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散文》2025年第7期|刘运峰:为史迁一辩
来源:《散文》2025年第7期 | 刘运峰  2025年07月21日08:20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饱蘸着血和泪写出来的千古名作,尤其其中的“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每每读来,都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不已。

这段话并不难解释,是司马迁以古人为榜样,激励自己忍辱含垢,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完成《史记》这部旷世之作。

据我所知,这篇文章流传至今,除了开头的“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这一处,有人认为“太史公”应为“太史令”——因为司马迁不会自称“太史公”,是后人出于对司马迁的敬仰而改“令”为“公”以外,对于文本自身,似乎还没有多少质疑。最近读杨牧之先生的《最喜今生为书忙》一书,其中有一篇《不忧·不惑·不惧——怀念周振甫先生》非常感人。周振甫先生的敬业、勤勉、低调、纯粹而又坚持原则,不迷信权威的精神风范令人心生敬佩。但是,文章中有一处提法却让人感到有些遗憾。作者在谈到向周先生请教学习古文时写道:

我写过一篇有关司马迁《报任安书》的文章,极力推崇文章之佳妙。周先生对我说,其实,司马迁写的这篇文章也有不尽圆满的地方。比如,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其实,吕不韦让门客写的《吕氏春秋》,不是迁蜀之后,而是他在秦国掌权十分得意的时候;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这两篇文章也不是囚秦后写的;《诗》三百篇很多是男女相悦之情歌,这些情歌也不是“发愤之所为作也”。

作者在叙述这段文字之后,接着写道:“听了周先生的分析,我出了一头汗。这些我连想都没有想过。”

这似乎是认同了周先生的分析。

周振甫先生说司马迁其文“不尽圆满”,让笔者颇感遗憾,万万没有想到,博学如周先生,竟也会对《报任安书》产生如此的误解。

《吕览》(《吕氏春秋》)的确是吕不韦的门客集体编写而成。《史记·吕不韦列传》记:“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因书中有“八览”,故又称《吕览》。吕不韦曾是权倾朝野、遮云蔽日的人物,秦王嬴政接手政务之后,吕不韦被免职,不久即令其迁往蜀郡,吕不韦心生恐惧,即饮鸩自杀。韩非的确是先著《说难》《孤愤》等篇目,引起了秦王的重视,于是力邀其入秦,但却遭到同学李斯的嫉妒,于是构陷罪名,将其囚禁入狱,令其服毒而死。然而,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实际表达的意思是:尽管吕不韦遭到了被迫贬谪蜀郡的惩罚,但毕竟有一部《吕览》流传了下来,使得吕不韦广为人知;尽管韩非落得惨死异国的结局,却有《说难》《孤愤》等名篇被人们传诵。从这个意义上说,吕不韦、韩非都是不可磨灭的,称得上是“倜傥非常之人”。吕不韦的迁蜀和《吕览》、韩非的囚秦和《说难》《孤愤》,绝不是如周振甫先生所理解的为一种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对比关系,因此也就不能说司马迁的表述存在“不尽圆满”之处。

至于周振甫先生所认为的“《诗》三百”多是男女情歌,既非“圣贤”也不“发愤”的观点,亦属差谬。这里的“圣贤”,绝非《诗经》中各篇目的作者,而是特指孔子;“作”亦不是《诗经》中的具体作品,而是《诗经》这部编辑作品本身。

尽管孔子具有多种身份,但最为突出的只有两个:一是教育家,一是编辑家。孔子年轻时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因此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到处碰壁,不得不回到故乡开办私学。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他切身感到了老之将至、寂寂无名的恐惧,于是废寝忘食,发奋图强,完成了《春秋》和《诗经》的编辑。关于孔子编辑《诗经》的过程,《史记·孔子世家》中有明确的记载: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由此可见,从一般意义上说,《诗经》是编辑作品,但从孔子为之所付出的心血来看,又无异于一次再创作,视其为孔子的作品也丝毫不为过。

周先生显然是误解了司马迁的话,也误解了司马迁本人。

【刘运峰,河北省束鹿县人。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出版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南开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2017年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编著出版《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序跋集》《鲁迅书衣录》《鲁迅辑印美术图录全集》《鲁迅著作考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