待人善用它,为下阶段作准备是吧?

日本女篮脱胎换骨不始于霍瓦期,之前日本女篮已连拿两届亚洲杯;一如现在更如花绽放的日本男足不始于教练森保一,日本漂亮的金字塔形的完备足球结构才是真正理由。但男篮可能是更有趣的例子,让我们更多窥见其他──日本男篮一直糟透了,长期分裂成两个水火不容的联赛还遭到国际篮协的停赛处分,这才是2014年底的事,等于才刚刚发生。而且,打球人口始终不够,在日本,棒球足球才是首选,极有限的高个子又被排球弄走一堆。尽管这样,日本男篮的力量还是在2018左右就显露出来了,那年世界杯资格赛,归化了手感奇佳但已苍老伤病的211 cm的长人费泽卡斯,八村和渡边先后归队,所谓的“日本第一队”首度成军。那年,他们客场1分赢了不可能赢的澳洲,14分赢了西亚雄主伊朗,八连胜。然后,东京奥运会热身赛连胜德国和法国,不可思议。这一幸福旅程最终倒在东京奥运会家门口,其实不差(输西班牙只11分),只是因为这一路太兴奋所以变得太悲伤。

“日本男篮为什么突然这么强?”不,强了五年了,只是他们出奇地有耐心有远志,胸中自有图像或说当然要这样才对的工作节奏,现在输球没关系,不随便召回海外球员,也真把输球当练兵当测试。可另一面看,从2014年的烂到谷底到2018年的启动,也才不过四年时间,这又何其短?所以只从纯篮球世界里找成功原因显然不够。确实,足篮排全一样,他们一旦摸对路找好方向,我们总感觉某种加速、某种质量,好像多出来某种驱动力量,某种外于球赛世界的、宛如从每个人根部源源生出来的元气力量。

“蕴含着根基深厚的力量”——借用小说家林芙美子的话。

也大概就是更早先屠格涅夫所讲的“文明”──屠格涅夫这番话值得人随时再读随时想起,最好是牢记:“我忠于‘文明’,这个词既纯洁而且神圣……”

说实在的,这一切我自己倒没太意外,我甚至认为这“该”发生了、我等着看它此起彼落地发生,如同时候到了,如某种破茧而出。这些年,我们把目光从运动领域移开,同样能在各处生活现场不断看到诸如此类的小惊奇。真正触动人的惊奇也许并不是某部动漫,某个和果子,某个陶器某个木头制品,某处市街,某些人的举止教养,而是加总这一切才透露出来、才得以证实的那一根基深厚的力量。

日本真正惊吓到世界是在20世纪后半叶,以经济成就。先是,日本领头突破了马克斯·韦伯的“欧洲人、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的排他历史断言,跟着,日本经济强劲成长,一定被认为会立刻超越美国即所谓的“日本第一”。但都知道了,日本经济旋即坠落、迷失,跟着又在电子、手机这场大竞争中节节败退,进入到所谓的“失落的十年”,并像找不到出口,不断加长,失落二十年、失落三十年……

“失落三十年”,这个纯经济判决的说法总让我想到博尔赫斯之于中世纪。那个黑暗时代,一直被讲成集人类愚蠢、野蛮、腐朽、罪恶,而无一丝亮光,但博尔赫斯一个一个知道这里仍有种种好东西,尤其人类已不会再那样孤注一掷、仿佛已封闭掉其可能的好东西,所以博尔赫斯总计较地加个词,称之为“那个饱受误解的中世纪”。

我自己尝试这么看这么来想,凡起飞的都必将降落,所谓的失落是不是也就是经济成长“规律”的某个必要降落过程,而不全然是人的失误和失败而已?这一经济经验可能相当独特,毕竟,资本主义起源所在的欧陆并不以如此激烈高速的方式进行,像法国便找不到明显的“起飞点”;东亚,先日本后四小龙,得像加西亚·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中说的:“要我们只三十年就做到你们三百年才做成的事。”也就是说,台湾和韩国也很快要面对相似的降落盘整过程(我以为已来了),同样得从社会整体结构、配备、计划和预期,到个别人心、个体的生活基本方式(习惯),都一一调整为不再有5%、6%以上高成长的新样态,连道德风貌、价值风貌全都得跟着变,这注定是个不会太快完成、也不太愉快的调整。如此,日本又一次领头发生的“失落”就显得珍贵了,我们又一次可学而知之,可望避开一部分的不解、犯错以及痛苦。

