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曾剑:独居与远行
来源:《解放军文艺》2025年第8期 | 曾剑  2025年08月05日16:24

独居

宅院原是一位老首长住的,老首长去了,房子改为单身干部宿舍,我搬了进来。

我来的那天,正值元旦。我走过坚硬的柏油路面,踏着车轮过后雪的污泥,进到院里。院里积雪依旧,一片白的沉寂与圣洁,心为之一动。兴奋地在上面,踩出一串直而深的脚印。脚印盛满雪的宁静。脚印把我带到宿舍,我歇息的港湾。我将在那里启航,目标比远方更远。

似乎在转瞬之间,雪化了,天暖了。一天,我推开宅院大门,幽深的巷道两旁,嫩草探头,些许鹅黄,点滴葱绿。我眼前亮开,一股清爽入得肺腑。

巷道尽头,是一片菜园,新翻过的泥土,散发着潮润的气味。管理宅院的韩大爷,播下了菜籽,埋了些花根。

屋檐下,一口大水缸,一只倒扣着的锈迹斑斑的桶。东墙角,一根晾衣绳,两柄锄头,歪躺在地上。生活的气息就在这些杂物间弥漫,我才知道,生活无处不在,是我把自己泡在暖房里,冷落了它们。

房屋很陈旧。我在这里歇息,也在这里办公。我一直习惯把办公室与歇息地分开,条件所限。我便在清晨和傍晚,走出屋子,沿着园子和巷道,走数个来回,俨然一位赴京城赶考的书生,朝登紫陌,暮踏红尘。朝霞明了,或落霞暗了,再回屋看书写作,很是惬意。虽是同一房间,感觉却是从宿舍,走到书屋,有新鲜感。灵感常伴着新鲜而至。

院里有株桑树。桑叶滴翠时,夏日来了。各种花,像是一夜间窜出来。花香扑鼻,蜂飞蝶舞,双眼迷离。夜晚,水缸里,明月满盈,天似水,水似天。偶尔外出会朋友,从喧哗与骚动的大街,一下子步入院落,蟋蟀的叫声宁静了院落的夜。恍然领悟,在这繁华的大都市,住着这样一爿古旧的宅院,我的生活如此奢华。

偶有硕鼠,有虎背蛇腰的毒蝎子,多腿的蜈蚣,然而没有伤人。抓了一只蝎子,用瓶子养起来。想起那个《美女与野兽》的电影,我自在这里演绎着我的“毒蝎与美少年”。我非少年,亦不美,人生多点幻想,也就多了浪漫与情趣。生活的情趣,除了生活本身,更多地,在于心之灵动。

韩大爷种的黄瓜和西红杮,是从不上化肥不洒农药的,熟了,摘一个,洗净了,咬一口,如甘露,如肴馔。

爱人带着女儿来小住,举头摘桑,低头挦草莓,快乐得像两只飞来飞去的粉蝶。

芙蓉花茎,窜得比我高。红色粉色花朵,在我头顶绽放。美人蕉,像亭亭玉立的红衣少女。我沐在香里,行在画中。

有雨的夜,我坐在昏黄的光中,开窗听雨,听屋檐的水滴入水缸,溅出清脆悦耳的响声。雨声把我带到遥远的故乡,那烟雨中一池清塘。水缸,其实就是繁闹都市里,我内心深处一池清塘。盯着水缸看,那半米见方的水面,在屋檐下的灯光中,在我眼前,无限大起来,似西子湖上迷蒙的水面。

嘀嗒,嘀嗒。昨日的贫苦、今天的跋涉,明日的期冀,都在这雨滴声里奏响。

房子很旧,墙上有一处洇过水渍,被晴日透过窗玻璃的阳光斜照,长出一只小蘑菇,像一把撑开歪倒的小伞。我自喜欢这种原生态。

院里空气清爽,向我表明,这里没有汽车尾气。院南有一块大石头,那是我的假山。

阳光日渐毒起来,苞米疯长着,鼓胀着,立于巷道两边,像是掮着冲锋枪的兵士,迎接我的凯旋。

盛夏正午,我时常不进屋,在桑树的荫下,坐一把摇椅。桑椹熟透了,从树枝坠落,我伸手接了,细细品味。透过树隙一抹阳光,逆着光阴的隧道,回到少年。在乡村的桑树下,那是我难得的快乐时光。

