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里的气韵
下楼,出小区东门,穿过公园,过两个十字路口,步行不到6分钟,陕西省老年大学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分校康乃馨合唱团就在这里。
康乃馨合唱团成立不过两年光景,起初只有四五十位学员,授课的王雪燕老师一头长发,温文尔雅,她把中医经络与气息运行的玄妙,巧妙嫁接到歌唱艺术之中,每次教唱前,先会给大家教一些打通经络和气息的动作要领,为学员们开启了“炼气”歌唱的大门。她常说“唱歌要顺应生命科学,讲究气韵生动”,尤其强调“咬字千钧重,用心吐纳,听者自然能动容”。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歌唱与中医呼吸吐纳之法奇妙交融,声调仿佛循着无形的脉息流转,每个音符都仿佛有了生命的质感。
后来,邵保国老师接过了指挥棒。他帅气潇洒,文艺范儿十足,口中常念:“气、声、字、情、韵,是歌唱的五字箴言。气是根基、声是载体、字是表意、情是核心、韵是灵魂——五者交融,方成气韵。”强调“歌唱情取其高、声取其中、气取其深,音准、节奏、律动、气息、声音,缺一不可。”看到有的学员唱歌时木然的神情,他便敲打“情动声发,唱歌未开口,先要有情,情意须在声音发出之前,在胸中百转千回的酝酿”。看到有的学员唱歌时只顾自己亮嗓子,他斩钉截铁地指出“合唱是集体共情,各声部间发声力度要均衡”。看到学员们没有唱出词曲的意境,他说:“没有理解,就没有表达。”原来,那百人汇成的和声洪流,其根基在于心魂的彼此懂得与共振。
邵老师上课时的严格近乎苛刻,两个小时的课,他必先花去一半时间,带领大家反复打磨那看似枯燥却至关重要的根基——气息如何下沉、口型怎样打开、发音如何饱满圆润……他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全场,任何细微的瑕疵都难逃捕捉:谁的口型松懈了弧度,谁的声音偏离了轨道,谁的站姿歪斜或坐姿塌陷,甚至谁的眼神里掠过一丝游移的懈怠—— 一旦发现,他立马终止教学,即刻纠正,毫不犹豫。然而,紧随其后的,总是他那幽默风趣的调侃或一个生动的鬼脸,瞬间化开那点小小的窘迫,课堂里紧绷的空气又流转起会心的笑声。一次排练,我坐在前排,双脚无意识地微微踮起,鞋跟与地面之间仅隔着一道微不可察的空隙,邵老师的声音不高,却如石投静水,清晰地穿透歌声:“脚跟不着地,气息如何能沉得下去?”我连忙将整个脚掌贴合在地板上。邵老师不仅雕琢声音,还耐心矫正学员的“醋熘普通话”,引导学员拨开音符的丛林,去探寻词曲作者深埋于旋律与字句间的滚烫情愫,与幽微意图。
起初,许多人抱着“玩”的心态而来,我也暗自忧虑,邵老师严苛的要求,会不会像凛冽的寒风,吹散那些不够坚韧的枝叶。然而,事实是,合唱团非但没有萎缩,反而日益繁茂,从最初的四五十人,一路壮大到如今济济一堂的百余学员。严苛如刀,磨砺出的是每个人心底对和谐之美更深切的渴望与珍视。
邵老师传授的“炼气”之道,已无声地渗透进学员们的骨血,对韵律的追求,已从外在的规范内化为生命的自觉,使大家唱歌时由原来的“野路子”逐渐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学员们终于彻悟:歌唱绝非仅仅是喉咙的震颤,更是生命之气的吐纳流转与气韵的生动展现;声音,必须深深扎根于脚下沉稳的大地,气息才能如老树的根须,稳稳扎入沃土,滋养出声韵的饱满与悠长。当百人的心魂在“集体共情”的磁场中真正贯通、共鸣,那汇聚而成的和声便升华为磅礴的生命神韵,如同穿透云层的光束,足以照亮生命深处那些被尘埃覆盖却从未真正荒芜的角落。
邵老师传授的气息与发音秘法,也悄然融入了我的生活。黄昏时分,小区毗邻的公园便成了我天然的练声场。沿着熟悉的小径缓步而行,气息在步履间流转。春天,暖风裹挟着新绽玉兰与桃花的清芬,气息如汩汩清泉自丹田升起,滑过喉间,在唇齿边化作轻柔的低吟;夏日,蝉鸣织成密网,深吸一口炎热的空气,努力将声音沉下去,再沉下去,仿佛要压住那份暑气带来的浮躁;秋夜,一轮冰魄高悬,清辉如洗,对着那皎洁的明月徐徐吐纳,声音似乎也浸染了月色的澄澈与深邃的辽远;寒冬,碎雪在脚下吱吱作响,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花,而练声时的气息却在胸腔里愈发沉实、温暖,仿佛蕴藏着一炉不熄的炭火。时有健身者擦肩而过,投来好奇的一瞥,更有善意者驻足,竖起拇指,朗声赞一句:“中气十足啊!”这日复一日的行走与吟哦,竟成了课堂的延续,让生命的呼吸、自然的节律与歌唱的气韵,悄然合拍,浑然一体。
说起合唱团的破茧化蝶,学员们都对陕西省老年大学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对合唱团的重视支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分管培训社团工作的副主任邵卫青女士对文化工作情有独钟,在朗诵艺术上造诣精深,平日一头短发,干练麻利。合唱团每一次演出,她都要带活动中心的一干人马亲临现场,用温暖而有力的言语为大家鼓劲,有时欣然加入其中。活动中心为合唱团提供了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教室和排练场地。夏有空调驱散闷热,冬有暖气抵御严寒——这安稳、温暖的栖息地,让歌声得以在季节的轮回里,从容不迫地孕育、涵养、绽放出生命最饱满的情韵。
在合唱团的时光里,记忆的涟漪常常泛起。我时常会想起家乡那位乡村女音乐教师——路曼华老师,她简陋教室里的风琴声,曾是我贫瘠童年里最初的音乐启蒙。思绪也会飘回20世纪90年代,我负责单位宣传工作,就在这同一个地方——陕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曾为单位组织过盛大的晚会。彼时,员工们欢聚一堂,友邻单位的领导们应邀而至,掌声、笑声、舞台的灯光仿佛还在眼前交织。未曾想,多年之后,命运流转,我竟又回到这方熟悉的天地,在歌声中体悟生命新的气韵。
2025年“七一”前夕,合唱团汇报演出,《不忘初心》与《壮美延安》的旋律在活动中心大厅庄严升起。当最后一个音符尘埃落定,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如潮水般涌来,经久不息——那声浪是百人生命气韵汇聚成的洪流,激荡起沉睡在岁月河床深处的涟漪:青春的悸动、未竟的梦想,以及此刻凝聚的荣光。
这源自心底、贯通气韵的真诚之声,如一条温暖的河流,唤醒了这群鬓染霜华的学员心底那团由气息点燃、用情韵守护、始终未曾熄灭的生命之火……
(作者系陕西省西咸新区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