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  轻侯:网络小说中“参照物”的设定和突破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轻侯  2025年07月25日08:57

网络文学蓬勃、鲜活地在这个时代生长着,以它的无限想象,以它的烂漫可爱,以它的现实沉思,给予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各种形式的能量与元气,创造新的奇迹与可能。

网络文学旺盛生发,始于写作初心,成于时代机遇,更离不开所有写作者一点一滴的耕耘。无论是知天命的阅历还是Z时代的新浪潮,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同样的光芒,他们对于写作的每一点思考,都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国作家网通过推出“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专题,与众多读者一起重温网络文学名家们的写作初心,分享他们的文学理念与创作细节。我们相信,多元与精彩,都将会在这里呈现。

(栏目主持:虞婧)

轻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家,擅长行业文创作,代表作《草原牧医[六零]》《香江神探[九零]》《小秘书系统》《重生之大画家》等,其中多部作品售出简体出版版权、有声版权。其中现实题材作品《草原牧医[六零]》入选2024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小说学会2024年度中国好小说、第四届“网络文学青春榜”年榜等。

《草原牧医》在被讨论时,常有疑问声音:这本书是否有必要设定一个穿越女主?一本现实题材小说为什么要加入穿越元素?

在讨论“穿越必要性”这个话题时,抛开“增强代入感”这个目的,还可以回溯到在创作这本书时常用的一个技法——寻找“参照物”——去寻找答案。

一、在一本书的萌芽阶段,“寻找对标”发挥的作用

网络文学蓬勃发展至今,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创意、写法都已屡见不鲜,想要创作一个能被看到的新故事就如求职一般,也要寻找“核心竞争力”。网络世界浩瀚无边,大量信息不断更新迭代,必须有鲜明的特色呈现出来,才能使自己的故事脱颖而出,拥有竞争力。

当大量“嫁人”故事作为“参照物”的时候,主角靠自己努力获取社会地位和幸福的故事就成了“新鲜故事”;当大量主角经商故事被作为“参照物”时,支持国家三农事业就成了“新鲜故事”。《草原牧医》便是以大众题材为参照物做创新推导的,对读者而言,相比其他已被多次描绘的时代背景和大众职业来说,六十年代草原游牧环境下的生产队生活和“牧医”职业或许更为“新鲜”。

牧区生活的核心“参照物”一定是城市生活,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来到牧区生活,通过两种生活的差异性描述,容易碰撞出更有趣的故事。所以在确定了背景环境后,主角的身份也通过“寻找对标参照物”的方式得到了确认——一群带着知识来到牧区建设边疆的城市青年。

同时代的城市对于同时代牧区的对标差距如果再拉大呢?那么就是新时代的城市和旧时代的牧区互为对标:站在新时代的城市中,旧时代的牧区里有什么值得向往?旧时代的牧区里又有什么会成为故事创作中所必备的“困难设置”?通过寻找最大差异性的“对标”,《草原牧医》要描摹的旧时代牧区背景逐渐变得越发鲜明——它有城市没有的自然风貌,有与城市规范化生活节奏截然不同的游牧节律,有沉浸大自然的悠然,有与暴虐气候斗争的酷烈激情,有豁达的人情和野性的自由,还有爽朗不内耗的人际交往与最直白的爱恨。

这样以一个现代城市长大的主角视角去探索六十年代的草原牧区,能碰撞出的情绪更丰富,可以探讨的内容也更具层次感,这个故事的“新意”和“核心竞争力”终于见了雏形:在现代不那么受重视的兽医专业大学生,来到了一个牧医地位最高的天地大展身手、实现自我。于是,穿越的主角,才能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未来视角,将六十年代草原生产队的风貌描绘得更为生动。也正是一个与现代截然不同的六十年代生产队,才能为主角渴望被认可、被爱、被关注的心,提供一个温床。

通过寻找参照物的方式,创作具有差异性的主角与故事背景,碰撞出强烈的火花,并挖掘出这个故事独特的爽点,使它作为一本具有可读性和思想性的网络小说成立。同时也基于这样的碰撞,才有机会用主角穿越到草原这样的故事,对照当代城市人逃离城市的冲动,去讨论当代人面临的物质压力和“价值感低”“存在感薄弱”“就业困难”等困境。

通过善用参照物的方法,《草原牧医》故事的创意初见雏形型,同时我们也能看出,穿越的角色是有意义的,正是穿越造就了角色和故事背景最大的冲突差,使这个故事真正成立。

图1.草原 图2.小女孩与牛犊子 图3.林雪君

《草原牧医》中的水彩插画,作者手绘(部分配图有临摹元素)

二、角色创作中找到“参照物”的重要性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寻找“参照物”,以锚定自己的位置,塑造自我。

塑造小说角色时也是如此,每个角色都是一个“我”,这个角色因为与其他角色有所不同,才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和个性,变得立体鲜活,乃至被读者记住。

