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旧地图,探寻新“视”界 ——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观察
7月2日至3日,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在京举行。本届大会围绕网络视听艺术发展举行了多场主题研讨,议题覆盖网络综艺、网络剧、微短剧、新大众文艺等行业热点。相关主管部门、互联网平台企业、节目制作公司、影视作品主创团队、高校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各方代表共聚一堂,聚焦网络视听新业态,深度商讨行业发展新举措,以期引导从业者打开思路、锐意创新,不断拓展网络视听行业发展新空间。
借力文学IP,网络剧“精品化”破局之道
近年来,文学改编佳作频出,《人世间》《三体》《繁花》《我的阿勒泰》等一批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反响的作品屡屡“破圈”,为影视行业树立了新的品质标杆。本届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在发言中透露了一组IP版权的交易数据,“去年网络文学新增各类IP改编达3万余部,其中影视剧授权新增300部、微短剧1600部、动画80部、漫画400部,有声书上万部”。胡邦胜表示,文学作为内容生产的“母体”,其与网络视听的融合发展已成新趋势。文学与网络视听应“双向奔赴、相互赋能”,既要畅通从文学IP到多形态产品的产业链条,也要借助网络视听的多媒介呈现扩大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共同打造当代中国文化的新景观。
为从源头夯实剧本根基,北京市广电局已连续三年联合中国作协,共同推动“影视+文学”的融合转化。在大会特别环节“文学转化网络视听作品推荐”上,中国作协社联部权保处处长孟英杰向业界推荐了15部具有高度网络视听转化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这批作品涵盖现实、历史、科幻、悬疑等多个领域,情感真挚、思想深刻。推荐书单中,既有苏童《好天气》这样描摹时代变迁中个体悲欢的力作,也有祝勇以故宫文物南迁为背景的《国宝·山鸣谷应》;既有海飞讲述明代抗倭谍战的《昆仑海》,也有段子期充满奇特想象的科幻小说《倍速世界》;此外还包括反特故事《第一个十月》、志怪小说《两心图》、探险小说《丝路古船》、社会派悬疑《追凶》等多元类型。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当代文学创作的丰富性、多样性,为网络剧精品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源头活水”。
面对网络长剧内部创作瓶颈与外部短视频、游戏等多元娱乐形式的竞争压力,来自头部平台与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破局策略。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认为,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焦虑如同浓雾遮挡前路,但“迷雾并非绝境,它只是遮蔽旧地图,却催促我们去寻找新大陆”。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创作多元化的背景下,网络剧创作正迎来从“流量至上”向“价值引领”的转型。“要相信故事本身有穿越时空的力量,相信行业生态协同共生的力量,相信青年创作者蓬勃生长的力量。”
“长短横竖”优势各显,实现从流量到人心的回归
作为网络视听领域最具成长性的力量,微短剧的提质升级仍是此次大会的关注焦点。会上发布了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阶段性成果,共征集作品1070部,239部精品入围复赛,这些作品呈现出“文学性和戏剧性回归”的鲜明特点。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网络微短剧微电影大赛中,《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等10部作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借用AI技术实现了剧本优化、镜头设计和美术叙事的三重突破,展现了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中,行业专家与从业者围绕产业升级、审美突破展开探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认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作经验对微短剧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微短剧改编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很多微短剧都有可能因此自带文化基因、品牌光环和传播基础。此外,经过互联网快速传播的综艺节目、脱口秀甚至小品、相声等新兴IP也蕴含广阔的开发潜力。北京长信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靖宇分享了长线布局IP生态的实践经验。从《灵魂摆渡》系列的持续开发,到《南洋女儿情》《狮城山海》的跨媒介联动,郭靖宇认为,微短剧不仅是短平快的内容载体,更应成为IP宇宙的“种子工程”。例如,《唐朝诡事录》同步开发长剧与微短剧,通过“长短协同”最大化发挥IP影响力。在他看来,IP的养成需打破媒介壁垒,通过文学、音乐剧、文旅等多元形态的渗透,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介绍,目前,爱奇艺将微短剧分为微剧和短剧两个内容品类分别加以开发。微剧(竖屏,单集时长1-3分钟)的创作要从短视频的创作逻辑去进化,即用IP改编破除同质化问题、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抓头部内容;短剧(横屏,单集时长5-20分钟)则在创作形式和用户观看习惯都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从制作精良、系列化和题材创新三个方面完成进化。对于横屏短剧,爱奇艺提出“与长剧卷品质”的竞争思路。腾讯视频则笃行长期主义核心战略,以“细分多元”为关键词,向行业发布了“烟火气”“少年气”“新鲜气”三大内容创作方向,鼓励创作者在家庭生活、青春成长、创新题材等细分赛道深耕,并在细分垂直的内容赛道里用更细腻的创作投入,完成更新鲜的创作表达,打造出具有长久影响力的作品。 腾讯在线视频联席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娟认为,长和短、横和竖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优势各显的一个新生态系统。在全新的视听内容体系下,内容价值要实现从流量到人心的回归。
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江提出“从流量狂欢到文化深耕”的转型路径。他认为,当前微短剧行业面临同质化严重、用户“爽疲劳”等问题。对此,微短剧需要在多个维度升级:首先提升内容质感,在服化道、叙事节奏上对标长剧标准;其次探索“微短剧+”模式,通过与文旅、科普、非遗等领域的跨界合作,让微短剧成为连接多元产业的文化纽带,不仅提升内容的文化厚度,还为地方品牌塑造提供新路径。在李江看来,微短剧需要时间沉淀精品,让“精品短剧不止于‘短’,更成就‘长’久的生命力与影响力”,这种生态思维将不断拓展微短剧的商业边界和社会价值,推动视听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