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阅读,从邻居开始
中国与东盟是近邻,然而,地理的相近未必获得文学交流的优先权。十多年前,我在泰国曼谷和越南的河内逛书店,很少看到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即使有,也是零零星星几本,躲在不起眼的角落,仿佛害羞的客人,与商场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和穿梭于大街小巷众多的繁忙的中国商人形成强烈反差。一边是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边是冷冷清清的图书,商业与文学走出去的落差如此之大,虽在我意料之中却又心有不甘。
2010年,我所供职的广西民族大学同意我找泰国作家协会合作,翻译出版中泰文学作品集《同一条河流》,分别选出中国与泰国当代五部短篇小说和十首诗歌,同时在两国双语出版。该书出版后,成为双方留学生的最佳读本。2015年春,越南河内国家大学黎辉宵教授一行访问广西民族大学,提出翻译出版我的中短篇小说集,我乐于授权。次年,越文版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出版。
2015夏天,越南出版人阮丽芝来到南宁,与我洽谈翻译出版事宜。我建议她与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作家协会合作,出版更多的广西作家作品。在我推荐的众多作家中,她选取了五位作家的作品带回越南研读。很快她就给我来信,说愿意翻译出版这些作品。次年7月,我与五位广西作家来到越南胡志明市读书街,参加长篇小说《篡改的命》越文版新书发布会,同时签订五位作家越文版翻译出版合同。越南媒体跟踪报道,不少读者围观。由于引进效果尚可,该公司又陆续翻译出版了我的长篇小说《后悔录》《耳光响亮》和《回响》。我们的作品在越南慢慢地多了起来。今年是中越人文交流年,6月下旬,受芝文化公司邀请,我到越南胡志明市做了三场交流活动。越南的评论家以及读者不仅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想,还乐于深度交流。我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以及友好。
除越南、泰国之外,广西作家的作品已分别在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翻译出版。而广西的出版社也分别出版了越南和缅甸作家的作品。我们与东盟相互阅读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十多天前,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在南宁举办,来自东盟各国的图书展台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和出版人围观。
远亲不如近邻,中国人非常重视与邻居的关系。因此,对于邻居的阅读尤其重要。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风物相近,历史经验与现实经验多有相似之处,彼此一旦重视阅读,那就很容易产生共鸣。近年,在与东盟各国作家与读者的交流中,我看到了阅读前与阅读后的区别,看到了十年前与十年后见面时的表情、语气与动作的不同。我想,这便是文学的力量,它在悄悄地改变彼此的认知、提升彼此的好感。
当然,我并不排斥对远方的阅读,在这里强调阅读从邻居开始,是想改变一下过去我们由远及近的阅读选择。其实,由近及远才是我们出行的方式,也应该成为我们的阅读方式。
(作者系中国作家、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协主席。本文为作者在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