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金泰成:翻译与未来:论忠实之美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金泰成  2025年07月21日17:19

当我得知本次大会主题定为“‘译’起向未来”时,一时难以理解其深意。为此我整整思考了一天,反复琢磨“翻译”与“未来”的关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翻译无需过多考虑未来,光是忠实呈现当下文本就已经时间紧迫。

翻译与创作截然不同。文学创作本质上是指向未来的,让未来世界比现在更美好是文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因此作家们不得不思考和想象未来。即使作品内容不直接反映未来,但写作行为本身大多都是面向未来的。相比之下,翻译只需忠实再现和拓展原作中蕴含的未来价值即可,因为翻译的本质是服务。2010年第一次大会时,我曾将作家与译者的关系比作"金陵十二钗"中的薛宝钗和袭人,这一观点至今未变。译者无需考虑未来,只要通过翻译重现和扩展原作,就足以积累未来的文化遗产。比如,若我能将200部华文作品译成韩语后离世,这就是为韩国未来读者留下巨大的文学遗产,也是为他们打开了通过文学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从去年开始,我在首尔可以永久免费乘坐地铁。这意味着什么?说明我已步入法定老年。出于焦虑,上周我特意询问了韩国规模最大、拥有译员最多的出版社编辑:“贵社最年长的译者多大年纪?”得到的回答是76岁。如果这是译者年龄的一般的上限,那么我在韩国从事翻译工作的时间就只剩下十年了。即便如此,我想翻译、该翻译的书籍仍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哪还有余力思考未来?思考未来是作家的事,不是译者的本分。

昨晚阅读米兰·昆德拉的遗作集时不觉入睡。这位曾因众多译本错误而失望苦恼的作家留下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唯有忠实的翻译才是美丽的。造就真正译者的,是对忠实的热忱。”

(作者系韩国汉学家。本文为作者在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