手捧一本《西厢记》,或是《红楼梦》,听院外行人的脚步,疑似故事里的主人公,悄然走来。故事没有发生,我不失落。我本身已在故事里了。

一叶飘坠,秋意皆知。秋不凄凉,野草依然挺立,大朵大朵的菊花,笑傲风霜,绽开凄美如油画。光秃秃的枝丫,碰撞出瑟瑟之音,向我诉说时光流逝的无情。我来不及伤感,一场雪应景而下。雪落无声,院子里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花枝上积了雪,成了雪雕。

在感叹雪的沉寂之时,尽情享受人生难得的静美。院角的雪,被风吹起,再落下,像是又在下着一场雪。

慢慢地,花上的雪被风吹落,花成了干花,水分枯了,颜色依旧。洁白的世界,钻出一抹金黄或深红,艳丽得令人心动。

桑树上的雾凇,房檐下的冰溜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我内心的杰作。

倦时眠,渴时饮,醉时吟。客来无酒,园里漫步,平日家常,几句清话。奉满园景色,胜一杯香茗。说几句话,读几页书,无一憾至,皆言满园葱翠胜酒茶,院落清幽,堪比高楼大厦。

回望,这一幢旧房,也宜春,也宜秋,也宜冬,唯夏日有些潮,但那又何曾不是地气?人接地气,才灵性,所谓“人杰地灵”。

鲁迅先生言其“三味书屋”: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之书屋,亦有三味:平淡、宁静、润泽心灵。

兔年的元旦,似在昨天;龙年的元旦,已在眼前。时光泄洪似的,流逝得骇人。与时光相伴的,是我的孤独与寂寞,当然,也有我的光荣与梦想。

远行

那年三月初,我奉上级之命,奔赴黑龙江边防某部一连当兵。驻地在一个小村子,那里与俄罗斯一江之隔。黑龙江覆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中,一片干净的土地,一片纯蓝的天空。但营区的寒冷程度,超过我的想象,幸好我带着大衣棉裤和皮靴。我把自己打扮得像北极熊,戴上列兵军衔,一头扎进兵群,开始了我的“列兵”生活。

站岗,队列训练,五公里越野。记忆最深的,是巡逻。这天的巡逻选在晚上,坐巡逻车,冷是次要的,对安全的担忧,让人忘记了寒冷。白雪在白天的阳光下部分融化,晚上气温骤低,雪水成冰,而雪未化净,冰上是雪。司机最怕行这样的路。车走在上面,几次发生滑行,整体位移。两旁是山谷河沟,好在司机技术过硬,有惊无险。来去两个多小时,数次惊出冷汗。

第二天上午,我乘坐摩托车雪橇,参与巡逻。雪橇很好开,但是,要让它“驯服”,并非易事。听说每一个边防兵,都要会驾驶摩托车雪橇,我既然是来当兵,是他们中的一员,就得学会。连长开着雪橇,把我带到宽阔的河面。河面除了雪,没有冰排,很平坦。连长停下来,让我坐在驾驶位置,他坐在后面指挥。他说,河面宽,没有障碍,开吧。我按他说的要领,果然很快就会在冰面上,驾驶摩托车雪橇。雪橇行在江面那些被风筑起的雪堆上,时上时下,很有一种乘风破浪的感觉。

滑雪,是连队必训课目,数名战士,身披白色伪装布,脚踏滑雪板,滑行在无垠的雪野,那场景真气派,会让人想起电影《林海雪原》。我学了三个上午,刚找到感觉,膝盖疼痛难忍,才知滑雪并不好玩,且不说冷风如刀,这项运动对踝关节膝关节的损伤特别大,不少战士膝盖有伤。

几乎每天下午,完成巡逻执行任务后,兵们都会进行擒拿格斗的训练。我是“列兵”“新兵”,连队安排一个班长教我。他轻轻一伸手,我就被缚,无力动弹;而对我挥过去的拳,他一接一送,别肘压腕,我就地被擒。班长告诉我,这是他最轻的招,类似于锁喉顶胸的损招狠招,他没敢用。他们就是这样,把那些试图偷渡到俄方打鱼的人,干脆利落扭送到派出所的。

