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中的抗战烽火
《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连环画典藏》,沈尧伊、赵奇等绘,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2025年6月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5家专业美术出版社倾力打造的《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连环画典藏》面世。
连环画作为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其独特的图像叙事拥有无可比拟的普及力与感染力。这套典藏正是借助这一载体,将那段烽火岁月、那份不屈意志凝固于画面之中,成为固化民族集体记忆的鲜活教材。它让历史的细节得以具象呈现,让英雄的面容清晰可辨,使一代代后来者能够直观地了解、深切地感知,进而自觉地传承那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抗战历史与伟大精神。
以图像铭记民族记忆。《胜利与和平》将宏大、复杂、悲壮的历史转化为可感、可知、可敬的视觉叙事,生动再现了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和事件,让抽象的分散式叙述变得具体化、场景化。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五大美术出版社首次联手,整合几百种抗战题材资源,精选出80册连环画,新中国成立至今创作的精品抗战题材连环画作品在此汇聚。
从历史回响到当代共振。这套共80册的连环画规模宏大、制作精良,开创了主题出版的新范式。首先,该书将中国战场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大坐标系中,全景式呈现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用《首战平型关》《血战台儿庄》等作品展现中国军民的英勇无畏,揭示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重要战略意义。其次,该书整合多部经典作品,涵盖战史、英雄、名著三大篇章,打破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既有《赵一曼》中烈士在狱中遭受敌人无情折磨的悲壮写实,也有《四世同堂》的文学转译。画家赵华胜以细腻笔触描绘出赵一曼作为英雄和母亲的双重形象,将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画家刘世铎则以连环画形式再现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北平沦陷区的人性挣扎在细腻工笔中愈显沉痛。此外,32开竖开本的疏朗排版与现代素雅装帧,打破了连环画固有的64开小开本模式,《雁翎队》的战斗场景借助留白与主题色的运用更显张力,兼顾了传统韵味与当代阅读体验。
该书还通过一个个艺术形象,让英雄人物在历史记忆中活起来。赵一曼、杨靖宇等无数有名或无名的抗日英雄,其英勇战斗、舍生忘死、宁死不屈的壮烈事迹,通过画面语言具象化地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该书如实地展示了战争造成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家园毁灭、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描绘了在战火硝烟中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坚守。《正义的胜利》引导读者从内心深处认同和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呈现出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复活、反对一切形式暴力的坚定意识,让读者理解维护和平是每个人的责任。该书让我们从方寸间的英雄史诗出发,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动力,引导读者从历史中汲取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自强自立、居安思危的智慧。
传统形式与当代语境的对话。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是新中国连环画的出版重镇,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将主题出版作为弘扬主流价值观、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抓手,在抗战题材出版领域持续深耕。连环画曾被誉为“新中国的美育教科书”。而《胜利与和平》的突破,在于让这一传统形式与当代语境对话。书中大量黑白线描作品,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致敬。《大刀记》采用电影分镜式构图,主人公梁永生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场景通过俯视与特写的切换强化戏剧张力。西方技法的本土化方面,沈尧伊的《白马》以版画技法渲染战争纪实感,赵奇的《杨靖宇》借水墨明暗表现叙事诗意境,体现“技随境变”的融合实验。
这套书的诞生,是“艺术为人民”理念在新时代的生动续写与深度践行。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古元、彦涵等艺术家以木刻连环画为武器,将画作贴进老乡窑洞。今日的出版人同样以行动践行使命,以《白求恩在中国》等国际主义题材作品,向世界讲述中国抗战的全球意义。
历史从未褪色,它只是等待被重新讲述。从延安木刻工作团的梨木板,到五社联合的典藏丛书,一代代中国出版人以匠心接力,让烽火岁月在方寸画卷中永生。墨线可断而精神连绵,八十载血痕终化和平鸽羽。这便是图像的力量,也是出版的永恒荣光。
(作者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