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3年度“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入选作品改稿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英俊  2025年07月03日18:30

2025年6月30日,由作家出版社、内蒙古文联、内蒙古作协主办的2023年度“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入选作品改稿会在京举行。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海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出席活动并致辞。胡平、梁鸿鹰、徐坤、刘艳、季亚娅、王国平、安殿荣、张元珂、赵依、李晓晨、宋嵩、丁鹏等评论家、学者担任改稿专家。6部入选作品作者海勒根那、白涛、高朵芬、吕斌、田福、陈慧明以及书稿责任编辑,内蒙古作协秘书长丛龙瑞、副秘书长斯日古冷,内蒙古作协干部刘淑楠等参加活动。改稿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孙吉民主持。

“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是由内蒙古文联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学工程,自2011年组织实施以来,在引导内蒙古文学创作方向、提升内蒙古文学创作水平、发掘培养内蒙古优秀文学人才、培育推出内蒙古优秀文学作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该工程已累计出版作品近百部,为推动内蒙古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此次入选的6部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让流水永远记住我们的名字》、散文集《马背长调——一个人的和声》、诗集《彼岸图象》以及长篇小说《十个不完整的故事》《金驹》《石吼》。这些作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展现了内蒙古作家扎根生活、潜心创作的丰硕成果,也彰显了内蒙古文学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海山致辞

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海山致辞

海山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改稿会是内蒙古文联、内蒙古作家协会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推动内蒙古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内蒙古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手中的笔描绘着内蒙古大地上发生的生动故事和时代变迁,创作推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但是文学精品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千锤百炼的打磨过程。此次改稿会特别邀请专家为作品把脉问诊,正是帮助作品实现从“好”到“更好”跨越的关键一步。希望入选作者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谦逊的态度虚心求教,以开放的胸怀接纳意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反复打磨,让作品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艺术表现更加精湛,共同为繁荣发展内蒙古文学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致辞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致辞

张亚丽在致辞中谈到,内蒙古这片丰厚的土地孕育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近年来,内蒙古文联、作协高度重视文学事业发展,精心谋划并实施“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去年8月,内蒙古文联与作家出版社就2023年度入选作品召开研讨会并签署出版协议,同时提出希望在后续出版中通过改稿会提升作品质量。此次改稿会正是提高作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期待专家深入分析指导作品,作家认真思考专家建议,突破自我、创新修改,各方携手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秀作品。

海勒根那《让流水永远记得我们的名字》改稿现场

海勒根那《让流水永远记得我们的名字》改稿现场

白涛《马背长调——一个人的和声》改稿现场

白涛《马背长调——一个人的和声》改稿现场

吕斌《十个不完整的故事》改稿现场

吕斌《十个不完整的故事》改稿现场

陈慧明《石吼》改稿现场

陈慧明《石吼》改稿现场

田福《金驹》改稿现场

田福《金驹》改稿现场

高朵芬《彼岸图象》改稿现场

高朵芬《彼岸图象》改稿现场

本次改稿会采用“双专家同评”模式,即两位专家同改一部书稿,多角度、深层次为作品提出具体且行之有效的修改方案,助力作家提升书稿质量。6位作者分别与对应的两位专家,围绕作品细节展开深入研讨,从小说的情节架构、叙事节奏、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散文的文化特质、分辑策略、语言表达,诗歌的意象运用、情感传递等角度,改稿专家均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和意见。

白涛作为作家代表分享改稿感受,他表示,此次改稿既是对书稿的一次全面打磨,更是对他创作态度的一次重塑,他对自己的书稿产生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专家以专业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修改建议,给了作者许多启发,对如何提升作品质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创作自信。未来他将认真落实专家建议,与责任编辑密切沟通,全力提升书稿品质。

孙吉民在总结时说,此次改稿会采用分组改稿的形式,为作者、专家、责任编辑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时间,有效提升了改稿效果。希望作家能带着改稿的收获和心得,静心打磨作品,让这些扎根北疆大地、饱含新时代精神的作品以更完美的姿态呈现给读者。

作家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