巡逻间隙,我们到老百姓家,了解一些情况,喝杯热茶。这也是边防官兵的一项工作。听说我是机关来当兵的,是“稀客”,老百姓硬要请我吃饭。饭没吃,但可以看得出,这里军民关系和谐、融洽。村子里,唯一的一个鄂伦春妇女,兵们叫她沈大婶。几年前的一天,鼻子出血,从上午十二点,到晚上八点,止不住。村子里没有医生,是连队军医采取紧急措施,给她止血,连队又派车,把她送到医院,救了她一条命。而这位沈大婶,也回报连队。连队在边防,交通不便,冬日青菜少,咸菜酸菜需求量大。腌制咸菜酸菜,都是她来帮忙。十几缸,她要忙乎几天。军营后院的善大婶,帮兵洗被缝被,从不收钱。连长说,如果她像城里那些洗衣店那样计价,一年光缝衣洗被,就能挣好几千。

军民鱼水情。去年夏天那场洪水,整个村子都淹了,而无一村民伤亡。全连官兵,来回数次,先是用车,道淹了,就用小木船,冒险把村民转移到高地上,最后他们才撤离。村民善大爷说,他在牡丹江买了房,就是舍不得走,舍不得这些兵,看着亲,都当自个的孩子。

一个兵从身旁闪过,那么冷的天,一股气味从他身上飘来,不用说,准是饲养员。我私下问过他,这工作怎么样?苦吗?他不说苦,不说累,扯开话题告诉我,这里的夏天空气更好,景色像画一样。兵们不说苦,不说寂寞,但我能感受到,苦和寂寞,一直伴随着他们。

那天,连队加餐,杀了一只猪,肉吃一部分,冻一部分。饲养员躲出去了,没吃。事后他说,从早喂到晚,每天看着它,快一年了,哪里咽得下它的肉?

没有大城市里的绚丽,但也没有大城市里的雾霾,地处小兴安岭,是天然森林氧吧。空气清新,天蓝得像假的,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与兵同吃同住,很有生机,接地气,感到自己一下子年轻了,被连队生活的热浪和激情潮水般推动着,创作灵感数次闪现。

但时间一长,人就麻木了,我忘记大城市里的雾霾,觉得这新鲜的空气已不再新鲜。对家人的思念,对孩子的牵挂,是那么的浓烈,难以言说。这时,才知道他们是多么苦和寂寞。还有封闭——连队所辖哨所,手机没有信号。

边防官兵的婚恋难,因为地域偏远,常常被阻隔。但也有爱得深刻的,比如连长陈晓标。他知道边防军人妻子的艰辛,主动提出与他相恋了八年的女友中断恋情,他说,“有一种爱叫放手”。可他放手,女友不放手。女友是一名大学教师,她说,两地分居我不怕,寒假暑假我可以去看你。相恋第十年,他们结婚了。受到爱情的激励和滋润,陈连长工作很努力。我到他们连队的第六天,目睹了他的提升,现为团作训股长。

比起二十年前我真正的列兵生活,这次不像当新兵时的那次列兵生活那么刻骨铭心,多少像一个旁观者,与其说是我的“生活”,不如说是“见闻”更准确。但收获还是有的,锻炼了身体不说,我身在大机关,突然“空降”而至,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可以间接指导连队;同时,这次“列兵”生活,对我有所触动:比起边防军人来,我们要幸福一些,心静了,平衡了,没那么多的抱怨。

一个月时间,终于逝去,一直很冷的天,骤然热起来。我离开的时候,整个连队的兵,站立两旁相送,敬礼。我从未受过如此待遇,我感受春天的温暖空气时,也感受到了每一颗温暖的心。

春天来了,我要回去工作。五一小长假,我们机关干部,会带爱人孩子去踏青、赏花,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在坚守。春天来了,他们盼来了花开的春天,等待着绿色的夏季,继而是五彩的秋,接着,是新一轮风雪的咆哮。年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