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文学为桥 开启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新篇章 ——2025南亚留学生中国文学体验营在蓉开营
来源: 四川作家网 | 梁曌  2025年06月30日10:51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发挥文学主体性作用,提升巴蜀文化国际影响力,为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拓展路径,贡献力量。6月28日,由中国作协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成都)主办的2025南亚留学生中国文学体验营活动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隆重开营。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的24名留学生与中国文学界代表再聚锦城,共同开启新年度跨越空间与时间的文学交流对话活动。开营仪式由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主持。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11月中国作协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成都)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南亚留学生中国文学体验营,成效显著。今年在四川师范大学举办第二届,就是要继续扩大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南亚留学生参与学习,为中国和南亚的文化交流凝聚新力量、开拓新路径。

胡邦胜强调,中国与南亚是友好邻邦,有相似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背景。当今世界格局深刻重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也正在努力推动经济科技发展,发生深刻变革。在相似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增强本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弘扬亚洲价值观,书写新的亚洲故事。

胡邦胜指出,四川是中国文学重镇。杜甫、苏东坡等文学大家在四川留下了千古名句,彰显了为国为民、乐观豁达、开放进取、兼收并蓄的文学精神。希望各位南亚青年走近文学大家,体会不朽篇章,深入感悟中国文化精髓。也希望南亚青年成为中国与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使者,以文学为桥,打造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的新景象。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孟华指出,文学是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共通语言。他表示,中国作协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成都)成立以来,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以文学交流为纽带,推动了中华文明、巴蜀文化走向世界,让国际朋友看到了多彩的中华文化,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和南亚地区的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积极探索。2025南亚留学生中国文学体验营活动,将会让留学生朋友们更真切地触摸中华文明、巴蜀文化的肌理与温度。他希望,与会的南亚留学生朋友能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传递给南亚各国人民,为中国与南亚人民的心灵相通铺设崭新的道路。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成都)执行主任侯志明在致辞中说,中华文明和南亚古文明同为人类文明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千百年来,两地的文明之光交相辉映,互学互鉴,美美与共,成为不同文明合作进步的历史佳话。中国作协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成都)自2024年成立以来,举办了“和衷共济·文化多样性与南亚文学传统”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切实推进中国文学走出去,以文学的力量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他指出,此次活动旨在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通过文学交流架起“友谊桥梁”,升华传统友谊;通过文学对话碰撞“思维火花”,为拓展不同文明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建设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探索无限可能。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勇指出,四川师范大学近年来一直把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互鉴、强化教育科研国际合作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川师范大学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设有日本、韩国以及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重要学术机构。特别是在南亚地区,先后建立了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佩德罗中学孔子课堂等教育平台,持续推动中外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四川。他表示,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办学理念,为南亚留学生搭建深入了解中国文学与中华文化的优质平台,并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传递“家”的温暖。

来自四川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24名南亚留学生们接下来将听取三场别开生面的文学讲座,还将走进杜甫草堂博物馆、三苏祠博物馆、李劼人故居纪念馆,跨越时空,与杜甫相遇,和苏轼共游,同李劼人对谈,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真切认识了解自然与人文辉映、历史与现代交融、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锦绣天府·安逸四川"。

中国作协外联部亚非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李强,四川省作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副主席骆平,中国作协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成都)副主任宋志辉,四川省作协有关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及成都市文联负责人等参加开幕式。

此次体验营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四川省作家协会创联部联合承办。(图/胡尊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