但真正让我兴味盎然的是,人因此从单一经济思维逃逸,如同打开了脚镣手铐。这早已定论,东亚这一经济奇迹之地,同时也是所谓“经济人”最接近标准定义的单维度社会。像日本第一那个大繁荣时期,人紧紧和大会社绑定一起(所谓全民总雇佣、终身雇佣制云云),生于斯老于斯而且不敢脱离于斯(离开等于失败、等于失格淘汰),人所有可能都得通过经济这一窄门才成立,才被公众、家人和自己承认,而能够通过此一严格窄门的东西又何其少又何其平庸单调,所有人身陷其中,如一场华丽的梦魇。事实是,我们这些年眼看着发生的是,经济停滞,但这个社会并没停下来更遑论瓦解,相反地,潜质释放,这才是多样起来也四面八方活过来的日本,成功的定义也复杂了,不再只是什么松下幸之助那一套。经济大繁荣期,日本社会的思维总显得太简单太统一,还带点优胜劣汰的残酷味道,寥寥有数的大成功者的名字底下,是勤奋无名的如蜂如蚁的人们。这些年,社会的流动逐渐由垂直转向水平,比方日本各种源远流长的工匠技艺,便像重新接回当下时间重新演化,成果相当动人,让“职人”这个素朴称谓拉高起来,成为新的日本神话,比起所谓的艺术家创作者,感觉更踏实更日复一日更扎根于生活现场,正德,利用,厚生。

我当然知道这里仍有诸多忧虑,总体如此复杂,人面向茫茫未来哪能完全不忧烦呢?像日本所谓的“宽松世代”说法,原指受2002年开始“宽松教育”的年轻世代,渐渐延伸成上代人看不顺眼的骂人用语云云。所以也许,全球这一波低沉但持续的再解放,来自于人们对信仰、对教养、对纪律云云的又一次全面逃逸,“恰恰好”也帮了本来过度约束的日本一把,形成在discipline和自由之间的(暂时)精巧平衡。台湾便不是这样,领先不信、领先逃逸的台湾理应开始谈教养谈规矩才明智,于是又多朝虚无跨了一步,有雪上加霜的味道。

时间当然不会停住,日本也必定还有变,但根基深厚,这也能够给他们较大的抵御、回身和思索空间,比方列维·施特劳斯所说,近代世界“美德的流失”,在日本的速度和幅度便明显慢一点。看球的人都知道,日本的球员球迷风度教养领先世界一截,仅是把球员休息室和看台收拾得焕然一新、还虔敬地折了感谢祈福的纸鹤而已。

根基,当然很让人无奈地非得一步一步来不可,但也不是时间长就行。时间会只是流逝,时间也可以用来学习、用来建造创造好东西。文化云云文明云云,其实就是人一代一代地、一次一次地不断选择,去圣邈远,宝化为石,在于人是否想让自己成为素质更好的人、所在之地变成更宜人更丰饶的国度。文明的建构,不是一个远在时间尽头的答案,它比较像一个不断耕植、也不断小小收获些好东西的踏实舒适的过程。

在东亚、在我们如此熟稔的儒家(姑且简略地说)文化重力场内,极东之地,究竟是怎么生成日本这样一个国家?它的持续选择,一次次地学习和脱离,最终像成了个远志。这一直是我好奇得不得了的思索题目,我携带着几年了,也打算再多携带它一些年,并不以为得快快找到个答案让疑问消灭。答案或说结论,我们心知肚明,总有相当的选择成分,必要的话,随时可下,就像我们上学时的暑假作业,能拖就拖,明天开学,抢在今天晚上做好就可以了。而能够如此触动人心、又就在人眼前一点一点显露出来、可以一直看下去想下去的东西毕竟也不是那么多。对我而言,更多时候它不像个疑问,而是像一张地图、一组琳琳琅琅收藏、一种时时在耳中响起来的指引和交谈的声音。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这些,当然无关蒋亚妮问我的脱胎换骨问题,我只是陷入了我自己这个惯常的沉思而已。

我记得我只很不负责地直接回答她,离开播音时间,像个叮咛──应该还是可能脱胎换骨,至少,换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