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扫毒风暴》:双雄叙事实现禁毒题材剧创新
来源:北京晚报 | 李夏至  2025年07月21日08:41

还未开播,就锁定了“剧王”位置,开播之后成绩同样亮眼。备受关注的《扫毒风暴》自上周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开播以来,5天内酷云实时收视率峰值破2.3,腾讯视频站内热度高涨,豆瓣评分7.9分,猫眼等平台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稳居第一,口碑收视均表现突出。

毒案迷局:多线索叙事推进剧情

《扫毒风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讲起,当时新型毒品冰毒开始暗中向我国境内渗透,也成为缉毒工作的新重点。剧中,由秦昊饰演的二叔卢少骅在西港市化工厂保卫科工作,还兼任哥哥走私公司的话事人(注:负责人)。卢家的货柜被麾下小弟阿胜偷用拿来走私冰毒,被西港当地海关查获,阿胜本人则被杀灭口。

从边境卧底回到西港的缉毒警察林强峰(段奕宏饰)开始介入查案,境外地区的海洛因旧线、新型冰毒制贩新线以及相对应的缉毒警察线路,三条线索因阿胜被杀案和海关冰毒案就此交织在一起。

如果从开篇布局来看,《扫毒风暴》确实有线索太多,交叉叙事略显繁杂的情况。剧情的主线既有当地缉毒警探查海洛因案的明线,又有林强峰返回西港后调查阿胜被杀案齐头并进,境外的毒贩旧势力因冰毒的出现开始出现权力更迭,则是较为隐藏的暗线。

好在剧情很快推进,阿胜被杀案背后的制毒师老鬼将几方线索连接起来,他既是导致阿胜被杀的原因,也在逃亡中与主角卢少骅产生关联,意外教授其制毒方法。因为海关扣货而导致背负巨额债务的卢少骅,面对当地十公斤300万的巨额利益的诱惑铤而走险,从此走上了制毒贩毒的不归路。

缉毒群像:接近残酷写实手法再现艰苦禁毒

《扫毒风暴》中,由于主角卢少骅出现了从普通化工厂职工转身成为制毒高手的情节,该剧被很多观众与美剧《绝命毒师》相比较,而此前由张颂文出演的同类题材《猎冰》,也被援引来做相关的对照。

两部剧都被认为原型人物来源于现实中的毒枭刘招华,他曾利用独创合成技术大规模制造冰毒,涉案冰毒总量超过14吨,为1999年左右全球最大规模的冰毒案件之一。不过,虽然题材相近,但《扫毒风暴》与《绝命毒师》《猎冰》还是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在现有的故事线中,《扫毒风暴》并没有如前作更多将笔墨放在毒贩身上,而是明显突出以林强峰为代表的缉毒警察群体,完整呈现一线缉毒警察的群像,以接近残酷写实的手法再现上世纪末艰苦卓绝的禁毒事业。

双男主中,缉毒警察林强峰的“前世今生”更是有较多着墨。林强峰的卧底生涯一直作为前情提要出现在片头,当时与他一起卧底的林百川在身份暴露后遇害,而林强峰只能眼睁睁看着队友牺牲。关于凶手唯一的线索来自毒贩身上的纹身,而当林强峰带队在追查老鬼的过程中再次在杀手身上看到相同的纹身,瞬间意识到西港地方的毒品网络与境外贩毒组织相连。

基于林强峰的卧底经历,以及战友在眼前遇害时受到的刺激,由段奕宏饰演的这位缉毒警察不走寻常路。他破案的方式并不规范,看上去吊儿郎当,虽然多年远离西港,但依然有自己的线人网络,很快就借助情报网摸清了西港本地毒贩的关系脉络。

而缉毒大队原有的小分队,以及与林强峰并肩作战的“三剑客”,市局政委、地方派出所的所长等人都有生动的性格展示,围绕着林强峰逐渐树立起来的一线缉毒警察群像,也因此显得丰富而立体。

表达创新:风格化影像展现需包容

在查明阿胜被杀案时,林强峰就很敏感地察觉到彼时尚未接触毒品的卢少骅在隐瞒真相。该剧最初引人注意的“双雄”对决戏码,主要出现在开篇处的阿胜被杀案。

从二人不多的对戏场面来看,段奕宏演出了林强峰在表面的随性之下隐藏的机锋,而秦昊则以不动声色的模式展现了卢少骅强大的心理素质。二人当面对决,难分高下,双方各自的高光场面反而都出现在分线叙事里,这难免让期待双雄场景的观众有些失望。不过,当剧情行至中段,境外贩毒网络的支线开始展开,《扫毒风暴》更好看的戏码才真正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导演五百曾凭借《心理罪》《扫黑风暴》等悬疑涉案剧打响名声,作为一名新锐导演,他在这次的创作中明显“拍得更飞了”。大量的手持摄影画面在剧中出现,跟随人物以第一主观视角切入,在表现吸毒成瘾画面时更是采用了很多的颠倒变形画面处理。

这种较为夸张的影像风格直观展示了毒品对人脑的不可逆损害,让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吸毒者的异常。手持摄影的粗粝风格对应剧中毒贩的心狠手辣,复古色彩的滤镜也加重了该剧的历史感,用影像重现了当年那个制毒贩毒产业猖獗的年代。

对于习惯了四平八稳看涉案剧风格的观众来说,《扫毒风暴》晃动的画面与略显鲜艳的色彩确实有些不好接受,但从涉毒剧的表达创新来看,其实尚能理解。在作者影像的风格追求与观众审美的接受度之间,确实需要找到一个平衡,但目前的创作手法与内容表达并非毫无关联,算不上过分炫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