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数据管理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日前,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作协及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主办的《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文学数据团体标准”)发布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是中国首个界定文学数据管理领域全流程的标准,旨在为文学数据管理和应用提供全面、系统的规范指引,促进文学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与高效应用。
长期以来,中国文学领域相关单位面临文学数据“无标可依”、数据建设“不系统”、数据管理“不规范”、数据应用“不充分”的问题。不同场馆之间字段设定、数据采集方式不一,带来跨地区、跨场馆的数据整合不便,出现“数据孤岛”的情况,影响文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传承。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推动文学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文学数据的处理和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文学数据团体标准”以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浙江文学馆的探索经验为基础,规定了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文学数据分类与描述、采集、存储、交换、分析、应用、安全的总体要求,填补了中国文学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
专家认为,“文学数据团体标准”的发布有助于推动文学数字化转型,为文学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邱华栋指出,文学数据标准化工作是文学界与科技界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体现。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提出,加强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是实现全国文学资源交流互认的根基,对文学作品的保存传承、交流互动、研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落地离不开平台和应用的建设。2023年4月,中国作协批复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浙江文学馆共同打造“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已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国首个文学数字化应用展厅、中国首个文学智能体、文学“馆际通”平台等。此次标准的制定,正是将这些探索成果上升为更具普遍意义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各类文学场馆乃至整个文学事业,有力推动文学数据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
发布仪式现场还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文学馆AI智能体”,该项目以大模型和大数据为“双轮驱动”,代表了文学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前沿成果。
据悉,未来各级文学领域相关单位,将持续开展实施指导和培训,持续深化关键标准研究制定,继续推动团体标准升级和细化。