网络文学塑造一些角色时,会使用“他无我有”“他差我优”的逻辑,这也是通过拟定一个“对标参照物”来进行角色塑造。比如《葫芦娃》中大娃的力大无穷,是相比其他角色的力量做出的优势化设定,所以主角能力、个性的塑造,也常常基于一个平均数的整体去做特色描摹。这就是在对照的作用下,创造角色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在一个大多数人都会骑马的环境中,一个同样会骑马的角色就不足以支撑主角身份。但一位拥有未来科技知识的动物医学研究生,则可以成为鲜明的“对标性人物”——她掌握的技术,正是这个环境最缺少的,也正是这片土地上的牧民们最亟需学习的。这样一个主角,逐渐将自己对照大时代群体特异化的“知识储备”发挥出来的过程,也成了她完成自己人物弧光的过程。

当牧区品种改良造成大批量母牛难产时,更优异的接产技术,甚至开腹手术,最大程度地保住了草原上的重要畜牧资产;当出现疫病危机时,根据未来的防疫布局提前做好的准备,避免了一场重大的牧区灾难。这样安排的剧情,更具冲击力、故事性,趣味强,同时也兼具了网络文学常常提到的“爽点”。

而这些剧情都源于女主角特殊性的塑造,她的特殊性也正是通过“参照法”逐步丰满起来的。主角在一步步展现自己“特殊”的过程,渐渐承担起保护牲畜、保护生产队、保护草原的责任,她的勇敢与纯粹的医者形象也变得突出。

同样的,以“成为兽医、决定留在草原的女主角”为对标,其他角色也变得立体起来——他们成为建筑师、成为药剂师、成为拖拉机手;他们有的留在草原,有的去了农业区,有的回城深造,有的走向国家需要他的地方——角色们互为对照,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善用“对标”、不断寻找参照物,于是有了《草原牧医》中相对牧羊犬来说更强悍也更内敛的黑狼沃勒,有了相对其他动物更有责任心的母牛巴雅尔,有了以平等身份对待子女的父亲,有了相对商业社会有距离感的社群关系而显得尤为动人的互助集体,和这个集体之中质朴、热情、勤劳、可爱、豁达的人民。

这些童话般美好的长辈、亲戚、同事、领导、朋友、客户,正是《草原牧医》最感人的部分,成就了这本书乌托邦般的幸福底色。

配图分别为《草原牧医》中出现过的角色:

牧羊犬糖豆、黑狼沃勒、狍鹿、母牛巴雅尔

知青穆俊卿、牧区少年阿木古楞、牧区青年塔米尔、戴尤登帽的女主角林雪君

三、剧情冲突中,针对“对标”做的创新

很多读者评价《草原牧医》中没有反派角色,没有与反派对抗的冲突剧情,认为这样会缺少张力,让故事失去了一波三折的精彩度。

当下网络文学中很多作者喜欢设计反派负面剧情,先拉低读者的情绪值,再打倒反派角色、破除障碍,将读者情绪值拉高,以此使读者体验大跨度的情绪变化,完成爽感的铺陈。

如果把这样的创作方式当做一种“对标参照物”,是否可以进行一种没有反派的创作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尝试让草原牧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暴雪白灾”“蝗灾”“畜牧疾病”起到反派的作用。小说中的配角们如同主角的兽医技术一样,成为她克服困难过程中的助力,他们在抵抗白灾、治蝗、救牲畜的过程中配合主角、团结一致地破除万难、建设牧区。

如此尝试,使《草原牧医》损失了“愤怒→爽”这样大跨度情绪起伏带来的张力,但也使读者阅读过程中拥有一种“不会忽然被虐”的安全感。动人的友谊可以创造催人泪下的故事段落,互助、奉献和其利断金的剧情能提供诸如“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暖心”等持续性更久、并不逊色于直白爽点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些内容成就了《草原牧医》非常统一的温馨治愈气质。

与此同时,《草原牧医》剧情创作中还有另一个“对标参照物”,即以往关于六七十年代背景小说的苦难叙事。

过往的经典作品中,更多呈现的是苦难和迷茫,这当然有着重要的历史性。不过以此为参照物时,我们是否也可以呈现一下另一面。

人才人口饱和的城市中找不到工作的知识青年们,是否能在边疆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

草原没有筒子楼和白米面,但有最新鲜的牛奶、无污染的蔬菜、不含重金属的鱼……

艰苦的冰天雪地,对于现代喜欢花钱去雪乡旅游的年轻人来说,是否拥有别样的魅力?

现代城市中孤独地朝九晚五着的年轻人们,投身集体劳动时会不会觉得温暖、热闹和幸福?

——“反对标”的呈现能让知青故事拥有新样貌。

它激情的、积极的、热血的那一面,激发了读者内心对祖国的热爱、对施展身手实现梦想的渴望、对边疆大自然的憧憬。

寻找“参照物”做反转、拉差距、提强度,可以帮助作者在自己的故事中挖掘出核心竞争力,创造出最鲜明的角色,书写出创新、有趣的剧情。

在《草原牧医》这本书中,根据“参照物”做的方方面面思考,赋予了旧题材新的生命活力,激发出这个原本不太光怪陆离的故事强烈的火花,给平实的主线增添了张力,让它变得特别,拥有了自己的内核和灵魂。期待能为有类似创作困惑的朋友们带来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