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与网剧、网游形成文化“新三样”,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创新载体 网络文学何以“圈粉”海外
来源: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31日08:17

小说、漫画、动画、电影、衍生品……网络文学出海产业链日益成熟

一个全球共创IP的养成记

本报记者 曹玲娟

一部网络小说,衍生出集有声书、广播剧、漫画、动画、电视剧、电影、手游、衍生品等于一身的IP作品。一个全球共创IP何以炼成?

2011年,50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全职高手》在起点中文网开始连载。刚动笔时,该书作者、阅文集团白金作家“蝴蝶蓝”不会想到,这部电子竞技题材的网络小说,长尾效应如此显著:改编动画首日播放破亿次,动画系列总播放量超25亿次;动画大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在9个国家及地区上映;同名电视剧播放量近40亿次。

“《全职高手》是网文出海的一个典型代表。”阅文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全职高手》2014年完结,2015年即登陆日本,由日本出版社Libre出版日文版,下载量超过3000万次,出版社的网站还专门制作了“用语解说”栏目。2017年,《全职高手》英文版上线阅文集团旗下平台起点国际,累计海外阅读量突破1.3亿次。

同年问世的起点国际,是最早从事中国网文海外传播的平台之一。2018年,起点国际开通原创功能,越来越多海外用户从单纯的阅读者转变为创作者、翻译者,甚至IP共创者。截至2024年底,起点国际已上线约6800部中国网络文学翻译作品,培育46万名海外作家,累计访问用户近3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天在阅文,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家在共同创作网文,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世界的网络文学。”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介绍,作为文化出海“新三样”的代表,网络文学已从内容出海、模式出海迈向“全球共创IP”的新阶段。

全球共创IP,有力推动着中国网络文学全产业链全球化进程。小说、漫画、动画、电影、衍生品……随着出海产品矩阵的逐渐完善,《全职高手》IP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甚至开始打破“次元壁”——

7月21日,瑞士国家旅游局与阅文集团《全职高手》IP合作启动,主角叶修“入职”瑞士国家旅游局,化身2025年“瑞士旅游探路员”,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打卡活动将在瑞士各地举行。社交平台上,“苏黎世见”已经成为各国粉丝通用的问候语。

“数字大航海”时代,网络文学正带着万千中国好故事扬帆远航。侯晓楠感慨:“只有实现本土化表达,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好作品有机会成为伴随一代代人成长的全球IP。”

作家“天蚕土豆”、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李虎:我的网文漂洋记

我10多年前开始创作网络文学,最开始只是写给中国的读者看。后来,我的作品被海外读者出于热情自发翻译成了外文,迈出出海的第一步。这些年,我的作品《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元尊》等纷纷走向海外。

网络文学之所以能海外“圈粉”,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传递了共通的情感内核。网络文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讲述故事,进而讲述故事里的喜怒哀乐。一部文学作品的内核是情感,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文化价值的差异,但作品里包含的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是人类共通的。这些情感不仅触动中国读者的心弦,也引发海外读者的共鸣。通俗易懂的语言,普遍的情感共鸣,跨越国界的文化力量,是网络文学赢得海外读者青睐的关键。

中国网络文学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海外读者有强烈吸引力。近年来,网文IP改编火热,我的一些作品也以剧集、漫画的形式出海。比如漫画版《元尊》在韩国、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上线,入选了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海外传播榜。通过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开展的中国网络文学Z世代国际传播工程,我的作品《万相之王》被译为波斯语并改编成外语有声书,特别添加了笙、箫、笛等中国传统乐器音效,更具中华美学风格。

对于改编,我既期待又担忧。由于语言不同,翻译是出海的关键。最初,我的作品被海外读者自发翻译,不同国家翻译的名字也不同。日本读者叫我Potato桑,法国、意大利读者叫我tiancantudou……网络文学翻译首先要研究所在国受众的阅读趣味,同时建立较为完备的语料库。《元尊》出海时,我们设置了统一的海外名称,但无法用法语翻译,最后用了拼音;日文版里,我们把“雀”翻译成“朱雀”、“龙”翻译成“天龙”,帮助读者理解。

对于创作者来说,作品始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才具备推广、转化等海外传播的更多可能。作者应该专注于写好故事,传递好故事里面的情感。把内功练好了,才有面对世界各地读者的底气。

作为中国文化“漂洋过海”的新载体,中国网络文学正在成为与韩剧、日漫、好莱坞电影并列的文化产业。让越来越多外国读者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美学,进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本报记者陈圆圆采访整理)

从文化传播者到新文学形态的开拓者

何 弘

数据来源:《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新三样”不仅深受国内受众青睐,也迅速点燃了海外受众的热情,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互联网时代一道亮丽的世界文化景观。“新三样”中,网络文学处于基础地位,构建了网剧、网游共同的叙事逻辑,并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传播优势,重塑文学的生产与传播范式,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网络文学以一种新颖的叙事方式,将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又创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穿越”“异能”“仙侠”等概念,是网络文学一种常见的设定,逐渐延伸到动漫、游戏、影视等领域,并被海外创作者借鉴使用。

《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新增海外本土作者12万、海外本土创作作品50万部,海外本土生态逐渐形成。通过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外国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价值观的了解更加深入,认同感不断增强。目前,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平台已经吸引并签约近百万名外国作者,他们借鉴中国网络文学的叙事模式和中华文化元素,形成了“中国故事—本土表达—全球传播”的创新链,为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极大促进了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随着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的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超九成。如中译英的《神话纪元,我进化成了恒星级巨兽》、英语译西班牙语的《公爵的蒙面夫人》等多部AI翻译作品在多平台畅销。截至2024年底,网络文学出海头部平台起点国际年新增出海AI翻译作品3200部,占中文翻译作品总量近50%,覆盖多个语种。随着小语种模型训练更加充分,规模化、多语种的出海格局正在形成。

而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除了通过内容输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之外,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文学的发展一直与文化的创新创造同频共振。网络文学的发展,不只是简单的创作、传播、阅读方式的变迁,也不只是一种文体的变化,而是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的建构。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文艺生产、传播和接受的物理限制及机制约束,实现了文艺创作领域的共创共享,大众广泛参与文艺创作成为可能。这种模式重构了文艺生产链,形成大众共创、大众共读、大众互动的新文学景观,网络文学因而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载体和鲜活实践,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生力量。

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在中国影响巨大,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尽管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依然存在同质化套路化、“系统文”泛滥、精品有待增加等问题,但网络文学建立起了新的叙事模式、文学生态,成为被西方模仿、学习、追随的对象,推动世界通俗文学的叙事方法创新,进而推动世界新文学形态的形成。从文化传播者发展成为新文学形态的开拓者,这是中国网络文学为世界文学发展探索出的新道路、作出的新贡献。

(作者为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