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华奇人李善兰
来源:天津日报 | 韩小蕙  2025年08月07日08:32

我们在波面如碧玉的月河上荡漾。月河是嘉兴城的一条内河,乍一听,就有一幅明朗的画浮现在眼前了,绘的是河水逶迤弯弯的月牙形,环抱着城墙或街巷或什么的,据说当年给此河起名时便是这个依据。

但我马上想到一个问题:过去古人看月亮,都是仰望天空,远瞻月华之美,有诗为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爽天如水,玉钩遥挂。”(柳永)月河是匍匐在大地上的,一千多年前的嘉兴人,绝对没有飞机可以升到半空中,他们是怎么看到这条河流形状的呢?再说这条河虽名为“月”,却不是细细的一条线,而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大支流,其宽阔处有着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景象,浮光掩映,云影绕堤,很有豪迈的气概。

对此,嘉兴友人回答得干脆利落:“是呀,我们嘉兴自古就是有科学眼光的,比如我们这就有一位科学奇人,名叫李善兰。”

于是我首次听到这位中国科学巨匠的故事,不由得把眼睛瞪得像满月那么圆,那么亮,那么清澈。

李善兰(1811—1882),中国一百多年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植物学家、翻译家、教育家。过去我读达·芬奇,每每慨叹中国怎么没有这么一位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成就的博学者。今天读到李善兰,才知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居然从未闻听过李善兰,原来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在我们这片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达·芬奇”。

先说一个人人都看得见、摸得着、谁都懂得的功绩:现今我们运用的很多科学名词,竟然都是李善兰命名的,比如代数方面,有函数、常数、变数、系数、虚数、轴、平行、平方根、方程式、多项式、未知数等30多个;解析几何方面,有原点、切线、摆线、螺线、圆锥、曲线、抛物线、双曲线、渐进线等20多个;微积分方面,有微分、积分、无穷、极限、曲率等近20个;天文学方面,有行星、外行星、变星、双星、星云、光行差等;物理学方面,有分力、质点;生物学方面,有植物、细胞……一百多年前的命名,一百多年后还在沿用,今后恐怕还将一直沿用下去——你说惊奇不惊奇?惊喜不惊喜?

再说李善兰在数学上的贡献多多,最大成就是创立了“尖锥术”和对中国传统数学“垛积术”的独创性研究。什么是“尖锥术”?李老爷子自书“盈尺之书,由叠纸而得;盈丈之绢,由积丝而成也”,这话不啻天书,当然是我们芸芸众生搞不懂的,有高人用今天的白话解释,就是他的微积分思想;再运用对比法拓宽我们的视野,发现与西方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1643—1727)和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的微积分思想如出一辙。那时可没有电子邮箱、微信之类的通信手段,一般民众中连中西方通邮、电报还没有,李善兰是不可能跟牛顿、莱布尼茨交流研讨的,只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李老爷子还用“垛积术”推出了著名的“李善兰恒等式”,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数学公式——你说惊奇不惊奇?惊喜不惊喜?

李老爷子还创造了中国的诸多个第一:他的《考数根法》是中国第一部素数论著作;《火器真诀》是中国第一部精密科学意义上的弹道学著作;他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的《代数学》是中国第一部代数学著作;与人合译的《代微积分拾级》是中国第一本微积分教材,从此将高等数学引入中国——你说惊奇不惊奇?惊喜不惊喜?

这位李老爷子还是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先后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后九卷,牛津大学的多学科著作《重学》《植物学》,里面包含了数学、物理学、力学、植物学等方面的内容。1868年,李善兰应召到京城,在官办同文馆担任教习,该馆最初是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后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是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所洋务学堂,后并入京师大学堂。李老爷子含辛茹苦、兢兢业业,在生命的最后14年里,将全部心血用在教习上,培养出大量人才,直至1882年离世。这位奇人对中国科学的贡献,多到必须分类列表细数——你说惊奇不惊奇?惊喜不惊喜?

我上面用“李老爷子”的称呼,其实是很不准确的,因为李善兰的很多成果,在他三四十岁时就已经完成了。我一定是看了他的照片产生的联想,那有数的几张照片,呈现出的完全不是一位帅气阳光的科学奇人,而是一个老态龙钟的“糟老头子”形象,满满带着那股子腐气。你看,尽管戴着帽子,还是能清楚地看到前半个头顶被剃成光头,身着满人那宽袖口的大袍子,就像把整个人装进了一个大口袋。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元稹)可叹李善兰命运不济,虽乃少年天才,10岁在家上私塾时,见“架上有古《九章》,窃取阅之,以为可不学而能,从此遂好算”;后接触到西方高等数学,靠自学成为一代数学大家和多学科奇人。但他生命的71年间,大都苦熬在无望的茫茫黑夜里,就算他取得了照亮中国和世界的大功勋,在统治者眼中,终究是个只会“喳,喳”的奴才。被埋没了一辈子,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才被我们重新提起,悲莫悲兮,怎不让人扼腕叹息,揾英雄泪啊。

幸得今日之嘉兴,耳畔响起了后来者的声音:“李老爷子,家乡人民记得您,建起了李善兰公园和李善兰体育场,还树起一座高大的李善兰雕像。昔日,‘李善兰高度’使嘉兴天高地阔,让中国扬名海外;今天及今后,我们将永远记住您的名字,再也不会丢失在历史的尘雾中。”

天气晴好,春和景明。月河的碧水湲湲漫漫,似无语,却有心,欲言又止,一行白鹭上青天,荡漾起满天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